唐玄宗器重的两位名将,其中一位被敌人嘲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11-0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在讲郭元振的故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唐玄宗即位之初在骊山举行的演武,当时郭元振因为军容不整遭到了唐玄宗的处罚,因此愤懑而死。但是,当时还有二人因为治军有方而受到了唐玄宗的嘉奖。这两位受到嘉奖的人物,一位叫做解琬,一位叫做薛讷。解琬的出生年月不详,根据他的去世时间推算,他的出生年代应该早于公元637年。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公元713年骊山演武的时候,解琬应该已经年过七旬,让人不免有冯唐易老之叹。翻开解琬的生平,你会惊讶地发现他竟然与王勃是同科进士:二人都通过公元666年的幽素科成为进士。但是,当时的王勃不过十六岁,而解琬已经至少二十九岁了。从初唐走向盛唐,解琬一定有过很多感慨,可惜并没有什么文字佐证。解琬为大唐镇守北方边疆,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堪称国之干城。

与解琬相比,将门虎子薛讷的人生道路要顺畅很多。薛讷的家族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人气,他的父亲薛仁贵曾经留下无数传说,后人更是根据他的事迹编造成小说《薛仁贵征东》。熟悉演义小说的人们还知道,薛仁贵有个儿子薛丁山,是小说《薛丁山征西》的主人公。不过,《说唐》系列小说越往后写越差劲,写秦叔宝的时候还有一点宏大的江湖场面,到了罗通、薛仁贵时期则只有个人英雄主义了。《薛丁山征西》的主角,其实根本就是樊梨花,而樊梨花为何对薛丁山不离不弃,实在是古代神秘现象。真实历史上,薛仁贵最出名的儿子当然不是薛丁山,而是薛讷。

薛氏家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始于薛安都——这是一位经常布衣上阵、单骑踏营的猛将,因为南朝政治局势太过诡异,薛安都晚年投靠北魏,后世就住到了山西绛州龙门县。薛仁贵是薛安都的六世孙,薛讷当然就是七世孙了。小说里,薛丁山的儿子薛刚与徐敬业一起造武则天的反,这在历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薛讷就是靠武则天的赏识才得到重用的。薛讷的早年经历与解琬基本相似,都是在边疆贡献了自己的大好年华。在骊山演武的时候,薛讷也已经六十四岁了。——好歹还能比解琬多干几年。

薛讷受到嘉奖之后,心态有点膨胀,想要多打几次胜仗,表示自己宝刀不老。于是他与左临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人发兵六万,准备与契丹大战一场。杜宾客考虑事情比较全面一些,他劝薛讷:“现在是盛夏,士卒披着盔甲,扛着兵器,背着干粮,跑那么远去打契丹人,想一想都累,恐怕这一仗不好打。”薛讷说:“现在是夏天,正好草木茂盛,羊羔、牛犊渐渐生长,兵法上讲‘因粮于敌’,现在正是我们打击契丹的重要时节。”

各位可以想一想,如果让你大夏天在室外干活,还没有高温补贴,你的心情能够愉快吗?就算有高温补贴,没有冰镇西瓜,你在室外干活敢尽全力吗?想想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精锐,就是在这样一种心情极度不愉快的情况下跑了几百上千里去打仗,恐怕不少人会口出怨言。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唐朝官兵中了契丹的伏击,唐朝军队大败,薛讷死战突围,后军崔宣道听说前军薛讷兵败,立刻撤军。

薛讷回想自己这一次失败,并没有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因为承认自己的失误,是要被砍头的。崔宣道后军不战而退,正好给了薛讷推卸责任的借口。在他的战后总结中,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崔宣道等人,共有八名将领被杀,薛讷自己只是被免职,杜宾客因为事先提出不同意见,被免予追究。

同样是边将,同样是死里逃生,薛讷因为在皇帝那里挂了号,战败了也可以减轻一点罪责。而杜宾客虽然事实上提出了忠告,还是没有得到重用。根据史料中只鳞片爪的记载,杜宾客后来又镇守西方,与吐蕃大战,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战绩——但是依然进不了皇帝的视线。

因为这一场败仗,薛讷被契丹人耻笑为“薛婆”,打起仗来像个老娘们。薛讷究竟还有没有机会雪耻呢?请关注后续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