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写出历史人物名称
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写出历史人物名称
__曹植_____煮豆燃萁
____岳飞___精忠报国
____李白___铁杵成针
____项羽___四面楚歌
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出历史人物1._____指鹿为马 2.______破斧沉舟 3._______背水一战
--- 指鹿为马 --- 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从此,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敢说赵高有错。 --- 破釜沉舟 --- 两千多年前,巨鹿郡城(今河北平乡)曾发生一场大战;秦朝大将章邯领兵破项梁(项羽之父)军后,甚为得意,以为南方的楚兵已不足忧,便领兵北渡黄河,攻打赵地。赵王歇与大将陈余、丞相张耳皆退至巨鹿城。章邯派王离、涉间带兵包围巨鹿。楚怀王派上将宋义及项羽、范增援救巨鹿。兵至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南)。宋义令驻四十六日不进。项羽劝宋义前进,宋义不听,最后项羽杀了宋义父子。楚怀王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派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领兵二万渡漳水(从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救巨鹿。开始,英、蒲战少利,陈余复请兵。这时,项羽决心率全部兵马渡河决战。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这就是历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来。而后,项羽率楚军士卒迅速包围了章邯的部队,楚兵“无不以一当十”。结果,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杀,秦军大败。巨鹿一战,楚军威镇诸侯。 --- 背水一战 --- 汉王三年十月(前204年),韩信、张耳率军数万越过太行山向东进攻赵国。赵王歇与赵军统帅陈余集中号称二十万兵于井陉口(今河北获鹿县西的土门关,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准备与韩信决战。韩信率军进至距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韩信利用陈余骄傲轻敌,急于求胜的心情,准备出奇制胜。 当夜,传令部队出发。派一支两千人的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色旗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山(井陉县东),隐蔽起来。另派一万多人到绵蔓水(井陉县境)东岸,背水摆成阵势。背水列阵,兵无退路,使赵军以为韩信不懂兵法,更加轻视,而汉军只得奋勇向前,即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天一亮,韩信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开进,引诱赵军离营出战。汉军里应外合,前后夹击,终于大破赵军,斩陈余,擒赵王歇。 “背水一战”这个有名的历史典故即由此而来。
麻烦采纳,谢谢!
根据成语典故,在下面括号里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1)( 祖逖 )闻鸡起舞
(2)( 岳飞 )精忠报国
(3)( 谢安 )东山再起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与徐姓有关
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
徐娘半老:梁朝湘东王萧绎的妃子徐昭佩与萧绎的亲信暨季江勾搭成奸。徐妃人已到中年,但刻意打扮,浓妆艳抹,看上去仍很年轻。暨季江感叹说:“没想到徐娘半老,竞风韵犹存,仍如此风流多情!”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则谓语;比喻尊师重教
【近义词】尊师重教
【例句】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他还不惜自费去了趟上海,以‘程门立雪’的虔诚,感动了高龄的俞振飞。”
历史人物,成语典故,对联习俗问答题
历史典故对联
一、赞颂正面人物形象,讴歌历史英雄的对联
1.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有不少名联,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清朝人赵藩撰写的一副对联:
能功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而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与一般浮泛的议论和颂扬相比,这副对联提出了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称赞了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正确策略和他的审时度势,施政宽严得宜。
2.孙中山挽宋教仁联: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了宋教仁为追求“民权”、“民主共和”而死的英雄业绩,称赞他不愧为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坚强的民主斗士。
3.黄兴挽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悲看秋雨湿黄花。
1910年,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了反清起义,但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联表达了死难烈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国内同胞对烈士的深切缅怀。
4.广东著名文人何淡如挽冯如联: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
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名,
黄花又见泣秋风。
冯如是我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家、飞行家,他殚精竭虑,积极从事飞机的研制工作,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上空飞行表演时不幸遇难。此联表达了人们对冯如不幸失事罹难的惋惜和悼念,高度赞扬了冯如为国争光,钻研科技,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事成可嘉”、“事败可喜”的观点是对“事之成败”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5.鲁迅先生挽瞿秋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鲁迅先生悲痛愤慨地书写了这副挽联,赞颂瞿秋白同志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顶天立地、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6.鲁迅自题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联“横眉”加“冷”眼,下联“俯首”并“甘”心。形象生动、对比鲜明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爱憎,以及作者对敌人和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确是做人修身的座右铭。
写出人物名称:(初一历史)
房玄林,杜如晦 魏征 杜甫 李世民(唐太宗) 颜真卿,柳公权 吴道子 李白 李隆基(唐玄宗)
根据成语,在横线上写历史人物名字: ____煮豆燃萁 ——精忠报国——大摆空城计____四面楚歌——铁杵成针
曹植
岳飞
诸葛亮
项羽
李白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注释:晋景公得了重病。秦恒公知道了,就派最有名的医生缓去给晋景公治病。缓到来之前,晋景公梦见两个小矮人在他身边谈话。一个说:"秦国派来的医生就要到了,我担心他会伤害咱们呢!"另一个小人就说:"那咱们躲到膏以下、肓以上的地方去。他再高明,也不能把咱们怎么样了!"缓到了之后,先看看晋景公的脸色,又摸了他的脉搏,说:"大王,您的病太重了,已经发展到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了,这个地方针炙治不了,服汤药又不管用呀!"晋景公想起刚才的梦,便点点头说:"您说得很对,真是个好医生呀。"没过几天,晋景公就死了。成语"病入膏肓"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膏"是心脏下边的一块脂肪;"肓",是横膈上的一层薄膜。"膏肓"就是横膈膜和心脏之间的位置。"病入膏肓"就是说疾病十分严重。现在用意广泛得多了,不仅指疾病,凡是事情糟糕极了,无法挽救,都可以用它来形容。"二竖为虐"也是这个故事来的。"竖"是"小人儿";"为虐"是作弄人、害人的意思。后来就把病魔称为"二竖",用"二竖为虐"来形容被疾病所困。
根据成语写历史人物
草船借箭 诸葛亮
望梅止渴 曹操
黄粱一梦 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