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进口日本的微型汽车?

 我来答 举报
八戒说车17
2022-07-19 · TA获得超过12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0.5万
展开全部
日本的微型 汽车 又称K-car,它属于日本特殊的国情产物。

对于一款销量较普通乘用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小车,它的兴起要追溯到战后的日本。那时候日本出了一条规定:买车必须提供私家车位证明(不管租的还是买的),才能上牌,对于弹丸之地的日本国土,这个规定跟国内限牌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后来政府觉得这项规定不仅不利于 汽车 市场的兴兴向荣和 汽车 工业的蓬勃发展,于是脑洞大开的追加了:凡购买排量0.36升以下、长宽高不超过3000x1300x2000mm的乘用车,无需提供车位证明,正是这个政策的引导下,确立了K-car轻自动车的市场地位。

经历了几十年里大大小小的7次修改,最终于将K-car的长宽高放宽至3400x1480x2000mm,排量也提至660cc,最大马力不超过64ps。凡是不超过这个硬性规定的车辆,都可以纳为轻自动车行列,固享受国家补贴、上牌优惠、保险和税费优惠以及无车位证明购车等多项优惠政策,于是轻自动车领域不仅有常用的家用车,还有商用性质的小型货车、SUV以及极具玩乐性质的小跑车等。

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外,实用性也是K-car得以热卖的关键。为了在有限的尺寸下提高空间利用率,几乎每一辆K-car都拥有近乎一致的方正外形,虽然从空力学角度和重心来说存在不利因素,但它的研发重心只要满足日常使用便利,足以应对狭小的道路和限速100的高速行驶环境即可,况且64ps的马力上限也不是给你拼极速用的。

虽然K-car尺寸小、排量小、马力小,但在空间表现与飞度等车相比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油耗表现可是要优胜许多。为了将成员空间最大化,发动机舱的体积被一度缩减,车头部分的缓冲区不大,但通过受力区的合理分布和超高刚性钢材的应用,在碰撞安全保障方面早已跟普通乘用车无异,获得JNACP五星评定的车型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丰富的舒适配置和主动安全配置也并没有因为它娇小的身形而缺席,什么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等应有尽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综合素质那么高的K-car并没有因为小一圈的尺寸而在售价上让步。销量最好的本田N-BOX的起售价可是要138.5万日元,丰田PIXIS MEGA也要135万起,要知道尺寸更高动力更好的飞度起售价才142.8万日元。别说以进口方式引进,你确定中国消费者能接受折合人民币8万多起(没算关税)的K-car们吗?国内也不是没有过K-car车型,至于市场表现,看看浪迪和北斗星就知道了。(botzi)

日本的K-Car在本地是相当受欢迎的,是专门属于日本的一种 汽车 分类,是日本运输省订下的一种 汽车 规格,称其为轻自动车。日本政府专门对K-car车身尺寸与发动机排量有着严格的标准,长3400mm以下、宽1480mm以下、高2000mm以下,排气量在660cc以下(也就是0.66L以下)且最大功率不超过47千瓦,符合以上规定的车型被称为轻自动车(K-car)。

K-car车型在日本也享受着许多优惠政策,这也是其能够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比如日本私家车须交车辆买价的5%购置税,而K-car只需3%,除此之外自动车重量税、自动车税都相比普通轿车要低很多,最重要的是日本的购车这需要证明有停车位才可以上牌照,但在日本许多地区K-car车型是无需提供停车证明的!

不过,在日本如此受追捧的K-Car在国内却很少,在国人喜欢SUV,追求更大的空间,所以K-Car不怎么受待见。

其实我国早就有了K-car了,先前所说的江南TT(铃木奥拓)就是最近进入中国的K-car之一,在当年刚刚引进的时候,继承K-car价格低廉的优点,降低购车门槛,受到一时的追捧。但是在空间以及动力方面实在差强人意,毕竟我国不同于日本的三口之家,我们出行拖家带口基本会是5人或者以上,这时K-car小巧的优点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缺点了,而且小排量发动机在这般负担下,动力实在是羸弱不堪,所以奥拓就悄悄地增大排量。

国家不敢进口,如果进口,根本没有柳州五菱,长安,松花江,昌河等这些微型车企业,无论日本哪个公司的车,正常驾驶正常保养,寿命都会在十多年以上,或者五十万公里不用怎么维修。而且油耗极低。

中国人喜欢大车的消费心理,跟美国比较像。在美国 汽车 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清一色中级以上车型,根本看不到小车的影子。别说前十,一直排到前五十,有没有小车的席位也很难说。小车在美国市场上,完全是弱势群体。欧洲跟美国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欧洲销量前十的车型中,一多半是福特嘉年华,标致207这类小车。曰本的车更小,比小车再小一号的微车能占曰本 汽车 销量的半壁江山。在曰本,差不多每两户人家就有一辆小型车。

未来中国是年轻人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玛驰来培育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在他们换车时,可能会选择奇骏,天籁等。任勇的这蕃话代表了合资厂商引进小车的一个重要战略考虑。年轻人的经济实力可能不足于买大些的车,但当他们消费小车时,对某品牌的质量会有一个认识,有眼光的厂商会不失时机地从年轻人抓起,培养回头客。

这也就是合资厂商为什么会拿来小车,而在市场表现欠佳的情况下,对精品小车还是不抛弃不放弃。不做小车,会放弃年轻人的市场,不做精品,有损品牌形象。

此其一。合资厂商盯着小车不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战略目标,因为将来的中国市场,必将是小车的天下。

汽车 厂商在小型车上赚钱是最辛苦的,卖十辆小车赚的钱未必有卖一辆大车赚的钱多。很多合资厂商手握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中高级车型,这种车赚起票子来如拾草芥,但他们还是不忘把小车带到中国来。带到中国来的合资小车往往时运不济,销量上半死不活地硬扛,能不能赚到钱很难说,但并不妨碍厂商前仆后继地引进小车。

东风曰产的玛驰来得特别不是时侯,因为两款在世界上都比较牛的曰系小车,本田飞度和丰田雅力士,在中国混得都比较惨,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日本微型 汽车 是否具备「平行进口」的价值-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同区域总有不同的 汽车 文化,代表车型也有很大的差异;最具日本特色的车型是微型 汽车 ,英文叫做Microcar,而在日本称之为kcar。基于闽粤琼三地 汽车 用户对于日系 汽车 有特殊的 情感 ,原因主要是 汽车 工业发展初期受到港台 汽车 文化的影响,所以对于该车系的车辆总是很盲目,不论品质如何都是要给予高度评价的。

然而日系 汽车 主流品牌在 汽车 工业发展比较早的欧洲和北美,定位是极其低的;kcar更是几乎不见身影,现阶段能接受这种车型的,除了日本本土市场以外似乎只有印度了。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kcar
K·microcar微型 汽车 的定义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区域认定排量「 1.0L」, 汽车 长度不足四米的 汽车 属于微型 汽车 ;知名品牌包括奇瑞QQ、长安奔奔、五菱之光、长安之星、东风小康等等,微型面包车也属于微车。

然而日本的k级微型 汽车 对尺寸的要求更加严苛,车身尺寸必须在3400*1480*2000mm以内,轴距自然也会很短;而发动机的排量必须在0.66L以内。用通俗一些的文字来描述这种车型,那就是动力没个屁劲大,驾乘感受也是可想而知的,不过这种车型存在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车辆安全性漏洞三点:

1:k级微型 汽车 的尺寸非常小,但为了空间最大化又放宽了对车身高度的要求。要知道中大型SUV或越野车的车身长度会达到五米左右,宽度会在1.9-2.1米之间,然而就是这种宽度所匹配的车身高度平均也不过1850mm左右。

宽高比达到了 105的高标准,这样才能让车辆有稳定的行驶姿态;因为车辆在转弯时产生侧向作用力,车辆重心到底盘的垂直高度等于杠杆原理中的力臂,底盘到车轮是阻力臂的概念。而横向宽度可以理解为侧向力的阻力,车身越高重心越高则力臂越长,所以这种宽度可以达到2米左右的中大型车仍旧有明显的侧倾感。

日系微型 汽车 的车身高度允许达到两米,可是车身宽度必须低于1.48米;按照最高标准计算得出的宽高比为 74,目前的规定是宽高比低于90的 汽车 属于面包车,车辆是不属于六年内免检两次,6/8/10年各检测一次的车型。

原因在于此类车辆的车况普遍不会理想,而且安全系数确实过于低了;稍微高一点的车速转弯,车辆侧翻的概率就会很高了。如果让这种宽高比过低的k级车去做麋鹿测试的话,大部分车辆会在35-50km/h之间失控,而正常的代步型轿车和SUV可以达到70km/h左右,所以这种侧翻概率非常高的车型必须严格的检查车况。

2:k级车的车身长度非常小,为了适当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车辆的轴距就必须足够大;于是这种微型 汽车 的前后悬都会非常短,说白了就是前轮几乎伸出车头、后轮也不例外。

这种设计的特点会大幅提高车辆的碰撞维修成本,因为塑料材质的保险杠只是起到装饰作用,而车轮则成为了偏置碰撞的缓冲结构;稍微碰撞就有可能撞断前后桥的半轴和悬架,这就是很不合理的设计了。因为此类车型的定位是价格低廉(最低等级)的 汽车 ,面向的是购车预算相对比较有限用户,用车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成本开支过高当然不合理。

同时k级车的车头非常短小,碰撞溃缩区的标准不够理想;A柱的倾角过大,角度会相当程度的决定A柱与车身结合后的整体强度,碰撞中钢材折断的概率会非常高。更重要的是此类车辆基本没有侧面碰撞的保护能力,因为B柱的垂直高度过于高了(2米标准);假设B柱是截甘蔗,短一些的甘蔗从中间加力是不是很难折断,长一些反而很容易折断?

所以不论是K级微型车还是MPV或轻客,此类车型的侧面防撞能力都很差;而k级车的问题不仅是脆弱的B柱,碰撞中的强大侧向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车辆侧翻,这种车型不适合作为代步 汽车 使用。

3:之所以说k级车不适合进口,原因除上述两点结构缺点以外,主要是日系 汽车 存在的问题太多;主流品牌诸如丰田、本田、三菱、铃木、斯巴鲁、日产等等,这些车企被接连起底过的问题设计钢材铝材造假,品控质检使用无专业资质公认,东丽轮胎补强剂造假,涉及普利司通的轮胎帘布造假,尾气与油耗数据篡改等等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是以合资方式生产的日系 汽车 缄口不提的,但是在其本土市场已经被陆续的起底了;其中涉及材料与尾气油耗造假的时间已经有半个世纪,这就带来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k级微型车的结构强度本就存在极大的缺陷,那么在加上低品质的钢材的话,这种车和IIHS对某些韩系 汽车 “玻璃车”相比都要更差,真的就像是一些戏言的所谓的「纸糊·车」。日本人原因开这种车玩命那是他们的问题,印度人愿意接受是因其种姓制度本就没有拿贱民当人,这些特殊的现象不具备参考价值。

其次欧美与中国 汽车 市场对于车辆尾气的控制非常严格,很有可能还存在油耗和尾气数据篡改的日系k级微型车如果进口销售,结果可能是连登记注册都不可能。那么日本本土的kcar为什么还能有些不错的销量呢?原因也有三点。

客观因素
原因1:k级车在日本的销量之所以不错,核心因素首先是区别购车的标准。比如在日本的某些大城市购买 汽车 需要提供车位证明,没有车位就不能买车;然而车位的成本投入远超 汽车 ,所以大部分日本人无法考虑用 汽车 代步。

但是购买这种微型 汽车 就不用有车位了,虽然微车停车也要占用个车位;所以很显然这是刺激微车消费方式,不过同时还会提供一定额度的补贴,这样就会显得不那么生硬,于是就有了销量还不错的结果。

原因2:日本的 汽车 年检严苛指程度不亚于德法等国家,国内的 汽车 年检与其相比可以说是太轻松了;因其车辆检测项目超过100项,哪一项存在问题都要进行维修后再检测。结果则是车辆的检测成本很高,而技术的落后又决定了车辆很容易不过检,报废的周期就会很短。

日本 汽车 8年的残值率普遍接近「零」,原因正是这个因素了;那么面对很短就要报废的 汽车 ,在购车时的投入也是越低越好,所以K级车更显得有些性价比,说白了就是扔了也不心疼而已。

原因3:日本之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推广k级车,原因是其资源匮乏的程度非常大;石油、钢材等重工业基础都要依赖进口,那么降低消耗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是日本总有侵略别国野心的原因,目的正是掠夺资源,要知道当然日本败退彻底台湾的时候,甚至连大一些的树木都会砍伐殆尽。

所以所有蛇种豺性的日本车企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资源的消耗,打造的微型 汽车 也可以说是全球独一份,品质别说不值得进口,合资生产都会被淘汰。参考铃木 汽车 吧,该车企主打微型 汽车 ——先从北美市场败退,后从中国 汽车 市场败退,最终只能到沦落到印度市场了。

天和MCN授权发布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微型车在日本能够大行其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国家生产发展从实际出发,微型车排量低(0.66的排量)节能环保,受政府打击扶持的。在税费,停车费用等方面有很大的优惠。并且日本地铁覆盖率是中国的5倍,公共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因此小型车在日本随处看见,占日本 汽车 市场的百分之30左右。

说一些在什么不进口这种微型车,这种微型车进口价格会比飞度还要贵,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我们中国家庭的人口数量比日本大,车内空间表现不够好。事实上这种微型车作为市里代步非常合适,但是长途行驶并不适合。还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觉得这车子又小又LOW,不符合国人“大为美”的审美观点。

简而言之一句话,日本K-Car(軽自动车)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 汽车 消费者的选择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全文1300字)

类似的问答或新闻数不胜数,总有人不负责任的擅自评论中国人“好面子”,“喜欢大”等买车特点,这一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中国2017年乘用车销量超过2000万辆,单一车型销售数量达成30万辆的超过10款,在庞大的销量和数据面前,根本不存在消费者的盲从和不理性,中国人买东西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的人都更为理性。

本文提纲:

1、日本2017年K-Car销量情况

2、K-Car真的便宜吗

3、日本消费者为什么钟情K-Car

4、中国不适合K-Car

1、日本2017年K-Car销量184万辆,占总销量的比重55%左右。这个数字对比国内,大概与2017轿车销量的前五名之和接近(朗逸+英朗+轩逸+卡罗拉+速腾)。单一车型销量排行中K-Car差不多一半多一点,但其它基本也都是小型车,以下是详细数据。

2、日本K-Car的价格并不便宜,下面就是2017年销量排行前两位的价格,本田N-Box最便宜的车型大约人民币7.7万(裸车,图片中大字是含税价),大发MOVE最便宜车型大约人民币6.5万同样裸车价格。这个价格在国内生产也没有太大优势,更何况进口。国内品牌的紧凑级轿车或小型SUV完全可以覆盖这个价格,而且是1.5 1.6L的排量,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更大。

3、日本消费者钟情于K-Car,从 历史 上说和欧洲的甲壳虫和mini类似,同样是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历程,只不过欧洲后来进步到了小型车,但日本传承了下来。在早期因为国民收入较低,日本消费者更钟情于摩托车,所以最早的K-Car只有0.36升,跟摩托车也差不多,随后才逐渐进化到了0.55升和0.66升。个人认为目前K-Car在日本依然流行的两个重要原因,一就是政策的巨大优势,包括登记税低(不是8%的消费税),无需车位证明(大城市有例外),同等条件保险便宜,高速费八折等等;二就是日本住宅和道路的特点,K-Car更方便行驶和一户建的停放。

4、返回来说一下国内的情况,个人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道路状况、建筑特点和城市规划等等,结合目前的经济水平,反映到 汽车 消费上来,紧凑级车是最好的选择,这点在销量上反映的淋漓尽致。前几年1.6升的购置税优惠让1.6升排量的 汽车 销量占比70%以上,到目前这个数字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实在不明白抨击中国 汽车 消费观念不理性的言论有什么理论和数据支持,追求不适合中国城市设计的K-Car难道才是理性的?我觉得在中国主流 汽车 排量和尺寸上是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最佳的平衡点和最适合的 汽车 形态。

最后结语,中国因为有了自身的特点,才发展出特有的 汽车 消费表现,中国目前已经是排名第一的 汽车 产销大国,中国的 汽车 消费完全可以自成体系,所谓“美国人难道不懂车”或者“日本人难道不懂车”的疑问应该转换为“难道中国消费者不懂车”吗?

面对五菱的销量第一,面对轿车销量前十位全部是紧凑级车的事实,面对1.6升及以下排量的 汽车 销售占比接近70%的数字,可以说,哪些鼓吹中国消费者不理性、追求大、好面子的老司机们,你们的观点是完全错误和片面的。

日本的K-CAR之所以不引入中国,主要是因为成本定价高,在中国没市场的原因。

日本的K-CAR
了解日本 汽车 的人,都知道日本有一种从叫做K-CAR,这种车普遍都只有660ml的排量,车身娇小,好开好停,而且还有很多车型长得非常个性好看,让中国人十分羡慕,但却得不到。这是为啥呢?

主要是造车成本问题
日本鼓励研发K-CAR的核心目的是省油,但省油的车不代表就便宜,一台3缸660ml排量的K-CAR制造成本不会比一款4缸1.2L排量的A0级车便宜。但在中国,这种小排量的车如果卖出Polo的价格来,恐怕不会有任何人去买单,毕竟买K-CAR的人还是穷人偏多,穷人还是希望自己花最少的钱,买动力和空间最大的车。

日本的K-CAR为何便宜
在日本,销售K-CAR的 汽车 企业是会受到政府补助的,比如在企业税、燃油税、排放税等方面,日本政府都会大幅度政策支撑,因此虽然车子本身制造成本并不低,但售价会低很多。而老百姓买到这款车也会减免很多购置税,因此在日本买卖K-CAR车型,对商家和用户来说,都有利可图。

但在中国,不可能给日本K-CAR开政策绿灯。而中国企业如果造这种车,也只会粗制滥造降低成本,所以干脆就别生产了。

在日本确实看到满街的微型车小巧漂亮,好像它们是单独的一种牌照应该在某些方面可以得到照顾吧?众所周知日本能源匮乏的国家加之文明程度高低调不张扬所以微型车比较受欢迎,在现阶段的中国这种车是没有市场的,这个问题同时让我想起了他们的出租车全是九十年代的老皇冠保养的非常好当我第一眼看到时确实惊到了,国内同一批的车已不见了踪影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他们的车不也是化油器的吗?为啥那么干净呢?我们这里恨不得都快欧六标准了咋还那么脏?在日本无论大车小车都非常的干净而且看的出来他们很爱车在服务区的停车场看到一辆卡车的轮毂上沾满了“彩钻”非常的漂亮,在“小樽”看到一大巴司机正在擦车车侧的行李仓挂满了数十条大小不等的毛巾和十几罐儿清洁剂我观察了一会儿这车擦的真是讲究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毛巾喷不同的清洁剂车上车下数十趟干的是浑身是汗……想想我们真是差的太远!

我之前用的是凯迪拉克!买这车主要是因为面子问题!想要的就是能装B、能光宗耀祖向人暗示我很有钱比身边那些朋友有面子!现在用车是铃木的吉姆尼主要是考虑它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下一步想要的是铃木的英格尼斯!省油、方便、实用!我现在的体会是、车本来就是一个消费品、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国人的心态值得担忧!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