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芋头一亩产多少
芋头亩产量约2000至4000斤。
芋栽培技术
生长习性
芋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芋发根,生叶后形成新植株,植株基部形成新短缩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膨大形成新的球茎,谓之母芋(芋艿头),母芋有多数茎节,每节有棕色毛状叶鞘遗迹。母芋每伸长1节,就生长1片叶。在3月底至10月底这段时间的积温高低,影响各年所生长的叶片数,积温高叶片数多,反之就少,一般15至20片,平均每隔10天左右长叶1片。在母芋下部腋芽长出的球茎为“子芋”,子芋又会长出“孙芋”。芋根为肉质纤维根,根系发达而旺盛,根毛很少。在热带地区,芋常能从叶丛中抽生黄绿色肉穗花序,但在本地很少开花。
繁殖方法
芋以直播为宜,也可根据需要提前20至30天育苗。播种前,将种芋晒2至3天。播种时,将种芋顶芽向上排放在苗床上,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再用腐熟的堆肥或肥沃的细土盖没种芋。然后喷水,保持湿润,盖上薄膜。晴天白天揭膜通风,夜间盖严,使温度保持在20至25℃。
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优质、丰产、芋形好的芋品种。选种时,须从无病田块中选健壮植株上的子芋或孙芋作种。种芋顶芽应充实,球茎饱满,形状完整。每亩需种芋100至150千克。
土壤准备
宜选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2至3年以上的轮作,同时必须有良好的排灌条件。
秧苗土壤准备:要求苗床向阳背风且排水良好,在苗床铺土,厚度以能播稳种芋为度,并准备好盖种芋的堆肥或肥沃的细土。
大田土壤准备:每亩施腐熟便肥2000至2500千克做基肥,耕平耙细,做到土肥相融。耕层深度26至30厘米。种芋或种苗定植前1周左右再耕1次,并按行距开好定植行沟。
定植方法
定植季节应以出苗后不受霜冻为前提。露地栽培的季节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芋栽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等行距单行起垄栽培,一种是宽窄行双行起垄栽培。
等行距单行起垄栽培:株距30至40厘米,行距70至80厘米,每亩栽3000株左右为宜。
宽窄行双行起垄栽培:大行距70至80厘米,小行距25厘米,株距30至40厘米,每亩栽3500至4500株。
在实行地膜覆盖进行早熟栽培时,应选择宽窄行双行起垄栽培为宜。多子芋的密度要大一些,槟榔芋的密度较小。为节约用肥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定植或播种时,每亩施复合肥30至50千克做基肥,施于定植或播种行沟中,定植或播种完后盖土。
田间管理
水分:生长前期,维持土壤湿润即可;在地上部分生长盛期(5至7月)及球茎膨大盛期(7至9月)需充足水分。早晚从畦沟引水,实行浸灌,灌后排干田水,保持土壤湿润。从10月份起,不用灌水。
追肥:苗期施肥宜淡,此时浅中耕1次。从6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5至20天,结合中耕培土,共追肥2至3次,浓度逐渐增加,每次追腐熟便肥1500千克,并配施钾肥20至30千克。生长后期停止追肥。
培土:6月上旬开始每隔20天培土1次,结合中耕、除草、追肥进行,培土厚度逐渐增加,共培土2至3次,最高厚度15至20厘米。
采收管理
嫩芋或早熟芋7至9月采收;老熟芋10月中下旬至霜降前为适宜采收期。通过培土,可延迟采收至第2年4月。采收最好选晴天进行,采收前1周割去地上部分。一般每亩产量为1500至2500千克。

2024-12-11 广告
芋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芋的块状根。又称芋奶、芋艿。我国南方及华北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洗净鲜用,亦可晒干用。
[性能]味甘、辛,性平。有小毒。能益脾胃,消瘰散结。
[参考]含蛋白质、淀粉、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C,皂甙等成分。
[用途]用于中气不足,虚弱乏力;瘰疬结核。
[用法]煎汤,煮食,或作丸、散。
[注意]生品有毒,味辛麻口,不可服食,只可作药,入丸、散。
芋子,人多喜食之,但“多食难克化,滞气困脾”(《本草衍义》),故需留意。
2024-10-25
芋头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品种、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不同的品种,产量差异很大。比如,早熟的芋头品种,一亩产5000斤左右,而中晚熟的品种,一亩可产6000-8000斤。
气候条件对芋头产量也至关重要。芋头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而低温、干旱或多雨的环境,都会影响芋头的产量。
土壤肥力也是影响芋头产量的关键因素。芋头喜肥沃疏松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有利于芋头块茎的膨大。如果土壤贫瘠,养分不足,芋头产量会受到影响。
除了品种、气候和土壤外,栽培管理技术对芋头产量也有很大影响。合理密植、适时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都可以提高芋头产量。比如,如果播种密度太大,芋头植株之间争夺养分,会影响芋头块茎的膨大,从而降低产量。
芋头一亩产多少,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一般来说,一亩芋头产量在5000-8000斤左右。想要提高芋头产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进行栽培,加强栽培管理,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芋头。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