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文言文全文
1.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译文
吴王要攻打荆地,警告左右大臣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一个年轻侍从官员想要劝吴王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吴王觉得奇怪:“你为什么要像这样打湿衣服呢?”侍卫对吴王回答道:“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
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说:“好啊!”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原文
吴王欲伐荆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⑸,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吴王曰:“子⑺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⑻,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⑽也;黄雀延颈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顾⒀其后之患⒁也。”吴王曰:“善哉⒂。”乃罢(16)其兵。
注释
(1)吴王:指吴王阖闾。欲:想要。伐:征讨,讨伐。荆,指楚国。
(2)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
(3)舍人:门客
(4)少孺子:年轻人。
(5)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操:持、拿。
(6)三旦:三个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9)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附即“跗”,脚背,这里代脚。委:曲折。曲:弯曲
(10)傍:同“旁”,旁边。
(11)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颈,脖子
(12)务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务:一定,必须。利:利益。
(13)顾:考虑。
(14)患:忧患、灾祸。
(15)善哉:好
(16)罢:停止
6个“其”的意思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③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他们(泛指前面所提的)⑥他们(泛指前面所提的).
扩展资料
螳螂捕蝉 (成语)
螳螂捕蝉是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
作者信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战国策》、《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 螳螂捕蝉文言文
一、原文(出自 西汉 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二、译文: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
扩展资料 一、寓意 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 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二、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三、社会影响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3. 螳螂捕蝉文言文
原文
吴王欲伐荆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吴王曰:“子⑺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⑻,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⑽也;黄雀延颈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顾⒀其后之有患⒁也。”吴王曰:“善哉⒂!”乃罢(16)其兵。
注释
⑴吴王:指吴王阖闾。欲:想要。伐:征讨,讨伐。荆,指楚国。 ⑵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 ⑶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员。 ⑷少孺子:年轻人。 ⑸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操:持、拿。 ⑹三旦:三个早晨,三天。天,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⑺子:你。 ⑻悲鸣:在高高的树上动听的叫着。古汉语中“悲”有动听的意思。 ⑼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附即“跗”,脚背。 ⑽傍:同“旁”旁边。 ⑾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⑿务欲得其前利:很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 ⒀顾:回头看。此处指考虑。 ⒁患:祸患。 ⒂善哉:好啊 (16)罢:停止
4. 螳螂捕蝉 原文
成语典故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
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5. 螳螂捕蝉原文
典故出处 《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说苑·正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乃罢其兵。 解释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国王的待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6.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根据需求选吧,望采纳,谢谢!!。
7. 螳螂捕蝉小古文
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译文: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寓意: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8. 螳螂捕蝉的文言文
《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说苑·正谏》 也有此: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解释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国王的待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而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9. 古文《螳螂捕蝉》的全文及意思
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译文:吴王打算攻打楚国,警告他左右的臣子说:“有胆敢劝阻我伐楚的,就处死!”有一个年轻的侍从官想劝阻却又不敢,就藏着弹丸,带着弹子,来到后花园里转游,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
有三个早晨都像这样。吴王说:“你过来,为什么自讨苦吃把衣服弄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说:“后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爬在高枝上悲伤地叫唤,喝着露水,并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曲着身子,弯起了前枝,正要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正面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子、弹弓在它下面。
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的身后边潜在的祸患。”吴王听了说:“太好啦!”于是放弃了他出兵的计划。
《螳螂捕蝉》意思: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仅仅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其”字的解释:基本字义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
三缄~口。独行~是。
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
~余。~次。
文如~人。名副~实。
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
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
大概~。详细字义〈名〉1. 通“期”。
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1. (形声。
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变成“其”。
( 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
“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2. 彼、他 [he]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3. 又如:独善其身4. 她 [she]。
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5. 它 [it]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
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7. 他的 [his]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8. 又如:其妻9. 她的 [her]。
如:其夫10.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
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13. 又如:正当其时14. 这样,如此 [such]。
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15. 姓。
10. 蒲松龄 螳螂捕蝉 原文及翻译
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国君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又所国家遭殃。这时,有个侍卫小官想了个办法,天天拿着弹弓在国君的花园里转来转去,引起君王注意。
君王终于问他:“你干什么呢?露水把衣服打湿了还在转。”侍卫回答道:“你看花园中有个蝉,它爬在树梢上,一边吃着露水一边唱,叫得很欢却没发现有只螳螂正向它靠近。
螳螂只顾捕食鸣蝉美餐一顿,可哪知道旁边逼近的黄雀正要扑向自己。黄雀想吃螳螂之际,怎知我的弹弓已经瞄准了这只黄雀呀!这三个家伙,都只知道他们眼前的那一点甜头而已,看不到自己身后潜伏的灾难杀机呀!” 吴王听了,自愧自悔只看小利而忽略了大祸,断然停止了攻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