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人被俘,日本关东军全线大溃败,苏联碾压关东军的真相
1945年八月九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的条款,决定出动一百多万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对占领东北的关东军进行彻底的打击。
日本关东军是当时日本占领东北的陆军部队,在创建之初装备精良,人员战斗力强,被冠以“皇军之花”的称号。而且它还直属于天皇指挥,这让这支部队在日本军中得到了野蛮式生长, 巅峰时人数则有将近一百二十万 。那如此强悍的关东军,为何被苏联红军仅有了几周的时间就消灭干净了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秘,苏联吊打关东军背后的真相。
咱们先说一下苏日之间的 历史 矛盾 ,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战胜俄国取得了俄国在中国的殖民地。第二年, 日本将原来的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 ,并且借此设立了行政机构。 同时日军以保护铁路为由,组成了一支两万多人的“满铁守备队” 。在十三年后,日军将原来的行政机构改设为关东厅。并在旅顺建立了司令部,将原来的“满铁守备队”正式提升为“关东军”。至此,关东军登上了 历史 舞台。在此后的时间里,关东军在日本政府的授意下,不断在东北摩擦事端。策动了“满蒙独立”、“宽城子事件”、“万宝山事件”、“南岭事件”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更是将末代皇帝溥仪接来成立了伪满洲国,开始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而此时关东军也对北方对苏联眼红不已,从1935年开始, 关东军不断在中蒙边境地带不停地制造摩擦,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在1939年,关东军与苏联、蒙古爆发了一场军事冲突,这也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诺门罕战役。这场战斗持续四个多月,交战双方参战二十多万人, 最终六万人命丧沙场 。尽管这次战斗关东军失败,但对于苏联的野心仍然没有消失。在两年后,苏德爆发了军事冲突。关东军开始针对苏联开展军事训练与大规模演习,在加紧训练的同时,日本还不断向东北运输兵力和物资。 而此时关东军也已经升级成为日本六大总军之一,此时关东军兵力已经有三十一个步兵师团、十一个步兵和坦克旅团、一个敢死队旅团和两个航空军,加上伪满洲国的军队一共有一百二十万人之多 。此时实力大增的关东军想要再一次挑战苏联,但此时的苏联红军要比他们想象的可怕许多。
苏联红军,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洗礼甚至二战中大战风头正盛的德军,一举扭转了欧洲乃至整个二战的格局。从各方面来说, 当时的苏联红军能够称得上最强大的陆军之一 。此时欧洲战场刚刚稳定, 斯大林便把注意力的中心转移到关东军身上 。 他将苏军中最优秀的军官和士兵都派往远东,时刻准备与关东军开战 。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日本仍然拒绝投降。在八月八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此时,苏联已经在边境处秘密集结了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两支海上舰队。集结总人数就已经达到了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百五十万兵力。在苏联的作战计划中,准备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军,采用立体式作战的战法。
在宣战后的第二天, 埋伏在边境线的百万苏联红军迅速分五路三个方向对关东军发动全线的总攻 。第一路部队从西部与东部的第三路部队一起进攻东北中部平原,北部的第四路部队进行辅助掩护。第二路部队,朝承德锦州一带进攻。第五路部队与舰队向朝鲜北部进攻,此时中国境内的抗日武装力量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阶段。在东北, 抗日联军与东北人民积极支援苏军 ,为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时苏军一路摧枯拉朽,到了八月十四日,已经完成了对多地等关东军的分割包围。八月十七日,关东军向苏联军队提出了停战的建议。第二天关东军开始陆续向苏军投降。虽然仍有一部分日军负隅顽抗,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和阵地一起葬身火海。至此,侵略东北将近三十年的关东军,正式退出了 历史 舞台。 仅仅三周,这场双方各投入一百多万兵力的战斗,以关东军的覆灭宣告结束 。 经战斗统计,关东军伤亡八万三千人,苏联伤亡三万两千人 。
关东军之所以在短短三周内就被消灭,主要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 ,兵力和武器上差距太大:自从与美国宣战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惨重。关东军便被日本政府逐渐调往本土与南洋,后来补充给关东军的兵源大部分是新兵和远超征兵年龄的超龄兵,再加上资源短缺让许多士兵武器都配备不足。而与之对战的苏联,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在与日军对战时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坦克、飞机、大炮苏军都是日军的四倍以上,由此可见,此时的关东军根本无法对战苏联红军。
其次 就是日本政府对作战时机的误判和消极防御,虽然关东军早知道苏联会与他们开战,但对何时爆发战争却判断错误。在他们看来,苏联最早也要到1946年春季。以至于苏联发动进攻时,关东军总司令还在剧院内欣赏艺伎的表演。同时日本政府对苏联采取的方针是“避战求和”。由准备进攻变成了开始防御,最后变成防守中朝边境的策略。最后是战术运用上的失败,苏联在欧洲战场上与强大的德国进行了三年的激战,有丰富的现代大规模作战的经验。陆空协调效果良好,军队机动性强,擅长多方向纵深突击。而日军则因为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失败,使得士气低落。而日军上层还喜欢以逸待劳的方式,缺乏对付苏军兵团多路纵深突击的经验,因此溃败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