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生平与其《青玉案》的评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辛弃疾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生平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 徐汉明 编)
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
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 *** 闸。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
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
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
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
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
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
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召见,授辛弃疾右承务郎。
被召见之后回起义军营,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等人杀害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有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
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协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一一 *** 年(宋孝宗隆兴二年)二十五岁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岁
向孝宗赵眘奏进《美芹十论》。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岁
任建康府通判。
与建康行宫留守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叶衡及赵彦端、韩元吉、严焕等人来往,参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开始歌词创作活动,确定了以后长短句的写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岁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见,进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
召对之后,调任司农寺主簿。
把收复大计写成《九议》给宰相虞允文。
与在朝中任职的张木式 、吕祖谦来往,相与游从。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岁
春,由司农寺主簿调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因滁州连遭灾荒,人烟冷落,城郭萧条,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宽征薄赋,恢复市场,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换过来。
把滁州新市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繁雄馆。又修建奠枕楼为当地居民登临娱乐的场所。
有奏议上朝廷,论敌我形势,但得不到朝廷的反应。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岁
春,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
秋,登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召见之后,便留在临安(今杭州)做仓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岁
六月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讨捕于四月起事的茶商赖文政。七月,离开临安到江西接任。经辛弃疾的策划和部署,赖文政亲身到辛弃疾处投降,被押到江州处以死刑。因灭茶商军有功,加秘阁修撰职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岁
秋冬之际,改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到襄阳就职。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岁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冬,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纵容其部曲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建议对横行的军人和统制官加以惩处,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台,奏章未被采纳,反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被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岁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
下半年,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岁
三月,改作湖南转运副使。自湖北调任湖南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饯行,辛弃疾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向朝廷奏进《论盗贼札子》。
秋,调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岁
对湖南土豪劣绅欺压乡民的武装组织乡社进行整顿。
创置湖南飞虎军。
冬,秘阁修撰被改为右文殿修撰,并再次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隆兴府遭严重旱灾,到任后,立即采取措施,举办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岁
七月,因举办救荒工作有功受奖,升为奉议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庄园。高处建舍,低处辟为稻田。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为“稼轩”,并以此作别号。
十一月,由于谏官王蔺的弹劾,官职一并被削夺。
冬,带湖新居落成。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岁
闲居上饶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岁
春,友人陈亮来信,说秋后来访,但后来因陈亮被诬下狱没有来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岁
与信州守郑汝谐常有来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岁
正月,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
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鹅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曾在这寺院里辩论过哲学方面的问题,是学术史上有名的胜地。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
冬,友人陈亮来访。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瓢泉共钦,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两人纵谈十日,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一词,写与陈亮纵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从此以后,他们书信往来,彼此唱和,交谊日深,直到陈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绍熙三年)五十三岁
被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抚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弃疾兼代福建路安抚使,直到年终。
是时,与在建阳闲居的朱熹往来,游从甚繁,并常向他征求处理福建政务的意见。
向朝廷上疏,建议推行经界(清查地亩所有权与均平赋役负担)和改变盐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见他。
一一九三年(宋绍熙四年)五十四岁
因皇帝要召见,正月初从福州启程,途经建阳同朱熹会晤。到杭州,陈亮也特地跑来相会。
被皇帝召见,奏进《认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提供了几点意见,但没有受到重视。奏对之后,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职名被提名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绍熙五年)五十五岁
友人陈亮逝世。
七月,由于谏官黄艾的弹劾,被罢官,只给一个挂名的闲散差事,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八月,回江西上饶,继续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谢深甫提出弹劾,职名由集英殿修撰降为秘阁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五十六岁
闲居上饶家中。
春,在铅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于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弹劾,秘阁修撰的职名被削夺。
一一九六年(宋庆元二年)五十七岁
带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铅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弹劾,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的空名也被削夺。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被削夺得干干净净。
(辛弃疾在这之前和之后的闲居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表面看来澹泊冷静,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恢复失地,借歌词为陶写之具,抒爱国忧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庆元四年)五十九岁
恢复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一二○○年(宋庆元六年)六十一岁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弃疾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岁
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是时,与在绍兴三山闲居的爱国诗人陆游往来,辛弃疾谷为陆游建一新舍,陆游没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宁宗召见,临行前去三山向陆游告别,陆游写长诗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岁
正月,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陈述对付金人的意见,主张北伐,要有一段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提出应把用兵任务交给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镇江知府。到镇江后积极为对金用兵作准备,预制了一万套军服,计划招募一万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六十六岁
六月,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又因谏官弹劾,新令撤回。
秋,怀着满腔忧愤返回铅山。
一二○六年(宋开禧二年)六十七岁
春,被起用做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上疏辞免。
五月,朝廷正式发布伐金的命令,各路军队在韩侂胄指挥下都溃败下来,失败的原因,不出辛弃疾的预见,鲁莽从事,准备不够。
十二月,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弃疾到杭州秦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辞,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开禧三年)六十八岁
召对之后,春,从杭州回铅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铅山家中养病。
秋,金人以索取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来为他声援,任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临安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请辞。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解析:
辛弃疾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生平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 徐汉明 编)
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
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 *** 闸。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
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
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
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
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
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
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召见,授辛弃疾右承务郎。
被召见之后回起义军营,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等人杀害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有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
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协助地方官处理政务。
一一 *** 年(宋孝宗隆兴二年)二十五岁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岁
向孝宗赵眘奏进《美芹十论》。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岁
任广德军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岁
任建康府通判。
与建康行宫留守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叶衡及赵彦端、韩元吉、严焕等人来往,参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开始歌词创作活动,确定了以后长短句的写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岁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见,进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
召对之后,调任司农寺主簿。
把收复大计写成《九议》给宰相虞允文。
与在朝中任职的张木式 、吕祖谦来往,相与游从。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岁
春,由司农寺主簿调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因滁州连遭灾荒,人烟冷落,城郭萧条,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宽征薄赋,恢复市场,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换过来。
把滁州新市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繁雄馆。又修建奠枕楼为当地居民登临娱乐的场所。
有奏议上朝廷,论敌我形势,但得不到朝廷的反应。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岁
春,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
秋,登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召见之后,便留在临安(今杭州)做仓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岁
六月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讨捕于四月起事的茶商赖文政。七月,离开临安到江西接任。经辛弃疾的策划和部署,赖文政亲身到辛弃疾处投降,被押到江州处以死刑。因灭茶商军有功,加秘阁修撰职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岁
秋冬之际,改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到襄阳就职。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岁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冬,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纵容其部曲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建议对横行的军人和统制官加以惩处,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台,奏章未被采纳,反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被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岁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
下半年,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岁
三月,改作湖南转运副使。自湖北调任湖南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饯行,辛弃疾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向朝廷奏进《论盗贼札子》。
秋,调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岁
对湖南土豪劣绅欺压乡民的武装组织乡社进行整顿。
创置湖南飞虎军。
冬,秘阁修撰被改为右文殿修撰,并再次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隆兴府遭严重旱灾,到任后,立即采取措施,举办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岁
七月,因举办救荒工作有功受奖,升为奉议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庄园。高处建舍,低处辟为稻田。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为“稼轩”,并以此作别号。
十一月,由于谏官王蔺的弹劾,官职一并被削夺。
冬,带湖新居落成。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岁
闲居上饶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岁
春,友人陈亮来信,说秋后来访,但后来因陈亮被诬下狱没有来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岁
与信州守郑汝谐常有来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岁
正月,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
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鹅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曾在这寺院里辩论过哲学方面的问题,是学术史上有名的胜地。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
冬,友人陈亮来访。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瓢泉共钦,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两人纵谈十日,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一词,写与陈亮纵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从此以后,他们书信往来,彼此唱和,交谊日深,直到陈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绍熙三年)五十三岁
被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抚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弃疾兼代福建路安抚使,直到年终。
是时,与在建阳闲居的朱熹往来,游从甚繁,并常向他征求处理福建政务的意见。
向朝廷上疏,建议推行经界(清查地亩所有权与均平赋役负担)和改变盐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见他。
一一九三年(宋绍熙四年)五十四岁
因皇帝要召见,正月初从福州启程,途经建阳同朱熹会晤。到杭州,陈亮也特地跑来相会。
被皇帝召见,奏进《认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提供了几点意见,但没有受到重视。奏对之后,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职名被提名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绍熙五年)五十五岁
友人陈亮逝世。
七月,由于谏官黄艾的弹劾,被罢官,只给一个挂名的闲散差事,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八月,回江西上饶,继续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谢深甫提出弹劾,职名由集英殿修撰降为秘阁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五十六岁
闲居上饶家中。
春,在铅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于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弹劾,秘阁修撰的职名被削夺。
一一九六年(宋庆元二年)五十七岁
带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铅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弹劾,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的空名也被削夺。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被削夺得干干净净。
(辛弃疾在这之前和之后的闲居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表面看来澹泊冷静,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恢复失地,借歌词为陶写之具,抒爱国忧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庆元四年)五十九岁
恢复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一二○○年(宋庆元六年)六十一岁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弃疾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岁
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是时,与在绍兴三山闲居的爱国诗人陆游往来,辛弃疾谷为陆游建一新舍,陆游没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宁宗召见,临行前去三山向陆游告别,陆游写长诗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岁
正月,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陈述对付金人的意见,主张北伐,要有一段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提出应把用兵任务交给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镇江知府。到镇江后积极为对金用兵作准备,预制了一万套军服,计划招募一万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六十六岁
六月,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又因谏官弹劾,新令撤回。
秋,怀着满腔忧愤返回铅山。
一二○六年(宋开禧二年)六十七岁
春,被起用做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上疏辞免。
五月,朝廷正式发布伐金的命令,各路军队在韩侂胄指挥下都溃败下来,失败的原因,不出辛弃疾的预见,鲁莽从事,准备不够。
十二月,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弃疾到杭州秦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辞,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开禧三年)六十八岁
召对之后,春,从杭州回铅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铅山家中养病。
秋,金人以索取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来为他声援,任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临安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请辞。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此义正可参看。(周汝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