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意思是什么意思?
自以为是指自己认为自己正确,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主谓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自以为是的人,往往盲目骄傲自满,满足于已有成绩,不认真学习新理论,不吸收新知识,不去研究新情况和深入思考问题,不接受新事物,最后害人害己,使自己陷入自危的境地,不能脱身。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便一个人再博学多识,他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全部。所以,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局势,才能根据局势采取最恰当的举措,才能不断与时俱进。
自以为是的成语典故:
一次,万章在同老师孟子闲聊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后想回鲁国的事时,谈论了三种人:狂放之人,猬介之士和好好先生。
孟子对这三种人都是持否定态度。万章问孟子道:对好好先生,孔子竟然认为他是贼害道德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孟子答道:这种人,你否定他,却举不出他什么具体过错来,要批评他,也无什可批评的;他同流合污,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大家还都喜欢他,他也自以为是。
但是,他所有这些,与尧舜之道都是相违背的。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他厌恶那种似是而非者,厌恶芳草,因为怕它把禾苗搞乱了,厌恶好邪小人。
因为怕他把仁义搞乱了,厌恶花言巧语者,因为担心他把信义搞乱了,厌恶郑国音乐,因为怕它把雅乐搞乱了,厌恶紫色,因为怕它把红色搞乱了,厌恶好好先生。
因为担心他把道德搞乱了,君子使一切事物返回到正道上来就可以了。而孟子所说的“众皆悦之,自以为是”则被后人用于形容人主观固执不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