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

 我来答
阜宁县硕集镇
2023-06-28 · TA获得超过744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732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247万
展开全部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苏轼,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中龙凤,年轻有为的国家栋梁,但两人在变法上针锋相对,苏轼还被陷入“乌台诗案”,差点儿丢掉性命。不少人认为两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本文专门聊聊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到底如何。

(一)两人各具鲜明的性格
王安石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少年时候就小有名气。22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从担任淮南判官做起。他是北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从人们称其为“拗相公”可知他的性格特点,用现代话简要地说就是很自信、非常犟,为人处事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
宋仁宗时期,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已十分严重,官僚集团越来越庞大,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推行“新政”,以整顿吏治为重点,但仅一年多就在保守势力的诋毁下夭折。不过众多改革主张层出不穷,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也在逐步成熟。
在做知县期间,他把他的变法思想付诸实施。青黄不接时把粮仓里的积谷贷给老百姓,等待收获时连本带息一起偿还。这样陈粮得以更新,老百姓也避免了不法商人的盘剥,于国于民都有利。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多次推荐他。嘉祐五年(1060年)他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这官职负责掌管国家钱谷。他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希望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引起宋仁宗的注意,却得到了赵顼、以后的宋神宗的注意。20岁的赵顼继位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大力推行变法。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朝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考取进士后,曾先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和礼部尚书,并出知杭州等地。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心胸开阔,为人耿直,不拘小节。
两人是同时代的人,王安石比苏轼年长16岁,比苏轼官职高资格老。当时王安石是坚定不移的变法派领袖,算朝廷的高层干部吧,从总揽全局的角度看,他为人处事的标准扼要地说就是,能推进变法就不遗余力支持,反之则坚决反对。算朝廷中层干部的苏轼,对变法犹豫不决,他虽然能看到变法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看到了阴暗面。他看到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常被贪腐之人利用来盘剥老百姓。
苏轼从小就不是个人云亦云的人,他不苟同王安石激进的变法作风,于是身不由己地加入了反对派的队伍。苏轼有名望,影响力大,成为了王安石眼中一个主要反派角色,于是两人针尖对麦芒了,苏轼给宋神宗上书表示反对王安石的一些作法,说王安石在变法中独断专行,王安石针锋相对说他是“所学不正”......

(二)乌台诗案使得矛盾尖锐
变法失利转为改制的转折期间,苏轼被贬官放外任,按规矩向皇帝上表致谢。这本是一件程序化的事儿,但苏轼名声的确太大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文中写的“新进”认为是暗指王安石引荐的新人,一些尚在朝廷当官的新进认为是在讽剌他们,十分恼怒,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断章取义地给苏轼罗织罪名,意欲将苏轼置于死地。全靠正直人士仗义执言,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终于得到解救。
但没死也被“脱层皮”了哦,苏轼在御史台的大牢里被关了130多天,受尽了折磨。司马光、苏辙等30余人受到牵连,苏轼本人的诗词文章被大量毁掉。但苏轼没有一蹶不振,从他在谪贬地写的文章来看,笔调由尖锐苛酷愤怒变成了恬静清丽,醇甜而成熟,将不少佳诗美篇留给了后世。

(三)人到老年泯恩仇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定罪候斩时,起初除弟弟苏辙外,满朝文武无一人敢为他求情。当时已辞职身在江宁的王安石听闻此事后,想到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苏轼是个难得的人才,真格儿是可遇不可求,立即写了封亲笔信,派人到京城面呈宋神宗。信中说到,目前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切不能因为苏轼写了一些不中听的小诗就错杀良才。宋神宗对王安石敬重有加,看过信后,认为很有道理,加之曹太后和正义人士的努力,宋神宗最终下旨释放苏轼,将其贬到黄州。苏轼能避开厄运,王安石的功劳不可抹杀。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奉诏从黄州到汝州,经过江宁时,趁此机会专程拜访。王安石听说苏轼来到江宁时,立马披蓑衣戴斗笠,骑着瘦驴,赶到渡口去与苏轼相会。此后两人同游数日,通宵达旦饮酒唱和,谈天说地。
文末补白:两位同时代的风流人物,从没成为真正的敌人,政见上的不同看法,只是在于各自的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要说初心都是为国为民。他俩在文学上的相互敬佩,在认识上的彼此宽容,使多年的官场恩怨烟消云散,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文人相亲”的典范。

聊娱乐的吃瓜群众
高能答主

2023-05-16 · 真正的娱乐是应着真正的工作要求而发生的。
聊娱乐的吃瓜群众
采纳数:1652 获赞数:8656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苏轼与佛印,两者是特别好的朋友,但佛印是佛门中人,而苏轼从来不吃这一套。

2、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在庙堂之上,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

但皇帝询问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扩展资料:

”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