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

 我来答
武器大讲堂g
高能答主

2023-05-31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1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喀秋莎”火箭炮: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

从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开始逐步换装苏制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为适应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战争后期,一批国产武器(以仿制为主)开始装备志愿军。

BM-13“喀秋莎”火箭炮性能参数:

弹径:132毫米

滑轨长:5米

弹长:1450毫米

弹重:42.5千克

初速:70米/秒

最大射程:7.9~8.8公里

一次齐射时间:7~10秒

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苏联沃罗涅日兵工厂研制成功并生产,十六管联装,一次齐射可发射132毫米火箭弹16枚,运载车同时就是发射车,火力猛,机动性高。它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大显神威,刚投入使用时出于保密原因,没有命名专门的名称,只是在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字母标记“K”,就被苏军士兵亲昵地叫做“喀秋莎”。

1951年9月1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的首战日。当日,第203火箭炮团的24门喀秋莎对位于后洞里的美军部队来了次覆盖性炮击。随后,志愿军步兵展开突破,顺利将美军第7师2个营打垮,占领了阵地。

上甘岭战役期间,喀秋莎火箭炮团以“热烈”的炮火支援着奋战在阵地上的志愿军步兵,给予了步兵强大的士气鼓舞。志愿军的通讯员们总能在电报中截获美军的求救信号:“我们遭到敌军毁灭性炮火打击!请速速派遣空军前来支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