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发动兵变时,难道后周没人反抗吗?
赵匡胤发动兵变时,难道后周没人反抗吗?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江山,从而建立了宋朝。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将后周末代皇帝,周世宗柴荣七岁的儿子柴宗训降封为郑王,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
在这场兵变中,有人说赵匡胤没有杀人,也即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这自然是比较少见的情况。 在赵匡胤起兵造反的时候,难道后周将领就没一个人反抗?
一、具体来说,陈桥兵变的时候,只有一位名为韩通的将领准备反抗,不过,他的反抗没有阻挡赵匡胤,反而连累了家人。韩通不满二十岁就应募从军,后晋开福元年(947年),辽兵攻入开封,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在晋阳(山西太原)称帝,韩通投奔其帐下。后汉正式建立后,韩通被加封为检校左仆射。
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远病逝后,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韩通迁升为奉国指挥使。同年二月,韩通跟随郭威平定叛乱。此战,韩通冲锋陷阵,身负重伤,从而获得了郭威的信任和器重。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任邺都留守兼枢密使,刘承祐因忌杀大臣,郭威被迫起兵,代汉建周。在这一兵变过程中,韩通作为手握兵权的将领之一,推波助澜,起了促进作用。换而言之,在陈桥兵变前,韩通已经亲自参与了类似的兵变。对于赵匡胤来说,黄袍加身其实也是在效仿郭威。
郭威即位后,韩通任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后,北汉勾结契丹大举进犯后周,周世宗柴荣派遣韩通协助王彦超从晋州道东出,从而抵挡北汉大军。韩通等人在高平(山西高平县南)大败北汉、契丹联军后,柴荣任命他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之后,韩通移镇曹州,任检校太保。
二、显德二年(955年)正月,柴荣认为深(河北深县)、冀(河北冀县)两州间横亘数百里的胡卢河(即衡漳水)堤堰不够高陡,难以阻挡契丹骑兵的长驱直入,命令韩通与王彦超率兵卒丁夫浚治。
显德二年(955年)六月,柴荣遣兵征伐后蜀,韩通被任命为西南行营马步都虞侯。后周收复秦、凤等四州后,韩通因为立下战功,被提拔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不久又被任命为京城内外部巡检、权点检侍卫司。
显德三年(956年),朝廷追叙攻取秦,凤等四州的功劳,韩通改领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又改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占领淮南,柴荣任命韩通为归德军节度使。对此,不管是郭威还是柴荣,都厚待了韩通,这无疑是韩通后来起兵反抗赵匡胤的主要原因。
三、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攻克北汉辽州,擒获其刺史张丕旦。同月,柴荣回到开封,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任;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同年六月十九日(7月27日),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终年三十九岁。不久之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后,移领郓州。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回军开封,突入京城。韩通得知赵匡胤起兵造反的消息后,从内廷飞马而出,准备召集部下,从而起兵抵抗赵匡胤。但是,正当韩通准备行动的时候,他就被王彦升斩杀了。
陈桥兵变的时候,王彦升率部先行赶回京师汴梁,也即他就是防备韩通等忠于后周的将领。值得注意的是,王彦升为了斩草除根,还将韩通的家人也全部诛杀了。赵匡胤本来不想让兵变流血的,回到都城后,赵匡胤发现王彦升违反了命令,非常不高兴,但是,虽然他不高兴,却并未加罪王彦升,毕竟他也是立下功劳的。
于是,赵匡胤依然任命王彦升为恩州团练使、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此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将其以礼安葬。而这,自然也是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