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上海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单打主力,实
力雄厚(这点必须承认),也很得教练重用."何智丽事件",也就
是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
乓球锦标赛上,也就是88年 撼 奥运会前一年.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即中
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
战.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梁英子是
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
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基
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
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
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
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
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
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
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
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一刹那
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
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
踏上了叛逃的不归之路.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
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
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
悟之后, 追追 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塞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
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
望.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
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
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
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中国代表
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
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
乒乓球队里,出现当仁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
一博,梁英子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
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有一点我刚才一直没有透露,而这一点可能很重要.在先前进行
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
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
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
局进入四强.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
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
之嫌.我不想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我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
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
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
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
选手朴英顺.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以后是在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了,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
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
3人可以入围.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
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
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
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
尾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
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
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
惊动了国家体委.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
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
练席位做保.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
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
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奥运
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
一度销声匿迹.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
后,也去了台湾.
『撼 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
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
"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
的决心.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
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更恶劣的是,小山
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
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而陈静,在亚特兰大
奥运会上与邓亚萍争冠,当看台上出现了一名台独分子,挥动青天白
日旗招摇过市时,先前发挥出色的陈静在决胜局突然大失水准,以
7:21败落.
尾声:小山智丽在去年和她的日本丈夫离婚,据称是不堪丈夫虐
待,所以现在名字又改成了何智丽,在本届奥运会上被王楠挡在4强
之外,真是30年河东,40年河西。
力雄厚(这点必须承认),也很得教练重用."何智丽事件",也就
是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
乓球锦标赛上,也就是88年 撼 奥运会前一年.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即中
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
战.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梁英子是
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
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基
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
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
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
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
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
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
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
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一刹那
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
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
踏上了叛逃的不归之路.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
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
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
悟之后, 追追 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塞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
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
望.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
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
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
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中国代表
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
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
乒乓球队里,出现当仁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
一博,梁英子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
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有一点我刚才一直没有透露,而这一点可能很重要.在先前进行
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
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
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
局进入四强.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
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
之嫌.我不想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我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
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
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
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
选手朴英顺.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以后是在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了,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
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
3人可以入围.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
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
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
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
尾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
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
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
惊动了国家体委.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
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
练席位做保.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
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
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奥运
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
一度销声匿迹.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
后,也去了台湾.
『撼 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
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
"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
的决心.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
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更恶劣的是,小山
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
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而陈静,在亚特兰大
奥运会上与邓亚萍争冠,当看台上出现了一名台独分子,挥动青天白
日旗招摇过市时,先前发挥出色的陈静在决胜局突然大失水准,以
7:21败落.
尾声:小山智丽在去年和她的日本丈夫离婚,据称是不堪丈夫虐
待,所以现在名字又改成了何智丽,在本届奥运会上被王楠挡在4强
之外,真是30年河东,40年河西。
展开全部
小山智丽 曾用名:何智丽
现用名:小山智丽
运动项目:乒乓球
国籍:中国——>日本
出生地:中国内蒙古赤峰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30日
技术特点: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
主要成绩:
1982年 获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 亚洲冠军
1985年 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1992年 复出
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台湾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战胜中国的王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原为中国上海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小山智丽”风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广岛郊区的亚运会乒乓球馆。
当小山智丽以3∶1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坛“大姐大”邓亚萍斩于拍下,夺得亚运乒乓球女单金牌时,这位中国“海外兵团”的重要一员,忍不住痛哭失声。
无数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时刻,目睹了曾是炎黄子孙的小山智丽,站在领奖台上,面对着太阳旗在日本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众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时刻。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为中国教练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亚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有关小山智丽夺冠在中、日两国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夺冠的第二天,翻开日本各大报纸,反应都相当冷静,大都引述她自己夺冠后的表露,没有任何民族情绪的渲染;但国内各传媒的反应却相当强烈,许多报纸为此发表述评,内容以责骂小山智丽为主,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那么,小山智丽到底在向谁挑战?
小山智丽的挑战,不仅是在挑战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旧的体育体制,亦是在挑战我们在诸多领域内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如果我们不对不合理的旧体制进行大胆改革,那我们将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让球事件”
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即中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战。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梁英子是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基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一刹那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踏上了叛逆的不归之路。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悟之后,纷纷拂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赛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望。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中国代表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乒乓球队里,出现当仁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一博,梁英子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而先前有一点可能很重要。在事前进行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局进入四强。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之嫌。在这里不必要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在以后进行的19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女子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3人可以入围。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惊动了国家体委。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练席位做保。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奥运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一度销声匿迹。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后,也去了台湾。
1988年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的决心。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更恶劣的是,小山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而陈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邓亚萍争冠,当看台上出现了一名台独分子,挥动青天白日旗招摇过市时,先前发挥出色的陈静在决胜局突然大失水准,以5:21败落。
何智丽"乒乓让球"风波真相
有人在博客中写道:“在满场日本人的助威声中,她每打一个好球就高喊一声‘哟西’,故意刺激中国观众的神经。”(引自“山不相逢水相逢的BLOG”)还有人写道:“当年广岛亚运会上,她的那声‘哟西’至今想起来还头皮发麻。觉得,中国人不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在让球风波上的态度,而是她这种漠视民族情感的行径。那声喊叫已烙在了国人的骨髓上,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接受她。”(引自“冰儿的BLOG”)想象力丰富的网友,甚至联想到电影中侵华日军在屠杀中国人时高喊“哟西”。
对此,何智丽对笔者说,“哟西”是她在日本练球时养成的习惯。她不光是在跟邓亚萍决赛时喊“哟西”,在参加日本国内比赛时,面对日本选手也喊“哟西”。
由于“哟西”引起热烈的争议,一位日语专业的liaoliao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对于网络上说的何智丽比赛时喜欢说“哟西”,本人专业学的是日语,不敢说很精通,但也略知一二,“哟西”在日语中是非常常见的表达感叹的口头语(虽然大部分是男士在用),对于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人来说,在兴奋、激动的时候说这个词是很正常的。
质疑之二是何智丽在获胜之后答中国记者问时为什么讲日语?这一举动被说成是何智丽实在过于“矫情”。一篇题为“何智丽难以获得国人谅解”的博客文章指出:“比赛结束后面对中国记者的提问,竟然让翻译先把汉语翻成日语,她再用日语回答,并通过翻译再翻成汉语回答给中国记者。”
何智丽对此的解释是,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多日本记者,采访地点又是在日本的广岛,而她的身份是日本乒乓球队的队员,在这种场合下她讲日语是很正常的。
质疑之三是何智丽的赛后感言。据网友说当年何智丽曾这样说:“我为拥有日本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她用日语对她丈夫说‘我终于战胜支那人了’!”“我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打败中国人!”网络上对此一片谴责声,
然而,这些网友所引述的何智丽赛后感言,没有一位是注明出处的。也就是说,大都是在13年之后凭印象说话,往往越传越走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做到“言之有据”,应当以当时的原始记录为准。我保存了何智丽在广岛获胜的翌日——1994年10月14日的《光明日报》,刊载了该报特派记者罗京生和驻东京记者陈志江从广岛发出的电讯,记述了何智丽在赛后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采访的感言原文:
“我对今天能战胜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感到非常高兴。这比我作为中国选手获胜时还要高兴。这是我八年来第一次在大赛中夺取冠军。来日本后,我有六年时间没有参加大型比赛,但在我丈夫的指导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我明年在世界锦标赛上,还将作为日本队的一员,争取为日本夺取新的奖牌,以回报日本观众和新闻界对我的期待和鼓励。”
三问:
打败邓亚萍时为啥哭泣?
应当说,在获胜之后处于高度兴奋的何智丽,是站在日本队队员的立场上说出的这番话。这样的赛后感言,即便没有如同许多网友凭记忆所回忆的那些话那么严重,却也确实深深刺痛了广大中国百姓的心。对此,笔者与何智丽有过一段对话——
笔者:你那样讲话,尽管从你的角度也许确实如此,但是你在获胜感言中应当首先提到祖国——中国对你的培养,提到比赛是为了增强中日友谊,因为你当时的身份是“中国的女儿,日本的媳妇”,并不完全是日本队队员。
何智丽:当时的心情确实极为激动。10月13日这天,连挫三员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将,我从未有过的这样战绩。为了这一胜利,我苦苦训练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打败的虽然是邓亚萍,其实打败的是不让我参加奥运会的人,感觉终于出了这口气。
笔者:在你战胜邓亚萍时,邓亚萍哭了,你也哭了。邓亚萍输了球,心中很难过,所以她的哭,容易理解。你为什么在胜利时哭了?对于你的哭,中国报刊有好多解释。你自己说,你为什么哭?
何智丽:当时我非常激动,所以我哭了。我的哭,包含好多意思。一是我的胜利来之不易。六年哪�为了这天的胜利,我足足拼搏了六年�二是能够打败邓亚萍,太令我兴奋了。她好像是世界上的‘神’一样,捧得不得了。她太傲气了。她对记者说,我和何智丽不是一个时代的。确实,我是以前的老冠军,我拿世界冠军时,你连坐板凳的资格都还没有呢。你90年代的冠军输给80年代的冠军,你丢脸。这一回,邓亚萍输了,这才终于说,我一定要努力,不然打不过何智丽。三是我的恩师孙梅英去世了。她看不到我的这一重大胜利。我伤心。她在1993年还到日本,教了我三个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应该说,获胜感言是否得体,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思想修养与文化涵养。何智丽从小就全身心投入乒乓球运动,相对而言,文化素养比较欠缺。
婚姻失败之时再次失言
家庭的破裂对于何智丽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其中的主要责任在于小山英之,在于第三者的插足。然而,何智丽也有责任,那就是全力以赴于球赛,没有给家庭以温馨。在1994年何智丽获得广岛亚运会金牌之后,她与小山英之在事业上也经常发生矛盾,渐行渐远。
何智丽曾对笔者这样说起她的婚姻:“英之正是从这时开始飘飘然起来。他原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是由于我的日语讲得不好,很多场合由他代替我讲话,因此话变得多起来。他开始向别人吹嘘自己这个‘伯乐’是如何了不起。也正是从这时起,他时刻把‘你赢是因为有了我’这句话挂在了嘴上。此后,我们相继受到长叭教练以及前首相桥本等重要人物的邀请和款待。这时,英之变得越发傲慢起来,甚至用蔑视的口吻对我说:‘你应该感谢我。’虽然他挂着乒乓球部教练的头衔,但实际上队员在训练时,他只是胳膊交叉着坐在椅子上,什么也不管,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还不及中学乒乓球队员,因此根本不可能进行指导。但是,在周围一些人的吹捧下,他错把自己当成了了不起的总教练。”
在感情已经亮起红灯的情况下,何智丽依然只忙于练球,以致第三者乘虚而入。
在何智丽决定与小山英之对簿公堂之时,情绪万分激动的她再次重演了1994年出言不慎的失误。中国有句老话,“绝交不出恶声”,尤其是夫妻之间。然而,面对日本记者的采访,何智丽大谈夫家是“可怕的家庭”,在那里受到的白眼与迫害,这与她初嫁小山家时的答记者问所说的嫁到“中日友好之家”大相径庭,前后矛盾。原本说“在我丈夫的指导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又说“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还不及中学乒乓球队员”。
在她远嫁东瀛之前,她的恩师孙梅英曾经对笔者说,真担心文化修养不高的小何嫁到日本那样高层次的家庭能否适应?确实,何智丽为人刚烈,不善于在处理重要问题时三思而言,三思而行。更何况在她代表日本获胜之际,在她家庭蒙受不幸之际,日本记者往往希冀在她身上做文章,甚至要把自己要说的话放在她的嘴巴里讲,她的不慎言论正是给这些不怀好意的日本记者提供了机会,无意之中损坏了自己的形象。
现用名:小山智丽
运动项目:乒乓球
国籍:中国——>日本
出生地:中国内蒙古赤峰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30日
技术特点: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
主要成绩:
1982年 获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 亚洲冠军
1985年 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1992年 复出
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台湾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战胜中国的王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原为中国上海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小山智丽”风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广岛郊区的亚运会乒乓球馆。
当小山智丽以3∶1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坛“大姐大”邓亚萍斩于拍下,夺得亚运乒乓球女单金牌时,这位中国“海外兵团”的重要一员,忍不住痛哭失声。
无数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时刻,目睹了曾是炎黄子孙的小山智丽,站在领奖台上,面对着太阳旗在日本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众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时刻。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为中国教练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亚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有关小山智丽夺冠在中、日两国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夺冠的第二天,翻开日本各大报纸,反应都相当冷静,大都引述她自己夺冠后的表露,没有任何民族情绪的渲染;但国内各传媒的反应却相当强烈,许多报纸为此发表述评,内容以责骂小山智丽为主,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那么,小山智丽到底在向谁挑战?
小山智丽的挑战,不仅是在挑战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旧的体育体制,亦是在挑战我们在诸多领域内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如果我们不对不合理的旧体制进行大胆改革,那我们将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让球事件”
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即中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战。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梁英子是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基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一刹那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踏上了叛逆的不归之路。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悟之后,纷纷拂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赛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望。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中国代表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乒乓球队里,出现当仁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一博,梁英子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而先前有一点可能很重要。在事前进行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局进入四强。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之嫌。在这里不必要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在以后进行的19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女子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3人可以入围。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惊动了国家体委。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练席位做保。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奥运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一度销声匿迹。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后,也去了台湾。
1988年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的决心。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更恶劣的是,小山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而陈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邓亚萍争冠,当看台上出现了一名台独分子,挥动青天白日旗招摇过市时,先前发挥出色的陈静在决胜局突然大失水准,以5:21败落。
何智丽"乒乓让球"风波真相
有人在博客中写道:“在满场日本人的助威声中,她每打一个好球就高喊一声‘哟西’,故意刺激中国观众的神经。”(引自“山不相逢水相逢的BLOG”)还有人写道:“当年广岛亚运会上,她的那声‘哟西’至今想起来还头皮发麻。觉得,中国人不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在让球风波上的态度,而是她这种漠视民族情感的行径。那声喊叫已烙在了国人的骨髓上,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接受她。”(引自“冰儿的BLOG”)想象力丰富的网友,甚至联想到电影中侵华日军在屠杀中国人时高喊“哟西”。
对此,何智丽对笔者说,“哟西”是她在日本练球时养成的习惯。她不光是在跟邓亚萍决赛时喊“哟西”,在参加日本国内比赛时,面对日本选手也喊“哟西”。
由于“哟西”引起热烈的争议,一位日语专业的liaoliao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对于网络上说的何智丽比赛时喜欢说“哟西”,本人专业学的是日语,不敢说很精通,但也略知一二,“哟西”在日语中是非常常见的表达感叹的口头语(虽然大部分是男士在用),对于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人来说,在兴奋、激动的时候说这个词是很正常的。
质疑之二是何智丽在获胜之后答中国记者问时为什么讲日语?这一举动被说成是何智丽实在过于“矫情”。一篇题为“何智丽难以获得国人谅解”的博客文章指出:“比赛结束后面对中国记者的提问,竟然让翻译先把汉语翻成日语,她再用日语回答,并通过翻译再翻成汉语回答给中国记者。”
何智丽对此的解释是,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多日本记者,采访地点又是在日本的广岛,而她的身份是日本乒乓球队的队员,在这种场合下她讲日语是很正常的。
质疑之三是何智丽的赛后感言。据网友说当年何智丽曾这样说:“我为拥有日本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她用日语对她丈夫说‘我终于战胜支那人了’!”“我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打败中国人!”网络上对此一片谴责声,
然而,这些网友所引述的何智丽赛后感言,没有一位是注明出处的。也就是说,大都是在13年之后凭印象说话,往往越传越走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做到“言之有据”,应当以当时的原始记录为准。我保存了何智丽在广岛获胜的翌日——1994年10月14日的《光明日报》,刊载了该报特派记者罗京生和驻东京记者陈志江从广岛发出的电讯,记述了何智丽在赛后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采访的感言原文:
“我对今天能战胜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感到非常高兴。这比我作为中国选手获胜时还要高兴。这是我八年来第一次在大赛中夺取冠军。来日本后,我有六年时间没有参加大型比赛,但在我丈夫的指导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我明年在世界锦标赛上,还将作为日本队的一员,争取为日本夺取新的奖牌,以回报日本观众和新闻界对我的期待和鼓励。”
三问:
打败邓亚萍时为啥哭泣?
应当说,在获胜之后处于高度兴奋的何智丽,是站在日本队队员的立场上说出的这番话。这样的赛后感言,即便没有如同许多网友凭记忆所回忆的那些话那么严重,却也确实深深刺痛了广大中国百姓的心。对此,笔者与何智丽有过一段对话——
笔者:你那样讲话,尽管从你的角度也许确实如此,但是你在获胜感言中应当首先提到祖国——中国对你的培养,提到比赛是为了增强中日友谊,因为你当时的身份是“中国的女儿,日本的媳妇”,并不完全是日本队队员。
何智丽:当时的心情确实极为激动。10月13日这天,连挫三员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将,我从未有过的这样战绩。为了这一胜利,我苦苦训练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打败的虽然是邓亚萍,其实打败的是不让我参加奥运会的人,感觉终于出了这口气。
笔者:在你战胜邓亚萍时,邓亚萍哭了,你也哭了。邓亚萍输了球,心中很难过,所以她的哭,容易理解。你为什么在胜利时哭了?对于你的哭,中国报刊有好多解释。你自己说,你为什么哭?
何智丽:当时我非常激动,所以我哭了。我的哭,包含好多意思。一是我的胜利来之不易。六年哪�为了这天的胜利,我足足拼搏了六年�二是能够打败邓亚萍,太令我兴奋了。她好像是世界上的‘神’一样,捧得不得了。她太傲气了。她对记者说,我和何智丽不是一个时代的。确实,我是以前的老冠军,我拿世界冠军时,你连坐板凳的资格都还没有呢。你90年代的冠军输给80年代的冠军,你丢脸。这一回,邓亚萍输了,这才终于说,我一定要努力,不然打不过何智丽。三是我的恩师孙梅英去世了。她看不到我的这一重大胜利。我伤心。她在1993年还到日本,教了我三个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应该说,获胜感言是否得体,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思想修养与文化涵养。何智丽从小就全身心投入乒乓球运动,相对而言,文化素养比较欠缺。
婚姻失败之时再次失言
家庭的破裂对于何智丽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其中的主要责任在于小山英之,在于第三者的插足。然而,何智丽也有责任,那就是全力以赴于球赛,没有给家庭以温馨。在1994年何智丽获得广岛亚运会金牌之后,她与小山英之在事业上也经常发生矛盾,渐行渐远。
何智丽曾对笔者这样说起她的婚姻:“英之正是从这时开始飘飘然起来。他原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是由于我的日语讲得不好,很多场合由他代替我讲话,因此话变得多起来。他开始向别人吹嘘自己这个‘伯乐’是如何了不起。也正是从这时起,他时刻把‘你赢是因为有了我’这句话挂在了嘴上。此后,我们相继受到长叭教练以及前首相桥本等重要人物的邀请和款待。这时,英之变得越发傲慢起来,甚至用蔑视的口吻对我说:‘你应该感谢我。’虽然他挂着乒乓球部教练的头衔,但实际上队员在训练时,他只是胳膊交叉着坐在椅子上,什么也不管,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还不及中学乒乓球队员,因此根本不可能进行指导。但是,在周围一些人的吹捧下,他错把自己当成了了不起的总教练。”
在感情已经亮起红灯的情况下,何智丽依然只忙于练球,以致第三者乘虚而入。
在何智丽决定与小山英之对簿公堂之时,情绪万分激动的她再次重演了1994年出言不慎的失误。中国有句老话,“绝交不出恶声”,尤其是夫妻之间。然而,面对日本记者的采访,何智丽大谈夫家是“可怕的家庭”,在那里受到的白眼与迫害,这与她初嫁小山家时的答记者问所说的嫁到“中日友好之家”大相径庭,前后矛盾。原本说“在我丈夫的指导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又说“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还不及中学乒乓球队员”。
在她远嫁东瀛之前,她的恩师孙梅英曾经对笔者说,真担心文化修养不高的小何嫁到日本那样高层次的家庭能否适应?确实,何智丽为人刚烈,不善于在处理重要问题时三思而言,三思而行。更何况在她代表日本获胜之际,在她家庭蒙受不幸之际,日本记者往往希冀在她身上做文章,甚至要把自己要说的话放在她的嘴巴里讲,她的不慎言论正是给这些不怀好意的日本记者提供了机会,无意之中损坏了自己的形象。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46600.html?wtp=t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她不是中国人的耻辱,
她是中国政府体育体制的耻辱;
我觉得她应该骄傲。
她是中国政府体育体制的耻辱;
我觉得她应该骄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原来是中国女队的队员 听说和教练闹矛盾就去了日本..然后就成了日本选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