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做了哪些事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国力逐步强盛。从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更加强盛,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士卒勇猛,车骑雄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略,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实行有效占领。秦国相继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领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反观东方六国,君主皆庸,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不稳固,经济发展迟慢,军事力量不强,而且六国君王多是苟安一时之辈,缺乏统一中国的胸襟和气魄。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但当时的国政大权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吕不韦号称秦王仲父,嬴政许多事情受到吕不韦的限制。随着秦王政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对吕不韦的专权也愈益不满,于是二者的争权也日益激烈。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举行了加冕典礼,开始亲政,他首先镇压了长信侯嫪毐集团的政变,接着以吕不韦与政变有关为借口,罢其相国之职,令其迁蜀,迫使吕不韦无奈自杀。至此,秦国大权真正掌握在了嬴政手中,这就为他指挥消灭六国的统一战争创造了绝对必要的条件。
秦王政大权独揽之后,就开始实施他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讥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如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关中四万多顷盐卤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他礼待军事理论家卫缭,并采纳其贿赂各国权臣以破坏六国合纵的建议,军事上受益匪浅。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法、术、势思想,加强他对政权的统驭能力。听从李斯《谏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来客卿的传统,使秦王政身边形成一个智囊团,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秦王嬴政个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韩国虽已灭亡,但韩国贵族的反抗并没有停止。韩王安被迁于岐山,前226年曾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下去,这才彻底解决了韩的问题。
第二个被灭亡的是赵国。在当时的六国中,赵国是最为强劲的一个。先是有廉颇,后有李牧、庞暖,都是善于用兵的大将,秦国几次兴兵伐赵,都未曾讨得多少便宜。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大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后来赵王宠臣郭开接受秦人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绝交出兵权,赵王便派人暗地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杀掉司马尚。李牧一死,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王,继续抗秦,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兵败被灭。
灭赵以后,秦兵临易水,威胁燕国。燕国太子丹曾为质于秦,一直想复仇,但因国小势衰,力不敌秦,未能实现。当秦兵压境之际,燕国君臣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燕太子丹决意刺杀秦王政。公元前227年,燕丹派勇士荆轲携带燕国督元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觐见礼,去刺杀秦王,以挽救燕国。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及宾客送其至易水之上。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达了为国牺牲义无反顾。至秦后,秦王在朝堂接见荆轲,荆轲上朝觐见,献图。图穷匕首现,荆轲抓起匕首刺向秦王。嬴政环柱逃避,后在臣下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剑,将荆轲砍倒,肢解其身。秦王大怒,增兵向燕国大举进攻,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攻打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地处中原的魏国在秦的打击下,早已奄奄一息,孤立无援。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月后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魏国被灭后,秦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楚国,但因楚国地域广阔,实力不弱,故费了一番周折。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国内部发生叛乱,楚将项燕将秦叛将昌文君拥立为荆王,秦以镇压荆王为名,举兵攻楚。楚国当时虽败,但实力尚在。当秦破三晋之后,就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年少壮勇,在秦王面前夸下海口:以20万兵力即可横扫楚国。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答非60万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兵众攻打楚国。李信轻敌惨败,秦军退出楚境。
嬴政遭此挫折,即亲赴王翦家,向王翦赔一礼,请其率兵出征,倾全国兵力——60万人,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举伐楚。楚国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秦军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楚国灭亡。而后,秦军又向江南广大楚地及降服于楚的越地进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国全部覆灭。
五国相继被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它的相国后胜,长期受贿于秦,既不备战,更不援助其他五国抗秦。齐王建昏庸,听信于相国。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相反,六国方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王朝。战国历史至此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国力逐步强盛。从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更加强盛,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士卒勇猛,车骑雄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略,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实行有效占领。秦国相继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领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反观东方六国,君主皆庸,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不稳固,经济发展迟慢,军事力量不强,而且六国君王多是苟安一时之辈,缺乏统一中国的胸襟和气魄。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但当时的国政大权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吕不韦号称秦王仲父,嬴政许多事情受到吕不韦的限制。随着秦王政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对吕不韦的专权也愈益不满,于是二者的争权也日益激烈。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举行了加冕典礼,开始亲政,他首先镇压了长信侯嫪毐集团的政变,接着以吕不韦与政变有关为借口,罢其相国之职,令其迁蜀,迫使吕不韦无奈自杀。至此,秦国大权真正掌握在了嬴政手中,这就为他指挥消灭六国的统一战争创造了绝对必要的条件。
秦王政大权独揽之后,就开始实施他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讥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如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关中四万多顷盐卤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他礼待军事理论家卫缭,并采纳其贿赂各国权臣以破坏六国合纵的建议,军事上受益匪浅。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法、术、势思想,加强他对政权的统驭能力。听从李斯《谏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来客卿的传统,使秦王政身边形成一个智囊团,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秦王嬴政个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韩国虽已灭亡,但韩国贵族的反抗并没有停止。韩王安被迁于岐山,前226年曾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下去,这才彻底解决了韩的问题。
第二个被灭亡的是赵国。在当时的六国中,赵国是最为强劲的一个。先是有廉颇,后有李牧、庞暖,都是善于用兵的大将,秦国几次兴兵伐赵,都未曾讨得多少便宜。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大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后来赵王宠臣郭开接受秦人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绝交出兵权,赵王便派人暗地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杀掉司马尚。李牧一死,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王,继续抗秦,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兵败被灭。
灭赵以后,秦兵临易水,威胁燕国。燕国太子丹曾为质于秦,一直想复仇,但因国小势衰,力不敌秦,未能实现。当秦兵压境之际,燕国君臣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燕太子丹决意刺杀秦王政。公元前227年,燕丹派勇士荆轲携带燕国督元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觐见礼,去刺杀秦王,以挽救燕国。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及宾客送其至易水之上。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达了为国牺牲义无反顾。至秦后,秦王在朝堂接见荆轲,荆轲上朝觐见,献图。图穷匕首现,荆轲抓起匕首刺向秦王。嬴政环柱逃避,后在臣下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剑,将荆轲砍倒,肢解其身。秦王大怒,增兵向燕国大举进攻,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攻打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地处中原的魏国在秦的打击下,早已奄奄一息,孤立无援。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月后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魏国被灭后,秦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楚国,但因楚国地域广阔,实力不弱,故费了一番周折。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国内部发生叛乱,楚将项燕将秦叛将昌文君拥立为荆王,秦以镇压荆王为名,举兵攻楚。楚国当时虽败,但实力尚在。当秦破三晋之后,就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年少壮勇,在秦王面前夸下海口:以20万兵力即可横扫楚国。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答非60万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兵众攻打楚国。李信轻敌惨败,秦军退出楚境。
嬴政遭此挫折,即亲赴王翦家,向王翦赔一礼,请其率兵出征,倾全国兵力——60万人,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举伐楚。楚国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秦军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楚国灭亡。而后,秦军又向江南广大楚地及降服于楚的越地进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国全部覆灭。
五国相继被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它的相国后胜,长期受贿于秦,既不备战,更不援助其他五国抗秦。齐王建昏庸,听信于相国。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相反,六国方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王朝。战国历史至此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
展开全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原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嬴政建都咸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一个皇帝。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炎黄地图,但因为秦二世而完,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然其当时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作为一个封建大帝国,在辐员广大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至高无上,权力无限。政务、军队、监察大权分别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但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秦朝创下的一套封建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12个铜人。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秦朝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实行什伍编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秦始皇在为维护统治而压制思想、泯灭文化、毁坏学术方面首开先河。他接受丞相李斯的主意,除少数几种书籍之外,大量诗书、典籍、诸子百家著述一律烧掉,并将460多名儒生、方士活埋,留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
秦始皇自号“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修造阿房宫,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造骊山陵,“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始皇在历代秦国的国王蚕食其它诸侯国之上,完成了统一六大诸侯国的事业,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用。
秦朝急征暴虐,导致速亡。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秦始皇自号“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修造阿房宫,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造骊山陵,“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始皇在历代秦国的国王蚕食其它诸侯国之上,完成了统一六大诸侯国的事业,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用。
秦朝急征暴虐,导致速亡。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统一国土,文字,度量衡,货币,道路和法律。另外创建了中央集权政府体制和思想控制的治国理念。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创了中华民族对外扩张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修建长城,确立了中国以农为本的社会体制。修灵渠,贯通全国水路交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加强中央集权制.3.为加强思想控制进行了--焚书坑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等等等等,总之物质文化上把能统一的方面都统一了
修驰道,连接天下交通
兴修水利
修直道,从咸阳直通北原长城一带,为后世抗击北方游牧民族打下了基础
修长城
收服闽越、岭南一带,拓展了中国的疆域。派五十万秦人长期生活在岭南,增进华夏民族融合
修驰道,连接天下交通
兴修水利
修直道,从咸阳直通北原长城一带,为后世抗击北方游牧民族打下了基础
修长城
收服闽越、岭南一带,拓展了中国的疆域。派五十万秦人长期生活在岭南,增进华夏民族融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