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语文中考历年古文试题 10
展开全部
[07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余幼时即嗜学。謇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婴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
[08年]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惩山北之塞 B.聚室而谋曰
惩前毖后 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亡羊补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08答案]
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
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
10(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且”“面”,则可得2分。)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面对着大山居住。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快到九十岁,对着山居住。
*北山有位长者叫愚公,年龄差不多九十岁了,面对山而住。
1分示例: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刚好九十岁,面对着山来住。(错译“且”)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将近九十岁,居住在山的对面。(错译“面”)
0分示例:
*已经九十,居住在背对着山的地方。(错译“且”,“面”)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漏译“且”,错译“面”)
10(2)“遂”,可以翻译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译为“带领”,“率领”,“领着”,“带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遂”“率”,则可得2分。)
*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愚公就带领子孙能扛重担的三个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能挑担的三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和挑担人三人。
1分示例:
*带领着子子孙孙三个人去挑石头。(漏译“遂”)
*因此带领着儿子孙子三个人挑着担子。(错译“遂”)
0分示例:
*叫他的儿子孙子用担子挑担(漏译“遂”,错译“率”)
*让子子孙孙担走这两座山(漏译“遂”,错译“率”)
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0分示例
*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劝告愚公不要挖山。
*不能削平这两座大山。
*对愚公的行为感动疑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
*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1分示例:
*妻带有商量的语气,向愚公提出见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为没有点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给分。)智叟觉得愚公的行为非常不聪明,看不起他。(1分)
*愚公妻是怀疑的态度,(0分)而智叟则是带着讽刺的口吻,(1分)两者是不同的。
*愚公妻说话委婉,流露出她对愚公的关心和鼓励,(1分)智叟却说话狂大,对愚公移山给予否定。(0分)
0分示例
*让愚公不要再费力气去移山了,这是不可能削平这两座山的。
*他们都是说智叟年纪老,不能挑动石头了,说明智叟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因为愚公妻的话中,带有劝说的意思。(只是意义上的,不是情感上的。)智叟的语言色彩是坚决反对,没有留一点委婉的语气。
余幼时即嗜学。謇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婴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
[08年]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惩山北之塞 B.聚室而谋曰
惩前毖后 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亡羊补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08答案]
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
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
10(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且”“面”,则可得2分。)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面对着大山居住。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快到九十岁,对着山居住。
*北山有位长者叫愚公,年龄差不多九十岁了,面对山而住。
1分示例: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刚好九十岁,面对着山来住。(错译“且”)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将近九十岁,居住在山的对面。(错译“面”)
0分示例:
*已经九十,居住在背对着山的地方。(错译“且”,“面”)
*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漏译“且”,错译“面”)
10(2)“遂”,可以翻译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译为“带领”,“率领”,“领着”,“带着”(1分)。
2分示例:(翻译出得分点“遂”“率”,则可得2分。)
*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愚公就带领子孙能扛重担的三个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能挑担的三人。
*于是率领儿子孙子和挑担人三人。
1分示例:
*带领着子子孙孙三个人去挑石头。(漏译“遂”)
*因此带领着儿子孙子三个人挑着担子。(错译“遂”)
0分示例:
*叫他的儿子孙子用担子挑担(漏译“遂”,错译“率”)
*让子子孙孙担走这两座山(漏译“遂”,错译“率”)
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0分示例
*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劝告愚公不要挖山。
*不能削平这两座大山。
*对愚公的行为感动疑惑。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
*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1分示例:
*妻带有商量的语气,向愚公提出见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为没有点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给分。)智叟觉得愚公的行为非常不聪明,看不起他。(1分)
*愚公妻是怀疑的态度,(0分)而智叟则是带着讽刺的口吻,(1分)两者是不同的。
*愚公妻说话委婉,流露出她对愚公的关心和鼓励,(1分)智叟却说话狂大,对愚公移山给予否定。(0分)
0分示例
*让愚公不要再费力气去移山了,这是不可能削平这两座山的。
*他们都是说智叟年纪老,不能挑动石头了,说明智叟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因为愚公妻的话中,带有劝说的意思。(只是意义上的,不是情感上的。)智叟的语言色彩是坚决反对,没有留一点委婉的语气。
参考资料: http://www.mc.e21.cn/mcjky/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78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