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京南京我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影片的主线散乱了,在我看来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导演没有重点的按整个南京事件的时间顺序去展开南京这个事件的始末,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陆川不是说要让我们了解南京抵抗的历史吗?引发守城部队逃跑的历史为什么没有条理的讲述,我觉得这个才是重点!比如胆小的(可耻)唐生智怎样了?为什么十万守军会牺牲,为什么那么多的守军会最终选择弃城?说明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与残酷,想想四周都应该是数不清的日本鬼子部队,黑压压的一片。但是陆川最重要的是没有拍出那个震撼的场面,那个应该让我们曾经震惊引起观众共鸣的历史性一刻没有展现!!!国破家亡的时刻本应该让我们深深地记住!!!!守城的官逃跑了,那么抵抗自然会土崩瓦解。但是这个有点像托米勒骨牌效应的瓦解与剩下选择抵抗的部队和甚至剩下一些部队的士兵竟然选择默默等待的死亡的这个过程没有讲清楚!!!这个过程漫长的,痛苦的。就算预算不足,但这是起码的!!!!
开头的屠杀战俘是陆川的失败,我知道这么多战俘应该是有计划屠杀的,怎么可能就那么简单的就杀了。他应该让屠杀战俘与南京难民营的难民摆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在南京这个大背景下共同发生的,不可割裂的。也没有把士兵去符号化,因为士兵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有人的本能的恐惧,怎样逃入难民营的,怎样会选择装成难民的这个过程没有讲清楚!!!士兵与难民有怎样的关系?????但显然没有描写,不应该去评价历史,割裂历史,但至少要把这里是去还原。还有电影不是要表现这个南京大背景下去各种各样的人物芸芸众生象吗?,但显然没有表现各个阶级的人物,比如小偷、地痞、商贩、学生、老人、孩子、甚至是乞丐或者是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等等。应该表现同胞间相互保护的本能。应该表现同胞间相互为默默的为同胞承受痛苦,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甚至为此付出生命。老人们是怎么做的,中年人是怎么做的,男人又是怎么做的,小孩和青年和妇女又有怎样的下场??在死亡的恐惧下,只有在相互鼓励的下才产生那活下去的一丝丝的希望。没有表现这个电影的其中一个主题“爱”那没有声音的爱,惨烈的爱,残酷凄凉、默默无闻,渺无声息的爱
不应该去评价历史,割裂历史,但至少要把历史还原是去还原。
那年春天,南京的蒲公英和野花开得格外灿烂、一望无际。它身下埋葬的是无数坚强的中国人,它盛开的是无数无畏的中国人的灵魂......小豆子摘了一朵蒲公英,对它吹一口气,英花漫天飞舞、煞是好看,他笑了,笑容里透着中国的希望。
南京沦陷前夜,士兵们孤军奋战,只为千千万万苦难中的南京同胞,只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南京沦陷,全城沦为俘虏,面对死亡,士兵眼里仍是坚强,那句“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响彻倒下的每一个灵魂。
百名难民营的女人,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坚强的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体甚至自己的生命自愿去充当日本鬼子的慰安妇,她们也许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坚强。
泯灭的人性
强奸、活埋、扫射,满城的尸体,满江的鲜红,惨无人道。无助、凄凉的肺腑却只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感。
我想闭上眼睛不去看那残忍的画面,但那是真实的历史。接受历史,才能更好的接受未来,我相信20万南京人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今天看了片《南京,南京》。感触很深以前也看过《南京大屠杀》,看过一些历史书籍。知道当时日本不止杀了那么多人,好像经过苏州时把苏州的十万人都杀了把,影像不是很深了。看了后不至心情悲痛,也为过去的同胞惋惜。
以前小时候看了《南京大屠杀》后我就想三十多万人呀,为什么他们都不防抗呢?要知道三十万人呀,就是站的给他们杀也要杀几天。经过这么多年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因为不是不反抗,是不想反抗。怕死,想的只要我不死,管你谁当皇帝。可以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劣根,也是世界同有的。想想看,如果我们没这劣根就没有历史上的元和清了,就没有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了。哎~~~也有可能这是世界的通病把,如果要估计的话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有90%的人都是唯我主义者。一心想的自己的利益,想着自己如果反抗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反对战争。不要说你爱和平,也不要说这会使国家的经济落后。这些和你有什么关系?我想是怕你以后没好日子过拉把。这些的话的本意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看就知道如果战争爆发了你不是当自己的平民就是当汉奸的料。为什么?在和平时期你都怕战争,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样?其实当汉奸还能活的久一点,当平民就会像南京大屠杀的人一样,将要被杀都还不知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真是的,我不是骂人,看看我国的现在把,青少年中崇洋媚外的人占了大多数。唯我主义的占了也不少,象我这样的人不但很少,还要经常被人骂,被人误解。哎~~~~本人是封建,因为我老是看些战争片,军事书籍。本人是落伍,我就是喜欢军队,喜欢听军歌。本人是软弱,因为我想和自己人发生冲突。本人是虚伪,因为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实现自己的若言(我想你们不会想叫我有这机会把,也许你们会说,要机会?行,等我死了再说把,o(∩_∩)o...)我也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也要看时候呀。不要等自己快死时才后悔。
说句实话,你能拿我怎么样,你是可以看不起我,但是我也可以看不起你。其实国家支持这么多战争电影,是想提醒国人,想叫我们铭记历史。但是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国十三亿人都有血性,都肯为国献身,那将是世界的灾难。这是可怕的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期想当平民的人太多太多了,英雄?呵呵,需要你时你是英雄。不需要你时,你什么都不是。不是吗?现在有些人不是说当兵的是傻子,什么好男不当兵,嫁人不要嫁给当兵的,哎~~~其实这些都反应了什么,以前也看过一些电影,说男的在前线与敌人作战,他们的妻子在后方耐不住寂寞,给男人戴绿帽子。哎~~~真是可笑又可悲呀。难道真的应了那句古诗,桑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哎~~我真的为这种女人可悲呀,你们知道吗?在战争种收伤害最厉害的就是女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你们的男人为了你们在前些和敌人殊死搏斗,你们切这样对他们。其实这种女人什么时期都有,只是国家不愿意将这写上史书。有人看了这些会说我瞎说,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有人会担心国家的未来。我什么心都没有,呵呵。因为我知道如果真的到了战时我们不怕没有士兵,我相信我国还是有什么有热血的人的,只是处于和平的环境中没有激发这中血性。除了这些也有些人想当官的,想到军队吃饭的人多的是,尤其是在战争岁月里最多。
我也不是说军人不好,可是实事就是这样不论是以前,现在和未来有多少人是因为真的不想自己的国家被他国欺凌,而为国而战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到军队吃卖命的饭。只要你给他饭吃,他就跟着的你。真的英雄很少,这不是我瞎说,是事实。我也不是说我是英雄,我只是有那个理想,呵呵。有的人会说,方正有那么多人去从军,少我一个没事。这也是每个时代都有的,是的,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也不多。少你一个比多你一个的好处多多了。多你一个就是多了一个人的粮食和弹药,少你一个就大大减小了出现汉奸走狗的几率。方正有些人会去,有些人是等敌人打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去.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没有骂人的意思,我只是看不过现在的社会,是呀。人是要适应社会,我是在适应。我现在学的东西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的理想不会变的。永远不会,那怕我的亲人人误解我,我的朋友们不理解我,你们看不起我,我都不会变的,这是我的理想。我八九岁就有的理想,也是我的性恋。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国人多点血性把,要知道战争中平民死的几率比士兵的多多了,等敌人来的时候,士兵起码有武器,平民有什么?不是开玩笑,如果跑,你说有有武器的人跑得快还是没武器的跑的快。就算士兵没武器,人家也好歹受过军事训练,跑也比你跑过快。求生本领也必你们高,打个比方如果当你没东西吃的时候,看见两个人手里都有东西吃,都不给分点你,你只能抢其中一个是什么都没有的平民,另一个是手拿武器的士兵。你会抢谁的?呵呵,傻子都知道。所以说,多点血性把,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他人,是为了自己呀。现在和平还好,如果真的到了战争谁还和你讲道理,有武器的就是老大,知道不。
再有多学点本领把,要不当你饿得要死的时候,看见河里有鱼,森林中有动物,书上有野果。但是你没能力搞到,只能看的,那就有乐趣了。好像有点走题了,其实不难。我的本意就是想叫国人多点血性,多学点本领。不要老是看那些韩剧日剧,那些就是假的,现实中哪有那样的事,你把自己的祖国看的“太好了”。也把社会看的“太好了”你们可以崇拜他们,因为那你们的喜好。其实他们也是有本事的,能把以前从我们这学过去的东西,自己修改一些后叫我们又喜欢他们的。哎~~~可笑又可悲呀。其实也必担心,只要政府不跟的搞,那这些小小的平民们又会有什么 作为呢?我想恐怕连史书都不会把这些写上去的把,史书都是记载对本国有利的事,那些无利的又怎么会写呢,呵呵·
最后希望我国人中真的愤青们,那些真的爱国的人们,不要把爱国当作攻击他人的砝码,而是作为自己为国家贡献的动力。也不要因为他人想法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路不一样,我们走我们的路,他们走他们的。我们也不要老是为国家担心,担心自己国家被他人欺负,因为国家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有自己的观点和底线。如果他有那能力的时候又有那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帮他一把,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如果你没等到,请把你的后代也教育成和你一样的人。叫他们继承你们优良的传统,一种肯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如果到某个时候没有我们这种人,都是他们那种人了那那样的话国家也就没有了。在地下的我们也不必惋惜,因为在我们存在的年底,国家应有我们而富强,因有们而完整。因有我们这种人的存在他国不敢欺负我们。不必看他人的看法,因为你看你的想法和你看他的一样,只是性质不同而已。最后我希望我们不要走古罗马帝国的后尘了,古罗马帝国前期人们都喜欢军人,以家有军人嫁给军人为荣。到后来都喜欢钱了,连保卫国家的使命都交给了雇佣军。我不愿意我们的祖国会走这样的路,当是我知道我没有能力阻止,我有的只能是希望。
《南京!南京!》首映前做了相当庞大的宣传,包括4月21日还在央视做专场节目进行全面推广,让国人充满期待。4月22日晚观看《南京!南京!》首映之后,我的观后感是两个字:俗、媚!
由于多年以前曾看过秦汉、刘若英主演的《南京大屠杀》,那个由一位中国医生和日本籍妻子组成的家庭所经历的“南京大屠杀”故事充满着真实, 一幕幕血醒画面便刻划在脑海里,对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铭记于心。《南京大屠杀》影片渲染有浓重的热爱南京情怀、体现着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对生命的充分尊重。由此,我在观看之前就认为《南京!南京!》可能会超越《南京大屠杀》。
事实却不以人愿。其一、《南京!南京!》的场景较少,影片从头到尾多数在一处破墙残壁的巷子里展开,不管是开头难得出现的巷战或且是影片大量的安慰妇题材故事镜头,都反复出现在那一片破墙残壁的巷子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为节省制作费用不愿进行场景、套具的更多投入所造成,因此,也给画面的真实性减分。其二、一些情节或场景镜头浪费观众欣赏时间;例如,日本鬼子要求难民营提供100个安慰妇的情节,这里出现女人逐个自愿举手的镜头,当然制作可能要表达自愿举手是历经痛苦的决择过程,是否因此而拉长时间?但是范伟主演的唐先生和秦岚演唐太太的那个离别情节也长达数分钟,就难求其解。总认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电影题材应该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情节、更多的场景,如果在某种情节上浪费大多的时间则十分可惜。
对该影片个人提出“俗” 的看法,指的是日本鬼子奸淫以及“安慰妇”的情节和镜头的比重过多;提出“媚” 的看法则怀疑影片制作方过分迎合少数观众“媚性”的心里;使影片的内容、形式、层次都过于一般。当然,影片在动用成千上万的人数来构成的大场景还是有震憾力的;相对于花几十块钱看一场电影来讲,还是值得到电影院去临场感受一下的。
观看该影片之后,发现该影片的编剧思路与当今楼市的唱衰派们的心理相类似。日本侵略南京执行“杀光、烧光、抢光”,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该影片编剧深谙一些观众存有追捧大片以及偷窥性的心理,编剧时侧重于性也不会违背历史真实。楼市唱衷派也深谙购房者希望开发商死的“俗”或希望房价狂跌的“媚”心理,这些人就勤于收集材料撰写博文抨击开发商黑心,夸大宣染腐败现象,预测未来房价一定暴跌,楼市回暖是假阳春,是“房托门”等等;也让少数意向购房者毎天守候“唱衰砖家”的言论来读并心里狂若,不料却错过一次又一次的购房良机而不觉醒,的确让人深受其害。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风潮及人性的解读,最近版内有不少网友在看过《南京南京》以后纷纷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很难得的原创影评,而且都很精彩,在这里我搜集了几篇写得很不错的南京南京观后感,以供没有看过的朋友参详,供看过的朋友共鸣。
陆川的牌坊和施暴者的正义 《南京南京》
俺也去了南京,当然,是在电影里。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是中国人都必须去看”,根据这个屡次被翻版的标准(是中国人都必须***,言下之意,不***就不是中国人),我很久之前就被开除了中国籍,已经没有了作为中国人必须去看的义务。我去看,主要是出于一种认知上的好奇,看看陆川这个我一直不看好的导演能否纠正我对他的成见;我想看看,这个在中国几乎是注定无法拍好的题材,他是怎么遭践的;想看看这样的题材到底还能拍出什么花样来 在目前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背景下。
陆川没有让我失望,不是电影拍得没让我失望,而是让我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没有失望。我更坚定了之前的判断:陆川,是一个心气颇高,也愿意卖力,但缺乏才华,尤其可悲的是——还严重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的专长,是投机,是讨巧,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小资社会心理的精妙揣摩和不动声色的迎合,从《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都是如此。他每拍一部电影,都在树立一座牌坊,让所有的攻击,都投鼠忌器。
这部电影,剧情一如既往的烂,人物一如既往的面目模糊,主题一如既往的似是而非以便拐弯抹角地左右逢缘。
陆川吹嘘的所谓对同题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个日本人视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个“汉奸”的转变、增加了少儿不宜的强奸写实镜头的话,我以为,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谈不上超越,提炼一下,无非是日本军国主义可憎、中国人可敬、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这些早已颠扑不破的主流屁话,并不能深化或改变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该抹眼泪的还是抹眼泪,该意淫东京屠杀的还是意淫,该为日本人辩护的还是辩护。
我并不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题材,虽然这个题材的影片都一无例外拍成了活报剧。这个题材,非常有价值,但只有放到一个扬州十日、奥斯维辛、红色高棉、这一样一条纵向的语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义,才能叫做超越。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
我觉得如能超越具体的时代、民族国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着正义旗号的群体犯罪,那这样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价值。拍南京大屠杀,是为了反思惨剧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的深刻内在冲突。最基本的,应该揭示出日军暴行背后的逻辑。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逻辑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这个逻辑就是:施暴者事先将受害者符号化、非人格化,从而获得了暴行的正义性,才脱敏了暴行本身所带给施暴者的不适感,才摆脱了日常情况下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正义施暴”“有道伐无道”的逻辑,在陆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来的,陆川的人物和情节,没有逻辑,只有罗列。
这样的逻辑适用于一切群体性、制度性的暴行:从古代中国的人殉,到玛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纳粹的“彻底解决”,到“古拉格”群岛,到南京大屠杀。。。。将某个阶级、某个社会群体、某个民族帖上“非我族类”的邪恶标签,对方便可以不被视作人类,对其屠杀,就可以伟大光荣正确、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暴行就成为一种义举,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性固有的恶得到充分的释放,却又披着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怜悯、理性等等,都统统失灵。
这才是莫大之悲剧,比巨大的人身伤亡更大的悲剧。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开膛破肚血雨腥风的暴行,支持这种暴行的逻辑也会表现为强度较小、但可能时空范围更大的隐暴行——歧视、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资们对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对北川自杀官员的不屑,都是这种隐暴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大屠杀的病毒无所不在,各种形式的南京大屠杀无时不在进行。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将某个人群符号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认真的清算,那么,原始意义上的大屠杀今后会一再发生。
最后,说点小花絮:我承认,我也流泪了。毕竟,某些画面和情节,还是有冲击力的。另外,坐我右边的一位美女不停地以手抹泪,我如果不流点泪,也说不过去。美女的泪很多,手很小,我当时有递一块纸巾过去的冲动。考虑到左边就是我老婆,我怕影响不好,没有这么做,掏出来的纸巾最终递到了左边,我老婆却没有流泪。
并不完美的“南京!南京!” 依然不完美的中国人!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老实说,以前看过陆川导演的“寻枪”和“可可西里”,对这个导演印象很深,对其拍摄的影片期待很高。所以,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沉重的历史题材影片,我期待有中国导演能够给中国人拍出一部经典纪念影片来。
以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有过几部。记得最早的是“屠城血证”,后来有“南京大屠杀”等。相比较而言,“屠城血证”比“南京大屠杀”要拍得好些。但也都有负于国人的期待。记得“屠城血证”放映时,我们是学校包场。我们很多同学在看完电影后记得最牢并传播嬉笑最多的一个场景竟是那个照相馆的老板见到他女人时的那个场景和那句话:“花儿,想死我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电影院里响起的哄笑声。那种笑声与悲惨的影片气氛一冲击,我心凉无比。
类似的情况后来又出现在“南京大屠杀”这部片子放映时。由于我们这个导演很“伟大”,把“南京大屠杀”拍成了“南京大强暴”,所以又让我们一些肤浅无知的同学有了说笑戏弄的谈资。那个用男演员来充当不堪忍受凌辱而跳楼的女子的场景竟然又一次在影院博得了众多的哄笑!
这能怪我身边的同学们的肤浅与可憎吗?也不能全是,最起码,你导演连最基本的职业精神都没有。尽拿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来亵渎我们屈辱的民族记忆,侮辱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国格。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期待陆川的“大作”。
然而,我承认,我过于追求完美。因此,我依然遗憾。不得不承认,陆川拍摄的南京大屠杀题材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同题材影片。独特的视角也体现了导演对影片主题思想的独特把握和宣扬。
你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开头的屠杀战俘是陆川的失败,我知道这么多战俘应该是有计划屠杀的,怎么可能就那么简单的就杀了。他应该让屠杀战俘与南京难民营的难民摆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在南京这个大背景下共同发生的,不可割裂的。也没有把士兵去符号化,因为士兵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有人的本能的恐惧,怎样逃入难民营的,怎样会选择装成难民的这个过程没有讲清楚!!!士兵与难民有怎样的关系?????但显然没有描写,不应该去评价历史,割裂历史,但至少要把这里是去还原。还有电影不是要表现这个南京大背景下去各种各样的人物芸芸众生象吗?,但显然没有表现各个阶级的人物,比如小偷、地痞、商贩、学生、老人、孩子、甚至是乞丐或者是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等等。应该表现同胞间相互保护的本能。应该表现同胞间相互为默默的为同胞承受痛苦,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甚至为此付出生命。老人们是怎么做的,中年人是怎么做的,男人又是怎么做的,小孩和青年和妇女又有怎样的下场??在死亡的恐惧下,只有在相互鼓励的下才产生那活下去的一丝丝的希望。没有表现这个电影的其中一个主题“爱”那没有声音的爱,惨烈的爱,残酷凄凉、默默无闻,渺无声息的爱
不应该去评价历史,割裂历史,但至少要把历史还原是去还原。
那年春天,南京的蒲公英和野花开得格外灿烂、一望无际。它身下埋葬的是无数坚强的中国人,它盛开的是无数无畏的中国人的灵魂......小豆子摘了一朵蒲公英,对它吹一口气,英花漫天飞舞、煞是好看,他笑了,笑容里透着中国的希望。
南京沦陷前夜,士兵们孤军奋战,只为千千万万苦难中的南京同胞,只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南京沦陷,全城沦为俘虏,面对死亡,士兵眼里仍是坚强,那句“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响彻倒下的每一个灵魂。
百名难民营的女人,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坚强的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体甚至自己的生命自愿去充当日本鬼子的慰安妇,她们也许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坚强。
泯灭的人性
强奸、活埋、扫射,满城的尸体,满江的鲜红,惨无人道。无助、凄凉的肺腑却只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感。
我想闭上眼睛不去看那残忍的画面,但那是真实的历史。接受历史,才能更好的接受未来,我相信20万南京人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今天看了片《南京,南京》。感触很深以前也看过《南京大屠杀》,看过一些历史书籍。知道当时日本不止杀了那么多人,好像经过苏州时把苏州的十万人都杀了把,影像不是很深了。看了后不至心情悲痛,也为过去的同胞惋惜。
以前小时候看了《南京大屠杀》后我就想三十多万人呀,为什么他们都不防抗呢?要知道三十万人呀,就是站的给他们杀也要杀几天。经过这么多年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因为不是不反抗,是不想反抗。怕死,想的只要我不死,管你谁当皇帝。可以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劣根,也是世界同有的。想想看,如果我们没这劣根就没有历史上的元和清了,就没有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了。哎~~~也有可能这是世界的通病把,如果要估计的话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有90%的人都是唯我主义者。一心想的自己的利益,想着自己如果反抗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反对战争。不要说你爱和平,也不要说这会使国家的经济落后。这些和你有什么关系?我想是怕你以后没好日子过拉把。这些的话的本意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看就知道如果战争爆发了你不是当自己的平民就是当汉奸的料。为什么?在和平时期你都怕战争,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样?其实当汉奸还能活的久一点,当平民就会像南京大屠杀的人一样,将要被杀都还不知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真是的,我不是骂人,看看我国的现在把,青少年中崇洋媚外的人占了大多数。唯我主义的占了也不少,象我这样的人不但很少,还要经常被人骂,被人误解。哎~~~~本人是封建,因为我老是看些战争片,军事书籍。本人是落伍,我就是喜欢军队,喜欢听军歌。本人是软弱,因为我想和自己人发生冲突。本人是虚伪,因为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实现自己的若言(我想你们不会想叫我有这机会把,也许你们会说,要机会?行,等我死了再说把,o(∩_∩)o...)我也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也要看时候呀。不要等自己快死时才后悔。
说句实话,你能拿我怎么样,你是可以看不起我,但是我也可以看不起你。其实国家支持这么多战争电影,是想提醒国人,想叫我们铭记历史。但是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国十三亿人都有血性,都肯为国献身,那将是世界的灾难。这是可怕的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期想当平民的人太多太多了,英雄?呵呵,需要你时你是英雄。不需要你时,你什么都不是。不是吗?现在有些人不是说当兵的是傻子,什么好男不当兵,嫁人不要嫁给当兵的,哎~~~其实这些都反应了什么,以前也看过一些电影,说男的在前线与敌人作战,他们的妻子在后方耐不住寂寞,给男人戴绿帽子。哎~~~真是可笑又可悲呀。难道真的应了那句古诗,桑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哎~~我真的为这种女人可悲呀,你们知道吗?在战争种收伤害最厉害的就是女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你们的男人为了你们在前些和敌人殊死搏斗,你们切这样对他们。其实这种女人什么时期都有,只是国家不愿意将这写上史书。有人看了这些会说我瞎说,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有人会担心国家的未来。我什么心都没有,呵呵。因为我知道如果真的到了战时我们不怕没有士兵,我相信我国还是有什么有热血的人的,只是处于和平的环境中没有激发这中血性。除了这些也有些人想当官的,想到军队吃饭的人多的是,尤其是在战争岁月里最多。
我也不是说军人不好,可是实事就是这样不论是以前,现在和未来有多少人是因为真的不想自己的国家被他国欺凌,而为国而战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到军队吃卖命的饭。只要你给他饭吃,他就跟着的你。真的英雄很少,这不是我瞎说,是事实。我也不是说我是英雄,我只是有那个理想,呵呵。有的人会说,方正有那么多人去从军,少我一个没事。这也是每个时代都有的,是的,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也不多。少你一个比多你一个的好处多多了。多你一个就是多了一个人的粮食和弹药,少你一个就大大减小了出现汉奸走狗的几率。方正有些人会去,有些人是等敌人打自己家门口的时候去.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没有骂人的意思,我只是看不过现在的社会,是呀。人是要适应社会,我是在适应。我现在学的东西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的理想不会变的。永远不会,那怕我的亲人人误解我,我的朋友们不理解我,你们看不起我,我都不会变的,这是我的理想。我八九岁就有的理想,也是我的性恋。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国人多点血性把,要知道战争中平民死的几率比士兵的多多了,等敌人来的时候,士兵起码有武器,平民有什么?不是开玩笑,如果跑,你说有有武器的人跑得快还是没武器的跑的快。就算士兵没武器,人家也好歹受过军事训练,跑也比你跑过快。求生本领也必你们高,打个比方如果当你没东西吃的时候,看见两个人手里都有东西吃,都不给分点你,你只能抢其中一个是什么都没有的平民,另一个是手拿武器的士兵。你会抢谁的?呵呵,傻子都知道。所以说,多点血性把,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他人,是为了自己呀。现在和平还好,如果真的到了战争谁还和你讲道理,有武器的就是老大,知道不。
再有多学点本领把,要不当你饿得要死的时候,看见河里有鱼,森林中有动物,书上有野果。但是你没能力搞到,只能看的,那就有乐趣了。好像有点走题了,其实不难。我的本意就是想叫国人多点血性,多学点本领。不要老是看那些韩剧日剧,那些就是假的,现实中哪有那样的事,你把自己的祖国看的“太好了”。也把社会看的“太好了”你们可以崇拜他们,因为那你们的喜好。其实他们也是有本事的,能把以前从我们这学过去的东西,自己修改一些后叫我们又喜欢他们的。哎~~~可笑又可悲呀。其实也必担心,只要政府不跟的搞,那这些小小的平民们又会有什么 作为呢?我想恐怕连史书都不会把这些写上去的把,史书都是记载对本国有利的事,那些无利的又怎么会写呢,呵呵·
最后希望我国人中真的愤青们,那些真的爱国的人们,不要把爱国当作攻击他人的砝码,而是作为自己为国家贡献的动力。也不要因为他人想法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路不一样,我们走我们的路,他们走他们的。我们也不要老是为国家担心,担心自己国家被他人欺负,因为国家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有自己的观点和底线。如果他有那能力的时候又有那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帮他一把,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等待时机的到来。如果你没等到,请把你的后代也教育成和你一样的人。叫他们继承你们优良的传统,一种肯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如果到某个时候没有我们这种人,都是他们那种人了那那样的话国家也就没有了。在地下的我们也不必惋惜,因为在我们存在的年底,国家应有我们而富强,因有们而完整。因有我们这种人的存在他国不敢欺负我们。不必看他人的看法,因为你看你的想法和你看他的一样,只是性质不同而已。最后我希望我们不要走古罗马帝国的后尘了,古罗马帝国前期人们都喜欢军人,以家有军人嫁给军人为荣。到后来都喜欢钱了,连保卫国家的使命都交给了雇佣军。我不愿意我们的祖国会走这样的路,当是我知道我没有能力阻止,我有的只能是希望。
《南京!南京!》首映前做了相当庞大的宣传,包括4月21日还在央视做专场节目进行全面推广,让国人充满期待。4月22日晚观看《南京!南京!》首映之后,我的观后感是两个字:俗、媚!
由于多年以前曾看过秦汉、刘若英主演的《南京大屠杀》,那个由一位中国医生和日本籍妻子组成的家庭所经历的“南京大屠杀”故事充满着真实, 一幕幕血醒画面便刻划在脑海里,对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铭记于心。《南京大屠杀》影片渲染有浓重的热爱南京情怀、体现着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对生命的充分尊重。由此,我在观看之前就认为《南京!南京!》可能会超越《南京大屠杀》。
事实却不以人愿。其一、《南京!南京!》的场景较少,影片从头到尾多数在一处破墙残壁的巷子里展开,不管是开头难得出现的巷战或且是影片大量的安慰妇题材故事镜头,都反复出现在那一片破墙残壁的巷子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为节省制作费用不愿进行场景、套具的更多投入所造成,因此,也给画面的真实性减分。其二、一些情节或场景镜头浪费观众欣赏时间;例如,日本鬼子要求难民营提供100个安慰妇的情节,这里出现女人逐个自愿举手的镜头,当然制作可能要表达自愿举手是历经痛苦的决择过程,是否因此而拉长时间?但是范伟主演的唐先生和秦岚演唐太太的那个离别情节也长达数分钟,就难求其解。总认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电影题材应该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情节、更多的场景,如果在某种情节上浪费大多的时间则十分可惜。
对该影片个人提出“俗” 的看法,指的是日本鬼子奸淫以及“安慰妇”的情节和镜头的比重过多;提出“媚” 的看法则怀疑影片制作方过分迎合少数观众“媚性”的心里;使影片的内容、形式、层次都过于一般。当然,影片在动用成千上万的人数来构成的大场景还是有震憾力的;相对于花几十块钱看一场电影来讲,还是值得到电影院去临场感受一下的。
观看该影片之后,发现该影片的编剧思路与当今楼市的唱衰派们的心理相类似。日本侵略南京执行“杀光、烧光、抢光”,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该影片编剧深谙一些观众存有追捧大片以及偷窥性的心理,编剧时侧重于性也不会违背历史真实。楼市唱衷派也深谙购房者希望开发商死的“俗”或希望房价狂跌的“媚”心理,这些人就勤于收集材料撰写博文抨击开发商黑心,夸大宣染腐败现象,预测未来房价一定暴跌,楼市回暖是假阳春,是“房托门”等等;也让少数意向购房者毎天守候“唱衰砖家”的言论来读并心里狂若,不料却错过一次又一次的购房良机而不觉醒,的确让人深受其害。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风潮及人性的解读,最近版内有不少网友在看过《南京南京》以后纷纷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很难得的原创影评,而且都很精彩,在这里我搜集了几篇写得很不错的南京南京观后感,以供没有看过的朋友参详,供看过的朋友共鸣。
陆川的牌坊和施暴者的正义 《南京南京》
俺也去了南京,当然,是在电影里。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是中国人都必须去看”,根据这个屡次被翻版的标准(是中国人都必须***,言下之意,不***就不是中国人),我很久之前就被开除了中国籍,已经没有了作为中国人必须去看的义务。我去看,主要是出于一种认知上的好奇,看看陆川这个我一直不看好的导演能否纠正我对他的成见;我想看看,这个在中国几乎是注定无法拍好的题材,他是怎么遭践的;想看看这样的题材到底还能拍出什么花样来 在目前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背景下。
陆川没有让我失望,不是电影拍得没让我失望,而是让我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没有失望。我更坚定了之前的判断:陆川,是一个心气颇高,也愿意卖力,但缺乏才华,尤其可悲的是——还严重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的专长,是投机,是讨巧,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小资社会心理的精妙揣摩和不动声色的迎合,从《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都是如此。他每拍一部电影,都在树立一座牌坊,让所有的攻击,都投鼠忌器。
这部电影,剧情一如既往的烂,人物一如既往的面目模糊,主题一如既往的似是而非以便拐弯抹角地左右逢缘。
陆川吹嘘的所谓对同题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个日本人视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个“汉奸”的转变、增加了少儿不宜的强奸写实镜头的话,我以为,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谈不上超越,提炼一下,无非是日本军国主义可憎、中国人可敬、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这些早已颠扑不破的主流屁话,并不能深化或改变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该抹眼泪的还是抹眼泪,该意淫东京屠杀的还是意淫,该为日本人辩护的还是辩护。
我并不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题材,虽然这个题材的影片都一无例外拍成了活报剧。这个题材,非常有价值,但只有放到一个扬州十日、奥斯维辛、红色高棉、这一样一条纵向的语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义,才能叫做超越。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
我觉得如能超越具体的时代、民族国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着正义旗号的群体犯罪,那这样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价值。拍南京大屠杀,是为了反思惨剧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的深刻内在冲突。最基本的,应该揭示出日军暴行背后的逻辑。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逻辑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这个逻辑就是:施暴者事先将受害者符号化、非人格化,从而获得了暴行的正义性,才脱敏了暴行本身所带给施暴者的不适感,才摆脱了日常情况下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正义施暴”“有道伐无道”的逻辑,在陆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来的,陆川的人物和情节,没有逻辑,只有罗列。
这样的逻辑适用于一切群体性、制度性的暴行:从古代中国的人殉,到玛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纳粹的“彻底解决”,到“古拉格”群岛,到南京大屠杀。。。。将某个阶级、某个社会群体、某个民族帖上“非我族类”的邪恶标签,对方便可以不被视作人类,对其屠杀,就可以伟大光荣正确、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暴行就成为一种义举,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性固有的恶得到充分的释放,却又披着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怜悯、理性等等,都统统失灵。
这才是莫大之悲剧,比巨大的人身伤亡更大的悲剧。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开膛破肚血雨腥风的暴行,支持这种暴行的逻辑也会表现为强度较小、但可能时空范围更大的隐暴行——歧视、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资们对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对北川自杀官员的不屑,都是这种隐暴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大屠杀的病毒无所不在,各种形式的南京大屠杀无时不在进行。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将某个人群符号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认真的清算,那么,原始意义上的大屠杀今后会一再发生。
最后,说点小花絮:我承认,我也流泪了。毕竟,某些画面和情节,还是有冲击力的。另外,坐我右边的一位美女不停地以手抹泪,我如果不流点泪,也说不过去。美女的泪很多,手很小,我当时有递一块纸巾过去的冲动。考虑到左边就是我老婆,我怕影响不好,没有这么做,掏出来的纸巾最终递到了左边,我老婆却没有流泪。
并不完美的“南京!南京!” 依然不完美的中国人!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老实说,以前看过陆川导演的“寻枪”和“可可西里”,对这个导演印象很深,对其拍摄的影片期待很高。所以,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沉重的历史题材影片,我期待有中国导演能够给中国人拍出一部经典纪念影片来。
以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有过几部。记得最早的是“屠城血证”,后来有“南京大屠杀”等。相比较而言,“屠城血证”比“南京大屠杀”要拍得好些。但也都有负于国人的期待。记得“屠城血证”放映时,我们是学校包场。我们很多同学在看完电影后记得最牢并传播嬉笑最多的一个场景竟是那个照相馆的老板见到他女人时的那个场景和那句话:“花儿,想死我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电影院里响起的哄笑声。那种笑声与悲惨的影片气氛一冲击,我心凉无比。
类似的情况后来又出现在“南京大屠杀”这部片子放映时。由于我们这个导演很“伟大”,把“南京大屠杀”拍成了“南京大强暴”,所以又让我们一些肤浅无知的同学有了说笑戏弄的谈资。那个用男演员来充当不堪忍受凌辱而跳楼的女子的场景竟然又一次在影院博得了众多的哄笑!
这能怪我身边的同学们的肤浅与可憎吗?也不能全是,最起码,你导演连最基本的职业精神都没有。尽拿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来亵渎我们屈辱的民族记忆,侮辱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国格。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期待陆川的“大作”。
然而,我承认,我过于追求完美。因此,我依然遗憾。不得不承认,陆川拍摄的南京大屠杀题材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同题材影片。独特的视角也体现了导演对影片主题思想的独特把握和宣扬。
你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展开全部
今天,陪同妈妈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期待已久的历史题材电影《南京!南京!》。这部影片已经上映一周了周围的朋友都推荐此片,今天看过后,心里的思想挺复杂的,这不光是一部好的战争片而且还是一部让我们中国人看清沉痛历史的佳片。同时本片也揭示了一个主题:在人性驱使下的战争才更可悲!
看过电影后,电影中有三个情节一直在我脑里萦绕。
一.陆剑雄捂住小豆子眼睛的场景
在刘烨饰演的陆剑雄面临死亡时他用手捂住了站在身旁的那个小孩子(小豆子)的眼睛,不让他看见中国人倒下,以及那么血腥的场面,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最终陆剑雄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小豆子的身上,在经历了这么惨烈的战争中,而这个孩子最终也顽强的幸存了下来,在电影最后的一幕,小豆子露出了笑容,笑得十分灿烂,这也正是那些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的夙愿,因为他是未来的希望。
二.慰安妇的场景
因为本剧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所以在剧中出现慰安妇的场景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我在网上查阅,在此片刚上映时对这件事也出现了许多褒贬不一的声音。记得电影中有一幕日本人要100名中国女人去当慰安妇来换取难民们的安全,江一燕饰演的小江第一个把手举了起来,在她被抓走时有一个回头的场景,这个画面被许多电影人成为电影最美的瞬间。妓女小江刚出现在影片中时是以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然而最终还是为了国家而牺牲了,虽然她是渺小的,但她的事迹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三.角川自杀的场景——还原人性
角川的自杀是我看这部影片也么也没预想到的,这个角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主线,虽然日本人战领了南京城,身为日本人的他也晋升为军官,但他还是过不了他自己的良心这一关,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角川是日本军人中的边缘人,他一边犯罪的同时还一边挣扎,或者说他在群体中还保持着个体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在他临死时和另一名日本士兵说了句:死有时候比活着更好。对角川来说,死更像是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好办法了。
看过电影后,电影中有三个情节一直在我脑里萦绕。
一.陆剑雄捂住小豆子眼睛的场景
在刘烨饰演的陆剑雄面临死亡时他用手捂住了站在身旁的那个小孩子(小豆子)的眼睛,不让他看见中国人倒下,以及那么血腥的场面,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最终陆剑雄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小豆子的身上,在经历了这么惨烈的战争中,而这个孩子最终也顽强的幸存了下来,在电影最后的一幕,小豆子露出了笑容,笑得十分灿烂,这也正是那些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的夙愿,因为他是未来的希望。
二.慰安妇的场景
因为本剧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所以在剧中出现慰安妇的场景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我在网上查阅,在此片刚上映时对这件事也出现了许多褒贬不一的声音。记得电影中有一幕日本人要100名中国女人去当慰安妇来换取难民们的安全,江一燕饰演的小江第一个把手举了起来,在她被抓走时有一个回头的场景,这个画面被许多电影人成为电影最美的瞬间。妓女小江刚出现在影片中时是以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然而最终还是为了国家而牺牲了,虽然她是渺小的,但她的事迹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三.角川自杀的场景——还原人性
角川的自杀是我看这部影片也么也没预想到的,这个角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主线,虽然日本人战领了南京城,身为日本人的他也晋升为军官,但他还是过不了他自己的良心这一关,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角川是日本军人中的边缘人,他一边犯罪的同时还一边挣扎,或者说他在群体中还保持着个体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在他临死时和另一名日本士兵说了句:死有时候比活着更好。对角川来说,死更像是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好办法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