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好心人能帮帮忙!!!用文学概论的任意一条理论结合实际写一篇论文! 30

只要是文学概论里的原理,运用哪条都行,还要结合实际!... 只要是文学概论里的原理,运用哪条都行,还要结合实际! 展开
 我来答
言守枫叶
2009-05-08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上诉是勃兰克斯对丹麦国民性的总结,克尔凯郭尔确实对这种评价的绝好反叛性人物。他愤世嫉俗,有着绝对的感伤思想,纯粹感性,也许他唯一符合丹麦国民性的特征就是从不亵渎神明,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绝对的信仰上帝。他作为一位非典型的丹麦人,对于所生活的年代,克尔凯郭尔的态度基本上是讽刺性的。在他眼中那个正步入工业化的19世纪是僵硬,肤浅而又形式化的,认为它患上了他所深恶痛绝的“贫血症”,并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乏味而缺少激情,一切都处于“平均化”状态。为了逃离这种所谓“平均化”的影响,充分发挥个人独特性格,他把个体从群体中分离出来,以个人存在的方式,从个人的角度去观察整个世界,避免世界整体对个人灵性的抹杀。但克尔凯郭尔所倡言的“平等”是完全精神性的,以人脱离社会,成为个体为前提,然后在上帝面前取得精神上的“平等”。在此意义上“平等”将成为永恒背景之下,个性主义之上的“平等”。在取得这种“平等”之后,将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也能使得人的个性个性得以最大发挥,亦使得存在的个人在思想上得以“绝对自由”。

“个体在永恒之下的生存”即个体作为绝对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界,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就是他所要真正达到的目的,而这个世界令人可笑亦复可悲的之处正是他所批判和嘲讽的“平均化”。这种“平均化”恰好是对个性抹杀的绝好例子,而使得人的个性无法发挥,从而永远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永远无法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而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把这些归因于工业化对于生存的“遗忘”和“恐惧”。

也许,其所谓对生存的“遗忘”即指该时代因沉湎于思辨的安逸气氛而停止甚至丧失了人作为个体的人的行动机能,忘记了人是作为个体而生存的事实。从而他在不直接否定个人以外的世界存在的前提下把个人从周围环境分离出来,提出独特个性的重要性。即只有从每一个独特的个人出发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本身既其所关联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你有你的世界。因此,他说“忘记想到自己是一个生活着的个人,就绝不能解释生活。他不过是为了成为一本书或某个客观事物,而试图不在称其为人。”(克尔凯郭尔《<哲学片断>一书最后的非科学性预言》,85页)

也许这只是克尔凯郭尔所有观点中一个较极端的观点,但也就是这种极端性把他送上了他自己的生存哲学观,也成就他作为欧洲哲学转折性学者的命运。

正是如此,克尔凯郭尔把自己对立起来,置身于与思辨哲学直接对立的地位,然后建立自己的生存哲学。他认为个人的生存是一种本真态的行为,因为个人的存在是主观而感性的因此具有“绝对自由”的思想。而一旦理性替代了信仰即理性哲学占据了生存的主导地位,它就必将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并“必然”泯灭个人棱角和个性,从而使个人陷入对生存的“遗忘”,失去独特个性,陷入“平均化”的深渊。由此看来,克尔凯郭尔本身是带有强烈的狭隘主义色彩的,以一个人完全脱离世界为前提,使主观存在替代客观实在性,并由此来探讨人生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所谓的“绝对自由”。与之相同的是,黑格尔认为“绝对自由”是存在于“绝对精神”当中的。但不同的是这里的“绝对”是相对于复杂万物的全体而言的,即他主张的是除全体而外的任何东西都非根本完全实在的,只有全体才是真正实在的东西。从而,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体系学说并搬出了“绝对精神”理论。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最高范畴或其他诸多范畴之渊源所在。而“绝对精神”意味着这种“精神”无所牵累,无所对待而自作元宰,即就“绝对”的精神自己规定自己,自己亦是自己的主宰,自己亦是自己的理由而言的。黑格尔认为“精神”的唯一真理乃是“自由”。他不轻置“必然”,因为“必然”不外是“自由”精神的自我展开即所谓“精神自己二元化自己,自己乖离自己,但却是为了能够发现自己,为了能够回复自己。”(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28页)的那种合律则性。它们最终都将归于“自由精神”的范畴,也永远无法脱离这种范畴。

黑格尔说“精神的无限自由也允许自然界有自由”,而人的有限精神也如自然界一样为“无限”自由的精神即“绝对精神”所主宰。因而人是生活于“绝对精神”这一体系当中的,并被这种“绝对精神”所掌控。由此,黑格尔则完全陷入形而上学的理论空间,并力图在“绝对精神”中找寻“绝对自由”这种看似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构成法的实体性和规定性。”(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0页)这里“法”是黑格尔所定格的人的社会生活世界,而“意志”则是有“绝对自由”的“主观精神”。黑格尔哲学与克尔凯郭尔美学生活境界有着一种明显的同一性,即是“主观精神”主宰着整个世界,也就意味着意识第一性问题。他们很大意义上都是主观主义者,都以一种所谓“绝对”精神为动力去探讨整个世界。但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哲学体系却有着根本性差异,即哲学的出发点不同。黑格尔更多从自己建立的“绝对精神”的全体体系出发,而克尔凯郭尔则从个人存在的角度即从个人的主观性意识去理解和发掘整个世界。也正是由于这个关键性的区别使他们的哲学观点在以后的发展中显得大相径庭甚至相互对立起来。

克尔凯郭尔所实现的转折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的存在,并当做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以一个人的非理性情感代替对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认识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其哲学的主要内容。与其说他与黑格尔在主观意识领域有极其的相似性,还不如说他在骨子里是绝对反黑格尔体系哲学的。

他提出体系根本上是发源于“虚无”的,并揭发出思维体系中的真正动因是意志活动。即提醒我们不要迷信体系。这似乎又表明克尔凯郭尔是在借助“理性”去反驳思辨哲学的理性定义。这显得矛盾而又使我们感到迷惑不解,但这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有一定理由的。因为他又认为理性逻辑的东西总是属于某一系统的,而任何系统都是封闭而禁锢的,而人的生存却永远开放,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非体系存在。如果把生存纳入系统中就意味着生存窒息和禁锢,而人一旦陷入这种生存窒息,被体系所禁锢,就“必然”的陷入美学所谓“虚无”的深渊,并且难以甚至无法逃离。而当我们完全迷信于这类体系,而使得体系本身去禁锢个人思维与个性从而束缚人的灵性后,人就将会表现为对这种思辨哲学的“恐惧”,以至于产生对于生存的“恐惧”,从此被悲观颓废的消极情绪所支配。

这就产生了当时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诗学”理论,即美学实质上是“存在诗学”,沉思存在之真理的花朵,是对西方传统知识论美学的批判。他将超脱认识论二元对立,将美学建立于存在之上,使美学之根固扎。由于对这个工业化世界感到绝望和无助,他才提出“作品本身就是真理的发生;现代艺术是异化的艺术,复兴本真艺术具有拯救现代艺术和拯救人类未来的双重使命”。而正是这种绝望和悲观情绪,使他想到“复兴”的必要性。这就成为克尔凯郭尔存在美学的理论依据所在。

而令人更加感到难以置信以及更加矛盾的是,克尔凯郭尔个人本身就为这种消极情绪所支配,被这种“恐惧”所支配。他一无法逃离这种他所深恶痛绝的“平均化”。于是他总是在自我赎罪中感到孤独和绝望,犹如在“虚无”中掉入了深渊,被带入了“虚无”态,被异己力量所包围,然后在宗教信仰中寻求摆脱“虚无”的办法,力图在与上帝的对话中得到安慰和进行自我体验。以逃离这种美学似的深渊,逃离因“虚无”而产生的“恐惧”。

为实现他的最终目的“个体在永恒之下的生存”即达到个人人性的完全解放和“绝对自由”,克尔凯郭尔把美学的“直接性”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以莫扎特手下唐璜为化身的“感性直接性(sensuous immediacy)”,他存在于精神领域之外;而另一种则以浮士德为形象的落在精神领域之内的“精神的直接性(the immediacy of the spirit)”。

唐璜因“焦虑”而使“感性”诞生,而他的“焦虑”却是实体性的。它与生俱来,不辨缘由。唐璜为摆脱“焦虑”即为摆脱因“虚无”而产生的“焦虑”而走上了“感性”之道,最终成为“肉体的化生(a flesh incarnation)”。与之恰好相反,浮士德则代表了一种“理念”,以“怀疑”为手段取得个体生存所需的终极性真理即他所要追求的“精神”。

克尔凯郭尔称“怀疑是对思想的一种绝望,而绝望是对人格的怀疑。”因而在这两个行动者中,克尔凯郭尔对浮士德的态度是极为赞赏的。然而浮士德的寻求却会因这种事关生存的“精神”而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他的行动与唐璜一样源于不由自主而将依然陷入“绝望的深渊”即“虚无”中,美学生活最终是“绝望”的。而浮士德的“怀疑”却永远不会涉足到个人的生存领域,他永远无法逃离“虚无”。

克尔凯郭尔从个人生存角度去探求这个世界,并为之建立了他自己的生存哲学,而他的生存哲学显然是矛盾的。然而他最终的目的,是摆脱“虚无”。去发现人生命存在的意义而已。
兴亿达
2025-10-12 广告
作业指导书(SOP)是通过标准化文件形式对具体操作流程的详细描述,旨在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其核心价值包括:减少人为误差:通过量化操作步骤(如设备参数、时间节点)降低执行偏差知识沉淀:将隐性经验转化为显性文档,便于新员工快速掌握关键技...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兴亿达提供
yangguofengqin
2009-05-06 · TA获得超过263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82万
展开全部
帮这种忙是害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