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好心的人们,谁能提供近两三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当然有答案最好拉,因本人第一次参加自考,也不知道该怎么学,所以想参考一些试卷,谢谢拉!...
好心的人们,谁能提供近两三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当然有答案最好拉,因本人第一次参加自考,也不知道该怎么学,所以想参考一些试卷,谢谢拉!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另外还有:http://learning.sohu.com/20060312/n242251074.shtml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另外还有:http://learning.sohu.com/20060312/n242251074.s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