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

【爱情成份理论】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theoryoflove)是目前... 【爱情成份理论】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份;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 1986 )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这段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啊,到底想说的是什么意思,请用最直白的语言,
展开
 我来答
小铃铛221
2018-07-05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14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711万
展开全部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它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及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等。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相爱的男女,都渴望自己的爱情美满。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应具备以下心理条件:
其一,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公开表现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充分尊重对方。
染料有卖
2009-05-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意思就是爱情通过心里分析可以分为闻儿部分 看你们有多么亲密,看你们激情高不高,彼此的承诺有没有都实现,如果这三点做得越好那么爱情就越长远啦
运用科学的术语来阐释的人性的情感,其实心理学往往讨论问题的时候不直白,总是喜欢使用比较理性的词语,说白了就是在爱情心理学中把爱情这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包括三种解释的含义,在这三个定义达到一定的时间和程度的时候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亲密、激情与承诺只有相互都具有了你的爱情才会获得最大收获,也就是男女之间应该拥有的不仅仅是激情、通过承诺和亲密也同样可以增加爱情的因子
激情是爱情之所以存在的成因,有了荷尔蒙的趋势,异性之间才会有想在一起的冲动;
亲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感觉”,就像你看到所爱的人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代表了爱情的感性的成分,感性方面使爱情变得甜蜜;
承诺,就是责任和义务吧,是一种对对方的负责任,代表了爱情的理性部分,我觉得还应该有“信任”,即不只有对对方负责,同时也相信对方不会辜负自己,有了理性方面的控制,才不会使爱情变得幼稚、伤人。
三方面同时都很大,爱情就会很充实。比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一见钟情,OK,他们的激情就有了,并且一下子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然后在日常的交往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在共同的经历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情,爱情感性的一面就扩张了;同时通过对对方人品、经历、信仰等特点的了解,理智的一面也得到了加固。这样的爱情就很充实。如果只是单单感情很好,三角形面积还是很小,爱情也可能会因为一些现实因素而夭折;同样,如果仅仅是很有激情,就像一夜情,过了就没了;或者只有理智的,就像封建社会的联姻,王昭君那样的,也不会太幸福吧。三个值都很高,才是充实的爱情。

自己的一点理解,暂且看看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shy98
2009-05-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它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及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等。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爱情不仅受社会、思想伦理等因素影响,也受许多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掌握好爱情中的心理问题,将会使爱情甜蜜、美满。但是理论存在的意义是提供我们理解问题的方向,请不要忽略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当爱情可以解释,未必是好事。人们自古以来就在探索爱情,但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专门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从古代开始,爱情心理思想就已在许多文学、哲学作品中出现,如《诗经》中有有关爱情文字描绘,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有有关爱情的论述,及至19世纪司汤达的《论爱情》,都孕育了一定的爱情心理观点。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及科学发展的局限,爱情心理思想是零散地依附在其它学科中发展。20世纪初,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尤其是弗洛伊德别开生面的心理研究,及其《爱情心理学》的专著,为爱情心理学的研究创开新局面。人们开始对它进行专门研究,并逐渐形成体系。我国爱情心理学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相爱的男女,都渴望自己的爱情美满。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应具备以下心理条件:
其一,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公开表现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充分尊重对方。美满的爱情,要求人把爱情只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开拓与领略自己人生的同时,重视对方,不干涉对方的活动,但又不是漠不关心。要为双方的个人自由留有充分余地;
其二,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时,自己更感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满足。即是要有无私精神;
其三,美满的爱情是彼此双方独立个性的结合。即恋爱双方不作为对方的依附而存在,而是让双方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余地;
其四,寻找和珍惜双方心理上的共鸣。美满的爱情在于精神上的和谐,心灵上的沟通。爱情心理学研究发观,对方的外在形象、内涵价值、社会条件,以及自身的需要、兴趣、理想、性格、修养等影响着对象的选择。
人的潜意识在择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童年起,我们就开始认识和接触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并把引起好感的某些异性形象潜藏在潜意识里,形成偶象。但性偶象的集中形成是青年期。这时,随性意识的发展,性文化的全面输入,产生强烈的性欲。于是,在潜意识里,将日常生活、电影、电视、画报、小说中所认识、所接触到的许多零散、多样的异性形象进行综合,形成一个朦朦胧胧的模糊形象,作为性想象的对象,抑压在潜意识里。它往往飘忽不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正是潜意识里潜藏着各因素揉合而成的异性偶像,使你在茫茫人海中会选择他(她),而不是别人,当遇到某一异性,你会马上被他(她)吸引住,并产生爱情,这是因为对方的某一形象突然唤醒你潜意识中的偶像,于是就有一见钟情,有似曾相识之感。
在两性交往中,个体的外表形象是引起异性好感并产生爱的首要因素。因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合要求的异性,不仅会使人体验到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性吸引力的形成在于外表形象,它是以外在美、气质美和性感三方面吸引异性。外在美表现在体形、五官、皮肤、毛发、风度上,其中性感、气质美等风度尤具吸引力。
性感,是启动性亲近的心理体验。它是美感中与性有密切关系的表征,能给异性以集中、强烈的感受。女性的性感表现在眼、唇、四肢及女性的第二性征上;男性的性感集中在躯体,如肌肉和眼神上。气质美,是指寓于两性中,能使对方相容并产生好感之心理特点。它由力感、柔感、智感构成,通过外表,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平时所说的“风韵犹存”,就是性气质的美感。
两性间的气质吸引,正是一方的气质表征满足了对方潜在的心理欲望。对异性赞不绝口,并非对方长相好,而是因为对方的气质正是自己的心理潜在模式的再现,如她柔弱,一直崇拜并追求刚毅的气质,而他恰恰表现出雄健和粗犷,她就说他气质好,他粗放,希望遇到柔情的姑娘,而她正好在言行中表现出温柔与多情,他会被她的气质吸引而相爱。性吸引力是由外在美、气质美,性感合成影响的。气质美是性吸引力的核心,外在美是基础,性感是催化剂。两性相吸主要在于气质。
性吸引力并非千人一面。它因人的个性,修养、理想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许多人并不具性吸引力,但仍有异性选择, 并深深爱着她(他)。这是因为,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认识。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可以完善起来,使人觉得很美。人们因此选择并深爱着他(她),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心理学上称为“审美错觉”。
审美错觉是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而产生意象形态的变化。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作为审美形态,会随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此时,行为与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你对自然面貌的看法。当你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体验着内在的美好心灵时,美会随之产生,其自然相貌在你眼中会变得格外美丽。由此可知,影响恋人择偶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对方的思想、道德、个性等内在因素。每个人的择偶标准是不同的,但男女择偶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共同性。
男子择偶定向和他在生理、心理上所占的优势相关。男子与女子不同的性差优势,造成他的自强和自立心理,使他们在考虑婚姻时,在潜意识里把女子放于附属地位。他们觉得自己有把握创造身外之物,认为女子只要吸引我就行,并不注重女子的社会条件,所以,男子往往愿与迷醉自己的女子恋爱。女子形体方面的吸引力在男性择偶中尤为重要,男子更多使用性吸引标准,常把女子的形体魅力放在第一位。
男子择偶另一特点,是把女性的优美性情放在十分重要地位,都希望自己的爱人温柔贤惠。因为男子认为,女子的天然性情是婚姻的生活现实性和感情稳定性的基础,是缔结良缘的可靠保证,他们认为贤惠温柔不仅是男子的感情需要,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需要。
美貌本来是天生的,但许多男子把爱情与美貌连在一起,从而使某些女子滋长了盲目的骄傲。于是美貌有时与轻浮浅薄相伴而生,染上世俗的恶习。因此,真正成熟的男子,他的择偶常把女性的内在美放在至关重要地位。
女子的择偶定向明显不同于男子,两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首先是由于性差的不同造成她们的依赖性,把婚姻生活作为一种“托附”,要求对方要有坚实的依靠感。其次,男子的情欲尤具冲动性与不稳定性,这对家庭的稳定产生不利因素。这样,男子的思想道德对女子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择偶时她们很慎重,都希望有忠诚的爱人与安定宁静的家庭,女子择偶常从婚姻及未来的角度考虑,衡量双方的关系比较现实,多数女子不能离开成家立业这一恋爱目的来设想对男子的爱,对两性间的感情度要求甚严,喜欢的并不当作爱情,择偶侧重男子的内在美——思想、道德、生活能力,温存体贴,也较注重男方的社会条件。求爱是缔结良缘的枢纽,新颖别致的求爱,会给爱情生添上美妙的色彩。求爱有两种形式:
(1)直露式求爱。毫无隐蔽、直接向对方表白爱。由于时局特殊,列宁就是以这种方式向克鲁普斯卡娅求爱,他在信中写道:“请你做我的妻子好吗?”爱情具有隐曲性,为避免“直露”的生硬,应巧妙用智慧,使其新颖别致,制造“悬念”,让对方惊喜交集。马克思就是选择了明快而又机智的求爱方式:一次约会中,马克思面露愁苦地说:“我爱上一个姑娘,准备结婚,不知她同意不?”燕妮大惊:“你有女朋友了?” “是的,认识很久了,这里有她的照片。”燕妮颤抖地打开他递给的小木匣,惊呆了——原来里面放着一面镜子,“照片”就是她自己了,她欣喜万分地扑向马克思。马克思作了绝顶聪明的试探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深挚感情。只有在恋人主观上具备了稳操胜券的条件下,才能用这种方式。
(2) 暗示式求爱。在不少情况下,恋人很难揣磨对方的心思,为了避免尴尬常采取试探性方式,转弯抹角、间接婉转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暗示式求爱。如:向所爱的人赠送“勿忘我”、 “红豆”。生活中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暗示来求爱,如一个女子的求爱信是这样写的:“听说你那边有许多红豆,你能给我捎一些来吗?盼着你的回音。”红豆是爱情信物,这女子要的并非红豆,而是红豆所代表的爱情。她婉转地表达了爱,同时试探着对方的感情。
写求爱信是一种很好的求爱途径。要使求爱成功,写求爱信应注意三个问题:(1)称呼不能过于亲呢,最好是直呼名字。(2)要含蓄,含蓄的求爱,符合爱情的隐曲性,即有美感又易被人接受。
(3)要真诚。只有情真意切才会打动人心,若无真挚,华丽的词句只是个谎言。求爱成功,双双便甜蜜地进入初恋期。初恋是爱情旅途的第一站,其成功与否影响着以后的爱情生活。初恋是美妙而又珍贵的,它一般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是迷醉期。这是被倾慕对象的形象,言行、品格、才能等肉体与精神的魅力深深吸引而迷醉的阶段。此时,会出现一种被对象所吸引的近乎幻觉性的思念情绪,对方的形象时时在脑海中萦绕,并产生综合效应。心灵战栗恐慌、幻觉、羞涩、急盼等情绪重叠着占据身心,使其陷入强烈而又无理智的恍惚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亲近欲与冲动。
二是怀疑期。因为被恋人迷醉,拼命地在对方面前显示自我,向她(他)进言,以微妙的眼神和动作来示意,引起对方注意。但他(她)对我有意吗?看得起我吗?对他(她)的爱的可能性疑虑不止。一方稍有不慎或可疑举动,都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与烦恼。这其实是过敏性思维所致,往往自寻烦恼。
三是非我期。当终于知道对方也在爱着自己的时候,就进入了“非我”期。相见时,很是激动,情感体验强烈,常举止失控,声音颤抖、脸色紧张,没有以前那种“镇静自若”的形象,不像平时的“我”了,故称“非我”。这阶段时间虽短,但很重要,在此可判断出爱的深度与强烈性。
四是美化期。这时,恋者在心里总是把对方融为一体,你我不分了。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穿戴等活动,常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举一动首先会想到:“她(他)会喜欢吗?”以对方的苦为苦,乐为乐。对恋人的一切进行感情升华的审美效应,产生美化感:会不同程度地把对方理想化,恋人常常依照对方的价值尺度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
在初恋各个时期,双方的感情活动强烈,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
第一,单纯性,初恋是第一次向异性敞开爱,感情往往单一,纯真,只求与所爱的对象接触、谈心,在一起就满足了,很少考虑感情之外的社会因素。爱情显得不很成熟。第二,强烈性。初恋是爱情积聚的爆发,常出现强烈的亲近欲与排山倒海的行为驱力。对爱情勇往直前地追求,但也因爱而排除正常情感与思维,出现异常行为。
第三,持久性。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情感经历,单纯专一,对心灵有强烈的震撼,因而,初恋对人的情感影响是旷日持久的,人们长存着初恋的感情记忆,并影响以后对爱情的认识与评价。许多人婚姻的不幸,都与初恋的失败分不开。爱情并非一帆风顺,遭受挫折是常见的事。在恋爱挫折心理中,尤以单相思、失恋为甚。
单相思即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和热爱为特点的畸形恋爱,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要一味追求。单相思往往会出现关注、亲物、幻想、错觉等心理倾向。单恋分无感单恋和有感单恋。无感单恋,是对方并不知道你在爱他(她)。常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爱对方却又觉得高不可攀,只好把感情深藏在心中,自我折磨着。对于无感单恋者,若是条件相当,不妨大胆地向对方表白你的爱,不必后怕,也可创造条件接触对方,从中试探对方,也许对方会有意于你。可怕的是有感单恋,即对方明知你爱他(她),而他(她)根本不爱你。你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奉献给对方, 遭到回绝,但你仍一往情深。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抑郁,很是痛苦。
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的巨大挫折。失恋是一种独特的挫折。它失去了对方的爱,而这种爱是其他感情不能代替的。失恋会产生孤独感、虚无感及对爱的绝望感等心理体验。若没及时摆脱失恋的挫折,易导致自杀、报复或抑郁。但更多的人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与冷漠。抑郁持续过长,不仅影响生活,工作,甚至会出现精神病。
单相思、失恋的痛苦是深沉而剧烈的,它给工作、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正确对待单相思与失恋,彻底摆脱由此带来的痛苦,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认识。爱情是很重要的,但它毕竟不是生活的一切,人生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失恋并不意味人生的失败或幸福的毁灭,何况还有以后的感情生活及别的追求,同时,也要知道,有恋爱必有失恋、也有单相思,你只是单恋者、失恋者中的一员,不必加大自己的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会找到称
心的恋人。倒是应趁此反省一番遭挫折的缘由,并从中获得启迪。
(2)适当宣泄。若把单相思、失恋的痛苦、忧伤闷在心中,势必引起不良后果,找你的朋友、家人宣泄你心中的怨恨、不满、苦恼,朋友,家人的安慰会淡化对方在你心中的地位。
(3)自我安慰。一种是“酸葡萄”型。即“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否定对方的好处,尽力寻找对方的缺点,以冷却心中的热情,如“她长得并不好看”等等方式来获得心里的平衡。另一是“甜柠檬”型。把目前的境况的好处扩大化,以求得安慰。如“还好没和她恋爱,否则现在会……”。
(4)积极转移。一是环境转移,尽可能离你痴心所爱的人远一点,眼不见为好,空间距离的变大会使感情淡忘。2l岁的恩格斯失恋了,他就去登阿尔卑斯山,向大山诉说痛苦,很快就达到心理的平衡。二是感情转移,对方不爱你,就别在为对方而痛苦了,把感情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如转到工作,帮助别人上。但失恋者切忌马上恋爱别的对象,因为失恋时,很急于摆脱痛苦,此时渴求感情寄托,往往感情用事,很可能导致不当的选择,而造成另一次爱情的失败。
(5)力求升华。把时间,精力放到事业、学业上,力求用事业、学业的成功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心理的快慰,促使感情升华,其实,升华也是一种转移,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转移。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
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很多人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不管人时地是否合宜,就掉进爱的陷阱了。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有次与家人外出走丢了,父亲却浑然不觉。她从小自尊心低落,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渴望得到父亲珍爱,却未能如愿。上研究所时,有家有室年近半百,满有慈父形像的教授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就觉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本无心要破坏别人家庭,却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许多外遇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每个人都情有可原,他们不是十恶不赦,只是如你如我充满了人性的软弱。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食物像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
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人格。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显性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但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男性成长过程中,多被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他人格中多情易感的部份便被深深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影子人格”。
当先天人格成份中“阳刚”“分析”特性较强的男孩去念理工,毕业后又在要求一丝不苟,毫无变通的环境中工作;而身具“阴柔”“感性”特质的女孩去念人文,学成后又在文艺界工作,此时男女先天加上后天的差异就变得更大了。
急惊风与慢郎中
上帝是最有幽默感的,就像他在自然界中创造磁铁“异性相吸”的现象,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的人格特质。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似炳筋2111
2009-05-07 · TA获得超过10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激情是爱情之所以存在的成因,有了荷尔蒙的趋势,异性之间才会有想在一起的冲动;
亲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感觉”,就像你看到所爱的人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代表了爱情的感性的成分,感性方面使爱情变得甜蜜;
承诺,就是责任和义务吧,是一种对对方的负责任,代表了爱情的理性部分,我觉得还应该有“信任”,即不只有对对方负责,同时也相信对方不会辜负自己,有了理性方面的控制,才不会使爱情变得幼稚、伤人。

三方面同时都很大,爱情就会很充实。比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一见钟情,OK,他们的激情就有了,并且一下子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然后在日常的交往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在共同的经历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情,爱情感性的一面就扩张了;同时通过对对方人品、经历、信仰等特点的了解,理智的一面也得到了加固。这样的爱情就很充实。如果只是单单感情很好,三角形面积还是很小,爱情也可能会因为一些现实因素而夭折;同样,如果仅仅是很有激情,就像一夜情,过了就没了;或者只有理智的,就像封建社会的联姻,王昭君那样的,也不会太幸福吧。三个值都很高,才是充实的爱情。

自己的一点理解,暂且看看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硬汉机构
2020-09-25 · TA获得超过8.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12%
帮助的人:1182万
展开全部

你永远不会找到那个对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