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怎么复习?

历史政治,地理要背的东西太多怎么复习... 历史 政治,地理要背的东西太多怎么复习 展开
 我来答
devil0317
2009-05-10 · TA获得超过125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一、综述
(一)要点与误区
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
原则:搞好单科,学会转换
误区:大搞跨学科综合
搞好单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为什么呢?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基本是单科拼盘。其中,几乎所有小题、前几个大题,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而最后两道大题,名曰“跨学科综合”,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然后生硬拼接起来。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
学会转换,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可以了。当然,由于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分析一些问题,要以单科为主,其他学科可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但这不可以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原则: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误区:抛开知识搞“能力”
夯实基础,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的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第二,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注重考查分析性、开放性的内容。这就是“能力”的含义。怎样提高能力呢?第一,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第二,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尤其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第一,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不行。第二,要有重点地背。一是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哲学;二是注重分析性知识。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原则:精炼材料,整合落实
误区:没有重点,忽视落实
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而这些中心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学习,是近年来文科生很头疼的事,集中反映在:背了很多都不考;考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都拿不准。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做到精炼落实。
(1)精炼材料
精炼材料,是处理热点材料的原则。复习时期,各校都会发很多热点问题的补充材料(主要是政治)。这些材料的处理步骤有:
第一步,分清主次材料。所谓主要材料包括教育部和考试中心的权威发布,以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时政材料(例如2003年的十六大报告)。其他的一切内容,都是次要的,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要材料的。切忌喧宾夺主,或主次颠倒。
第二步,研读主要材料。例如研读2003年的十六大报告,要认真看原文,并结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学习。这一步骤与学习课本很相似。同时,有选择地看一些辅助材料。注意,参考书的作者再有名,他也不是出高考题的,他也在猜测考试中心的思路。所以,一定不要被参考书束缚住思路,更不可以用参考书代替最主要的材料。
第三步,总结主要材料的核心内容。这是高考复习中容易缺失的一步。例如十六大报告,核心内容有:物质文明,核心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包括所有制、分配制、管理制等内容;政治文明,核心是政治文明的概念、建设要求,以及党的建设和领导。实际操作中,对核心内容的总结,还要更细致些。以上是精炼原则的体现。
(2)整合落实
整合落实,是将热点转化为能力,切实掌握的过程。
第一是整合,就是把上面一步的总结内容,与课本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就是针对当年的热点,对课本进行一次“修订”。整合结果,在本书《政治导学》一章中。
第二是落实,就是把整合完毕的内容,一体背记掌握。注意,热点问题的学习,最终的成果应该是整合好的总结,而不是一堆别人写的或印的材料。关键是要把知识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
(3)关于热点问题的补充说明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这种长期热点,是高考的主要内容(见考试中心2004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设计》)。我们学习热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长期问题上。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判断依据(在课本中),二是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在时政中)。
第二,怎样处理当年的热点。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近年的高考,当年热点基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没有正面考查的(这完全不同于前些年政治高考的时事题),因此只要“脸熟”就可以。其二,要放在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例如,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大背景是全球环境问题、发展问题,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对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基本知识的把握,并运用它来分析美国的行为。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脱离了宏观的背景。现在总强调的“人文关怀”,就是指这些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背景。
(二)几点建议
1.踏下心来,研读以下内容
(1)《考试大纲》;
(2)历年高考题(近年为主,文综为主)。
2.关于复习时间分配、建议
(1)用50%的时间复习文综。文综复习容易摊子铺得过大,把三门主课挤了,这从分数上讲是不合算的。
(2)抓住零碎时间,进行知识背记。
二、历史
(一)历史复习要点
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记。读—写—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逐步背记。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与老师的复习同步。不要到考试前再背,那样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么背什么,那样很不系统。
2.把握联系
高中历史的特点,是注重前因后果,注重分析知识的相关性,而反对孤立的知识点背记。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把握联系,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纵横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纵的联系(时间联系),另一方面重视横的联系(比如地域联系)。特别注意因果联系,这是所有联系的核心。
第二,编织网络。纵横结合,经纬交错,就成为知识网。
3.加强审题
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强调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题),与课本知识结合,共同构成答案。这样,审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审题要注意三点:
第一,准。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一道大题设多问,不仅要审大题题干,还要审每一问的题干;一组选择题有多道,不仅要审每道的题干,而且要审总的题干。
第二,全。就是问的都要答,切忌答漏。题干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材料题),一般都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点,答案上每个点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近年文综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些分都爱丢。例如2002年高考历史大题,考查旅大主权的变迁,如果仅按上面要求审题,会丢掉“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背着中国拿中国主权和利益作交易”等要点。这些要点,来自题干的“弦外之音”:本题的主旨是主权问题,故应围绕此点答题。这种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题时想一下每题的宏观主旨(而不是单纯就题论题),就有希望得分。
(二)误区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记。靠做题记知识点,永远不够系统,会割裂联系。做题这个手段很好,但不可滥用。
第二,不可滥搞联系。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识网络为主,专题史不要太多(今年考试范围大为缩减,许多专题已不成系统,应该舍去)。
(三)关于本书《历史导学》
1.内容
(1)纵向把握,理清历史线索,总结时代特点;
(2)横向把握,讲解历史专题,示范总结方法;
(3)助学资料,给出历史年表和细碎知识总结,帮助大家背记。
3.限于篇幅,本书未收入练习题,对许多类似问题仅给出总结示范,未予一一列举。希望读者自行补充练习题,并建立自己更完整的总结体系。

三、政治
(一)政治复习要点
1.注重方法
由于政治的学科特点,在学习时,应注意一些特殊方法: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经济常识各章(第一章除外),都是先讲普遍的经济原理,再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政治常识各章,都是先讲普遍的政治学原理,再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特殊性。在学习时,一定要既分清普遍性与特殊性,又搞清二者的联系。
第二,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哲学常识阐述一个原理,都是先讲世界观,后讲方法论。在学习时,一定不要把两者混淆,要搞清对应关系。(见本书《政治导学—精神文明》一节中的总结)
第三,主次结合,突出重点。通过做题可以发现,政治考查的内容非常集中,这些就是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重点知识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注重热点
这一问题,见本节“(一)综述一、要点与误区――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3.注重做题思路
政治题的显著特点,是题型清晰、思路相对固定。例如:一看到环境问题,我们就有如下哲学思考,答题时很少出圈。这种东西要多总结。建议大家只用一本权威练习册(比如《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十年高考试题汇编》),把每道题都搞透,每种问题的套路都总结出来。
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前提
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
认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
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二)关于本书《政治导学》
鉴于热点学习是难点,该章给出了热点问题与基础知识的整合结果,也就是热点学习的最终成果。如果可能,希望大家自己动手做一遍;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直接使用本章的总结。另外,注意补入新的热点(比如现在的《三个代表学习纲要》就很重要)。

四、地理
(一)地理复习要点
1.注意分析性、综合性问题
高中地理区别于初中的显著特点,是从强调知识的识记,过渡到强调知识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多的是因果分析,尤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分析。例如2002年地理大题,考查巴尔喀什湖一半淡、一半咸的原因,是气候、径流共同作用的结果;2003年全国卷的地理大题,考查10度等温线的成因,是纬度、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高考出题的连续性!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联系上,注意全面分析,不要陷入繁琐哲学。
2.注意图文结合和转化
高中地理区别于政治、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图文结合。由于图像问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转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这几年一直是热点。学好图像问题要注意几点:
第一,认真学好常见图像。包括课本中的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以及练习册中的常见图。如晨昏线图的基本形式在书中,而练习册中有很多种变式,要一一掌握。
第二,掌握分析图像的共性方法。高考题很少出以前见过的图,但是分析图像是有通法的,比如折线图一定要注意坐标名称,注意走向、交点、数值水平。这一点应多咨询老师。
第三,学会作图。2001年的高考,考查了画剖面图,在2003年春季高考中再次出现,因此不可忽视作图。尤其要会画比较难的图,如剖面图、等值线图等。
3.注意“捡起来”
高中地理复习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在高二暂停学习一年后,要把知识捡起来。建议在高二暑假通读课本,详细总结,并复习高一的练习册和《会考说明》。通过自学完成第一遍复习,这样就赢得了高三的主动权。
nassali
2009-05-07 · TA获得超过43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8万
展开全部
三是天了,简单说:1.出发于课本,最后要回归于课本。放开资料,过课本。
2.总结做题套路。3.背时从目录走,提纲式背诵。(很有效)但要熟悉课本,理解课本。
简单,但很有效。清华附中的老师推荐的方法。我正在用。加油!30天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辛菲一
2009-05-07 · TA获得超过8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顺着考纲整理~最后30天该是你拼命的时候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往死里整

我就是一个即将高考的文科生~呵呵
1.记忆是文科考试的灵魂,其实现在的高考百分之70以上都是基础,你得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熟练的"技术工".这个懒是偷不得的.
2.答题绝对是有技巧的.首先书写是第一印象,如果你的字清秀工整,那么给老师的感觉就是这个学生应该不错,你就先上了一个档次,拿到了很多隐性分.其次回答问题要分点,标上序号,不要写成一大段,比如,答①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国家政策扶持
3.适当地做题,但不是做完就完事儿,特别是大题,你不一定要去做,看完题目就去看答案,关键是研究答案的思路,选高考真题来揣摩揣摩.题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4.做完整而体系的笔记,顺着考纲完整的理一遍.
5.建立错题集.这绝对是个捷径
6.多与老师交流,每道错题都去问一问,很多疑问你会豁然开朗

都说文科是厚积薄发,但其实文科考试是最容易突击的,多一天的复习都会有改观,利用好每一分钟,坚持努力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hebc001
2009-05-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2009高考复习要点与文综复习的误区

误区之一:只抓重点、热点,忽视双基

有的同学认为由于总复习时间紧,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并不是空中楼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培养都无从谈起了。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支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将课本知识全面不漏地复习一遍,制定好复习计划,把握好复习时间,集中精力,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其次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比如历史学科的双基,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每一阶段的关键史实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忌盲目地、过多地追逐跨学科的综合。主要包括:(1)基本的历史知识:五大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近年来新趋势:考古知识、文物知识、艺术修养(书法、篆刻)。(2)基本的历史概念:专制与立宪;革命与改良;宗教、神权;经济全球化;世界统一体化。(3)基本的历史规律:封建盛世的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4)基本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落日辉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等层面反映。(5)历史主体(干)知识:中古——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误区之二:忽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单兵作战

有的同学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单科范围之内,忽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而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其结果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不是各学科单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政史、史地、政地以及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经济常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对外开放)、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和政治常识(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外交)三个学科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思想政治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

误区之三: 疏于应试能力,冷淡热点

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而有同学跟不上形势,老方法对新高考,结果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结合近几年的综合考试,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②要培养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拢,要培养自己求新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复习中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所以,选准时政热点是有效利用时政、有针对性地备考的前提。同学们应掌握哪些时政热点呢?

首先,有三条标准可供参考:一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文综测试以问题为核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中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因而我们应关注西部大开发、反腐败与党的建设问题、“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党的领导,等等。二是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精神、和平与发展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等。三是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历史、地理知识联系密切的时政热点,这样的热点容易形成大综合题。如与对外开放、国家主权、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相关的热点问题。同时体现以上三条中两三条的,即社会热点、教材知识与政史地知识的结合点,就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时政热点。

其次,热点取材时间周期要长些,不能局限于一年。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

最后,选取时政的地域应以国内为主。文综测试越来越偏重于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热点,而国际热点考查较少,这反映了“以我为主”的原则。

误区之四:盲目追逐综合训练,猜题押题

有些同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科综合存在恐慌和忧虑心理,认为综合科目的满分为300分,每小题分值很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X”上,过早进行跨学科交*渗透,在高三上学期就进行综合科目的模拟测试。或者买来几套文科综合模拟试题,搞题海战术,侥幸碰上原题。这一误区造成考生由于未打好扎实的基础,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综复习切忌题海战术,多做题不如巧做题。综合考试题量少、分值大,做再多的题也很难碰上高考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题,做题的目的不是押题,而是练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练习一些典型的题、角度新颖的题,三科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通过练题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知识答题能力,等等。特别是到了高三后半学期,卷子如山,来自各地的题很多,必须有选择的做题。这样既能节省学习的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舍得放弃,舍弃单纯知识性排列的题、太难太偏的题,要选择有新意的题,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三科知识结合比较自然的题。

这个热点会考,那个热点不考,这是错误的想法。它会误导复习的方向,影响高考的结果。其实,文综测试一直在想方设法反猜题押题。我们在备考中利用热点不是为了猜中多少高考题目,而是为了锻炼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过硬的能力。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能力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文综复习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综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适当做些精要的习题并注意有利于我们形成解题新思路、新角度、新视点和新方法。练习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综合训练。练习要注重创新性。

误区之五:不管考试动向,闭门造车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取得好成绩的,从而忽视高考命题趋势和动向,没有领会文综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一句话,不了解考情。

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就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近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单科试题对比,不难发现,不论试题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①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②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比如政治学科,无论是文理小综合或大综合测试,Ⅰ卷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取消了单科考试中的不定项选择题:Ⅱ卷取消了单科考试题型中的辨析题和论述题,只剩下了问答题一种形式。政治学科试题量急剧减少,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变小,且知识考核的知识点分布不均,但单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试题取消了纯时政题,考试的侧重点逐步趋向多学科的综合。政治试题仍然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特别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