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在冬至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亦是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之中白昼最短,日影最长之一日,北极圈呈永夜状态,南极圈呈极昼状态。冬至之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数日渐增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日渐升高,日影逐渐缩短。
冬至虽然是北半球理论上吸收太阳热量最少的一段时间,但因为地球土壤跟海洋释放热量会有时间延迟,大部分情况下最冷的时期不是冬至前后,而是发生在冬至之后,比如说大寒,根据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统计,最冷的月份是1月,之后是2月,接下来才是12月。
扩展资料:
据民国初年《雄县新志》所述,传统华夏民众会在冬至日竖立八尺表木以测验来年水旱。汉朝亦有“晷进则水,晷退则旱”此一标准判断水旱。
另华夏民众会在冬至日观察日出日落的云气变化,以雨晴预知判断春节天气之好坏。浙江农谚云:“晴冬至烂年边,邋遢冬至晴过年。”表示冬至不下雨雪,春节时就要下雨雪而弄得道路湿滑泥泞;反之亦然。
至于确定冬至日的方法,则是透过竖立表木测量至日中午时分日影长度,华夏民众则称该表木为“华表”:
对北回归线或以北而言,日影往北最长者为冬至,日影往北最短者为夏至;
对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而言,日影往北最长者为冬至,日影往南最长者为夏至;
对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而言,日影往南最长者为冬至,日影往北最长者为夏至;
对南回归线或以南而言,日影往南最长者为冬至,日影往南最短者为夏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
在近日点时,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距离近),地球整层大气平均温度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但最低的温度并不是在远日点,而是在10月(偶尔也会在9月)。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2053.htm
经过精密的测算,在一月初(注意了,没有具体那一天,只是在冬至左右的那几天)
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00,000公里,
为近日点。
相反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100,000公里,这一点叫做远日点。
其实,非常需要补充的,太阳系和地球目前处在银河系的位置实在一条悬臂的出口端,我们正要进入一个小的冰川期,日地距离正在逐步拉大。这个数据在7500万年以后和我刚才说的日地距离会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