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厦门民俗风情
元宵观灯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也称“灯节”或“元宵节”。上元是三官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的生日。每年正月十五日,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并且占卜卦,预测一年的福祸凶咎,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元宵节民间从十三日到十七日为止的5天里,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中山公园、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举办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放烟火、迎紫姑、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晚上,晶莹剔透的宫灯、走马灯、宝莲灯、荷花灯、象形灯流光溢彩,水池上,灯船摇曳;盛装的少女和儿童跳起欢腾热烈的花灯舞;高院队举行场面壮观的踩街活动;南乐团演员们演唱南音古乐。街上供应制作好的汤圆,其大小和龙眼差不多。闽南民歌《卖汤圆》中唱道:“卖汤圆,卖汤圆,元宵的汤圆圆又圆……”,正是闽南一带人民“元宵吃汤圆”的真实写照。
中秋博状元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是人们阖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 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
在厦门,有一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入。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1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2个,直径13厘米左右;三红4个,一秀32个,直径1.7厘米左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包装精美,为送礼佳品。皓月当空,家家户户燃起红烛,摆着会饼,全家老小,亲朋好友,五六个人一会虔诚地掷骰子、看月神赐福给谁,热烈有趣、笑声不绝。状元郎相继产生,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一片欢乐升平的景象。
端午抓鸭子
厦门人过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要举办抓“鸭子”的活动。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
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1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技,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鸭子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
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讳忌
在婴孩面前勿讲“猴”。因恐婴孩患“猴损症”。如须谈猴, 应改说为“爬树”或“山人”。
见婴孩体胖,不可当面嘉尝其“肥”,须言“好看”。抱时亦不可言“重”。
以“中指”指人,极为无礼。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客至扫地,意念逐客,有辱于人。
以六碗菜请客,最为不敬。(清旧制,凡临死刑之犯,官以六馔饷之,以示皇恩涪大。)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产妇之房,未满月不可进。
与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饭上,谓系祭鬼,有失礼仪。
丧后穿孝服者,或穿麻衣,不可乱入人家。丧家亦不能到别人家拜年。
儿童匆戴两顶帽,忌长不高。
屋中张伞,屋内易漏。
元宵观灯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也称“灯节”或“元宵节”。上元是三官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的生日。每年正月十五日,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并且占卜卦,预测一年的福祸凶咎,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元宵节民间从十三日到十七日为止的5天里,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中山公园、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举办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放烟火、迎紫姑、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晚上,晶莹剔透的宫灯、走马灯、宝莲灯、荷花灯、象形灯流光溢彩,水池上,灯船摇曳;盛装的少女和儿童跳起欢腾热烈的花灯舞;高院队举行场面壮观的踩街活动;南乐团演员们演唱南音古乐。街上供应制作好的汤圆,其大小和龙眼差不多。闽南民歌《卖汤圆》中唱道:“卖汤圆,卖汤圆,元宵的汤圆圆又圆……”,正是闽南一带人民“元宵吃汤圆”的真实写照。
中秋博状元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是人们阖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 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
在厦门,有一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入。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1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2个,直径13厘米左右;三红4个,一秀32个,直径1.7厘米左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包装精美,为送礼佳品。皓月当空,家家户户燃起红烛,摆着会饼,全家老小,亲朋好友,五六个人一会虔诚地掷骰子、看月神赐福给谁,热烈有趣、笑声不绝。状元郎相继产生,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一片欢乐升平的景象。
端午抓鸭子
厦门人过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要举办抓“鸭子”的活动。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
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1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技,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鸭子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
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讳忌
在婴孩面前勿讲“猴”。因恐婴孩患“猴损症”。如须谈猴, 应改说为“爬树”或“山人”。
见婴孩体胖,不可当面嘉尝其“肥”,须言“好看”。抱时亦不可言“重”。
以“中指”指人,极为无礼。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客至扫地,意念逐客,有辱于人。
以六碗菜请客,最为不敬。(清旧制,凡临死刑之犯,官以六馔饷之,以示皇恩涪大。)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产妇之房,未满月不可进。
与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饭上,谓系祭鬼,有失礼仪。
丧后穿孝服者,或穿麻衣,不可乱入人家。丧家亦不能到别人家拜年。
儿童匆戴两顶帽,忌长不高。
屋中张伞,屋内易漏。
展开全部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秋博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你要哪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搏饼。这个最热闹,
还有吃“鸡”不能请,要说借你钱。
还有吃“鸡”不能请,要说借你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