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电路板的创造者是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Paul Eisler),1936年,他首先在收音机里采用了印刷电路板。1943年,美国人多将该技术运用于军用收音机,1948年,美国正式认可此发明可用于商业用途。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刷线路板才开始被广泛运用。
在PCB出现之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托电线直接连接完成的。
扩展资料
线路板按层数来分的话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三个大的分类。单面板,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集中在另一面上。因为导线只出现在其中一面,所以就称这种PCB叫作单面线路板。单面板通常制作简单,造价低,但是缺点是无法应用于太复杂的产品上。
双面板是单面板的延伸,当单层布线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的需要时,就要使用双面板了。双面都有覆铜有走线,并且可以通过过孔来导通两层之间的线路,使之形成所需要的网络连接。
多层板是指具有三层以上的导电图形层与其间的绝缘材料以相隔层压而成,且其间导电图形按要求互连的印制板。多层线路板是电子信息技术向高速度、多功能、大容量、小体积、薄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的产物。线路板按特性来分的话分为软板(FPC),硬板(PCB),软硬结合板(FPC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路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CB
在晶体管发明十年后的1958年,那个时代的工程师们因为晶体管发明而备受鼓舞,开始尝试设计高速计算机,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由晶体管组装的电子设备还是太笨重了,工程师们设计的电路需要几英里长的线路还有上百万个的焊点组成,建造它的难度可想而知。至于个人拥有计算机,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针对这一情况,基尔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能不能将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个半导体单片上?”这样整个电路的体积将会大大缩小,于是这个新来的工程师开始尝试一个叫做相位转换振荡器的简易集成电路。 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成功地实现了把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上的构想。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板
2、1936年,英国Eisler博士提出“印刷电路(p- rintcricuit)”这个概念,被称为“印刷电路板之父”。
3、1953年出现了双面板。
4、1960年出现了多层板。
5、1960年代末期,聚酰亚胺软性电路板问世。
6、1970年,产生了多层布线板。
7、1990年代初,又产生了积层多层印制板。
杰克 基尔比(Jackp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 在集成电路出现之前,电子设备大多采用体积庞大且容易损坏的电路,主要是真空管。p但1958年基尔比在德州仪器半导体实验室发明的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电子世界,并使微处理器的出现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