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小小说

500字以上... 500字以上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09-05-16
展开全部
深圳一所重点中学里,一群正值多思年华、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特区少年,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有跟随父母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在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热土上学习、生活、奋斗。以班长谢欣然为代表的同学们在班主任江老师的带领下,一次次经受了生活的洗礼,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感情的旋涡,不断走向成熟。 影片展现了深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都市人文资源、城市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和压力,让改革开放时期呈现的社会复杂性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和生活...

故事讲述了在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中一群年轻人的青春成长的历程。新的学期开始了,谢欣然、陈明等几个同学升入了高一,新来的班主任江楠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从无忧无虑的十六岁花季走向敏感、多思的十七岁雨季,一系列成长的烦恼在这群高中生的心里渐渐地弥漫着,一系列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困扰和难题在他们的心里泛起波澜。

班长谢欣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由于没有本市户口,时常面对各种问题发愁,陈明学习刻苦,但对班级活动和他人漠不关心,而刘夏决定当演员,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使面临情感危机的父母言归于好。

学校开始评选特优生了,陈明和谢欣然成为竞争对手,然而,在“漫画”事件中,陈明表现出的自私狭隘让江老师忧虑,而谢欣然也因为户口被爸爸让给别人而因爸爸产生了自卑感,并且,在暑假打工中又经历了当临时“拉长”的挫折,也产生也一些关于"竞争"的不良情绪,观察入微的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外教育,带领全班去了贫困地区的歧山小学考察。

在歧山小学类似《背起爸爸上学》的所见所闻,让陈明和谢欣然都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而又在特优生的竞选演说中倾诉了自己的感悟过程,最终,两个人双双被评为特优生,而欣然的户口问题,也最终得到了解决。

16岁时写《花季雨季》,郁秀如今已过32

提起郁秀,一些人或许会想一下,但提起《花季雨季》,恐怕没有人会忘记。虽然郁秀是七十年代生人,但这部小说加上后来据此小说改拍的电视剧,却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学生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剧了青春成长小说的畅销,仅《花季雨季》就售出了200万册,青春文学作品的写作与阅读至今未曾退热。可以说,郁秀和她的《花季雨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今天兴风作浪的“80后”一族,如果有谁说没有看过这部小说或电视剧,简直是很难想像的。

郁秀1974年出生,1984年随父母工作调动移居深圳,1993年高中毕业后就读深圳大学与美国西雅图艾德蒙学院联办的学位课程。当年处女作出版后,就有人称之为“青春作家”。在一次采访中,郁秀告诉我,写《花季雨季》时她才16岁,天天躲在小房间里,用练习本写,写完就藏起来。1993年写完后,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有一家说,出版可以,交2万块钱吧。书稿就这么拖了下来。直到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花季雨季》才由深圳的海天出版社出版。当时,出版社也并没有看好这部小说,原打算印的5万册也只先印了3万册。谁知几天内书就全部发完了。对《花季雨季》畅销有着直接感觉的是郁秀的父亲。1996年深圳书市上,《花季雨季》简直是“卖疯了”,一天卖了近2000册。书店人手不够,郁秀父亲也加入了添书上架的大军,一天下来腰酸腿疼。

然而,虽然走在“80后”之前,是位“大姐大”,但郁秀此后的影响却没有韩寒、郭敬明、春树他们广大。我想这里很大的原因是她离开了祖国,1995年,在深圳大学二年级学习的郁秀去了美国,选读商学,1999年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郁秀说,当时并没有想过再写下去,所以选择了一个对就业很有帮助的专业。其实,在此期间,郁秀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虽然她后来对媒体说过,自己一直没有好的作品给读者,很不好意思,让大家觉得她一直没有长大,还是是16岁,但她一直没有放弃,且一直以她熟悉和成功的校园作为写作对象,焦点都放在“小孩子”、“大孩子”身上,只不过不如有些作家“产量惊人”罢了,如在2000年,郁秀出版了《太阳鸟》,2004年又写出了《美国旅店》,都是长篇小说。

2004年,郁秀因为推广她的《美国旅店》曾来到南京,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见到她的,这本书是江苏文艺出版出片的。在江苏文艺,她给我的印象自然不再是写作《花季雨季》时16岁少女的模样,而是一个时尚的女性。但谈起她的处女作和后来的《太阳鸟》,她却觉得那些作品不如她的《美国旅店》有深度,特别是在文学性和思想深刻性方面都有欠缺。《美国旅店》写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中国小女孩宋歌在美国成长的故事,由于父母离异,她被母亲接到旧金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我就此问她,你的作品都是在写未成年人,对此怎么看,为什么不写一些成人的题材。她说她不怕被讥“还在写孩子”。

两年之后,不怕被人讥笑的郁秀再出新作,又是一本写孩子的书,名字叫《不会游泳的鱼》(2006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郁秀选择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移民家庭,描述了一对中学生孪生兄妹的美国校园生活。但我却起了疑问,这样的写作是不是在“走老路”,重复自己之嫌?“秀”郎才尽否?

今年已32岁的郁秀称,“我想表达的很多,我想表达青少年的爱情观、校园里的暴力行为、校园里的隐性伤害、药物、性、婚姻危机等等。但如果概括来讲的话,我主要想表达的就是文化冲突。人在冲突中才能认清自己、确定自己。我觉得小说写来写去就是写情感,写人性。”

“我觉得青少年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有许多的变数,而从中国移民到美国,也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碰在一块,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小说中就非常值得写。文化冲突在最后肯定会让你有一个文化取舍和认同。文化认同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在面对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价值取舍在里面的,在你十几岁青春爆发期时,取舍还没有完成,你一定会面临大的冲突。比如说我写两个十四岁的孩子,他们到了美国校园,会感觉他们和美国孩子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他们没有共同的基础和语言。语言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有时候决定一切。”

“你写什么能驾驭什么,或者说写什么最能触动你是一系列的问题。写这个我确实也比较驾轻就熟。一个作家写来写去也都是在写故乡和童年。对于我来讲,十几岁的孩子是一个谜。我一写什么大家都会说是成长小说,但实际上很多作家很多经典的东西都是在写他的童年,他可能不以童年的视角,可能是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或回忆式的方式或片段式的方式。像苏童,他写得最好的是写少年的那段,他写出了少年的血气方刚,很精彩。《洛丽塔》是写一个成年人和少女之间的恋情,它写到一个12到14岁的少女,里面有一句话:青少年是一个谜,你以为你作为成年人能教导她?她是介于魔与仙之间,她本身是非常不确定的魔幻式的人物,从写作技巧来讲,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审美观。”

对比起当年才出道时的说话,如今的郁秀已非常大人了,且有商业头脑,在完成《不会游泳的鱼》之后,郁秀又将推出“修正版”《花季雨季》,不知这回郁秀是否有好运。

参考资料: 网上 百度上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