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 我来答
轮看殊O
高粉答主

2020-11-12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730万
展开全部

诸葛亮《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书信,文章从做人与处世两方面行正反论证。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扩展资料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米粒谈八卦
2020-12-07 · 想做的事,就大胆地做。
米粒谈八卦
采纳数:390 获赞数:707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辅佐白手起家的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当了皇帝,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死后,诸葛亮五次北伐,以微弱的力量,进攻强大的魏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每次都让魏国损失惨重,诸葛亮的的才能,堪称出类拔萃,然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抵抗魏国大将邓艾大军时,表现的非常平庸,最终兵败战死。为什么诸葛亮英才盖世,他的儿子才能很平庸呢?

诸葛亮出山之前,就以非凡的才能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对于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来说,真的可以说是盖世无双,比起管仲,丝毫不差,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才能的确非常出众。但是,为什么他的儿子诸葛瞻才能就非常一般呢?

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诸葛亮死前,又一直在北伐,所以说肯定是没有时间教育他,诸葛亮没有时间教育儿子,这不是主要原因,诸葛亮小时候他的父亲也没教育他啊,因为他的父亲死的很早,诸葛亮是跟着他的叔叔诸葛玄长大的。《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也就是说,诸葛亮长大之后,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艰苦地学习,不断地钻研,积累了学识,获得了才能。但是,他的儿子诸葛瞻为什么就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能力呢?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娶了公主,被任命为骑都尉,然后一路高升,当了羽林中郎将,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这样的高官,可以说,诸葛瞻人生没有什么挫折,没有经历过风雨,当然,也没有经历过磨炼。

史书还记载,诸葛瞻工书画,记忆力好,蜀汉人思念诸葛亮,朝廷每当有善政佳事,本来不是诸葛瞻做的,百姓都传言是诸葛瞻做的。因此,诸葛瞻在父亲诸葛亮的影子里,在诸葛亮的功劳簿上,又一路升迁,当了行都护卫将军。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就这样,没有经过挫折,没有经过磨练的诸葛瞻,在人们一片溢美之词中,一路绿灯,一路高升,这也导致了诸葛瞻没有像他父亲诸葛亮那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学习,钻研,成了一个温室里长大的花朵,这样的花朵,一遇到风雨,就会被吹断凋零。

果然,后来魏国大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逼近成都,诸葛瞻率军迎战,因为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也没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最终兵败战死。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如果诸葛瞻率先占据有利地势,率军坚守,或者以逸待劳,应该能击败劳师远征,从七百里无人区进来的邓艾的疲惫之师,打好成都保卫战。但是,诸葛瞻却没有做好,唯一的可取之处是,诸葛瞻面对邓艾的劝降,坚决不答应,宁死不降的这种崇高气节。

诸葛亮才能那么高,没想到他的儿子诸葛瞻却表现平庸,对于一代名相诸葛亮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也让后人感慨不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玄天九舞
推荐于2017-11-27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7万
展开全部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孙世娥
2009-05-16 · TA获得超过680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6万
展开全部
《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从“精力”、“影响”、“后果”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采用间接反驳,这是因为“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的错误论调实质是对节俭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明白节俭与思想品德的关系。要纠正这种错误思想,不宜采用直接反驳的方法,而宜采用间接反驳的方法,从正面讲清“俭以养德”的道理,使持有偏见的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认识节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陸嚕
2020-11-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0
展开全部
诸葛亮《诫子书》是告诫儿子的书信,文章从做人与处世两方面行正反论证。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