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人物性格分析
展开全部
〖人物名解析〗
《雷雨》中暗藏玄机的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人物命名可谓是煞费苦心,“红学”中还专门有研究姓名的流派。受《红楼梦》的传染,我在理解《雷雨》的时候也特别注意人物的姓名。如果我的“姓名学”成立,那咱们就从《雷雨》人物姓名入手,解读曹禺从简单的姓名里传达给我的信息吧。
“周朴园”:
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周萍的父亲、繁漪的丈夫。)《雷雨》中“呼风唤雨”的企业家。“雷雨”的诱因也可以说是在他的压迫下反抗的挣扎。“朴园”可谓是“‘仆’人满园”了,正因为他把所有人都当成的“仆人”所以在整个压抑黑暗的家庭氛围中,他感受不到一丝亲情的温暖。就连后来他想和周冲(他的二儿子)亲近,试图“讨好”他,周冲都本能的躲避,拒之千里。
“朴园”的看似“朴素的守着真爱”。一直怀念他“死去”的前妻,(鲁侍萍)但当鲁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想尽一切办法“打发”掉过去。想把自己那些 “不为人知”掩埋。(用作家莫迪阿诺的话说“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他宁愿活在想象,对着一个死去的侍萍忏悔、怀念,也不愿面对现实活着的“证据”。由此看来,“周朴园”的“朴素”只是他掩藏丑恶嘴脸的面具。——一个虚伪的资本家。
“蘩漪”真是个叵测的名字。
这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的思想和自由意识具有超强的前瞻性。轰轰烈烈的爱、刻骨铭心的恨。对待周萍,(丈夫前妻的儿子)她爱的火烈无悔。对待周朴园,她要彻底撕下丑恶的嘴脸。在那个思想固守的年代,她注定是个不安定因素。“蘩漪”必定会在看似安静的水面上“频繁涟漪。”
而在周朴园的霸权下,必定不会容忍这种“涟漪”,所以就给蘩漪扣上了“病人”的帽子。(在我看来,蘩漪思想的前瞻,正是向那个病态的时代的挑战。悲哀的是当只有一个人“正常”的时候,那么所有“不正常”的人就会视你为“异类”。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少数又必须服从多数。~~~~~)蘩漪像被一个牢笼罩住,而在这种压抑中,她不得不爆发。
因此,周朴园是雷雨前窒息的死寂,蘩漪是雷雨中破天的闪电,而“雷雨”是那个时代人注定流下的伤心泪。
“周萍”
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前妻留下的儿子,(其中之一)如果说周家是一潭“死水”,那么“周萍”就是寄生在水面上的“浮萍草”,只要“繁漪”舞动一点“涟漪”。这“浮萍”立刻就乱了阵脚。
周朴园回来了,周萍便借口要去矿上,忙着要了断和继母的“暧昧”。一个抛弃一切的“逃”,一个义无反顾的“追”,懦弱的周萍“不敢”再爱了,而纯洁的四凤让他爱的没有太多的压力。于是他选择了四凤。但又不生怕繁漪引来什么波动,所以要赶快离开这个恐怖的深渊。殊不知,这次繁漪要在周家掀起惊天骇浪,芸芸众生,在劫难逃。《雷雨》的故事也就在这个大前提下展开了。
尽管如此,在那个时代,繁漪的“理性”被看作“病人”.
读到此,我不禁苦笑,《狂人日记》是用一个病态的人看一个病态的社会,而《雷雨》是用两个非主流的人来挑战整个的主流社会。曹禺先生还真是个玩黑色幽默的高手。
在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那谭表面平静的死水终于压抑不住波澜,沉淀了三十年的往事在沉淤的污泥中翻起,一切虚伪的秩序就此颠覆。
把周家的人写完了,下次就该说我的四凤了!
关于名字,上次说完周家的人,今天该谢谢“鲁”家的人了,先说谁呢?“鲁侍萍”吧:
之前我说周家是一潭死水,周萍就是倚在水面上的“浮萍草”,而鲁侍萍就像是一辈子要侍候“浮萍”的那些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欠下了别人的债,要用一生去偿还,然而还是不够,又搭上了自己的女儿。鲁侍萍是个信命的女人,而偏偏又被命运捉弄。
鲁大海,对资产阶级波涛汹涌的仇恨,逐浪排山的愤怒。和自己的继父(鲁贵)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与生俱来的仇恨,永不妥协。
鲁贵,“至贵至贫”永远周璇于本性和妥协之间,却每次都让本性妥协。像一只永远摇着尾巴的哈巴狗,等到鼓起勇气准备咬别人一口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才是最先的受害者。
该说说四凤了,我感觉《雷雨》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接受怜悯,而四凤尤为,“四凤”,“好似一只凤凰,”她爱的人为她编织了一个温暖而美幻的梦想,同时又给了她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让她活在幸福的错觉中,“好似凤凰”。她的纯真,她的依托,她的天真烂漫,和她那遥远的梦想,都在那个雷雨的夜,被摔的粉碎。她在母亲面前起下毒誓,不与周家大少爷来往,最后,她也履行了爱的代价。宿命让他们邂逅,宿命让他们永别。好似凤凰,但终究还是幻灭,看似触手可及,却遥之千里。
一辈子,能有几次爱的如此刻骨铭心。一辈子,能有几次被伤的如此痛彻淋漓。为了爱义无反顾,哪怕是生命。倘若奈何桥上,咽下孟婆汤前,老妇沙哑的问一句“后悔吗?”我想,四凤也会含泪摇头,因为她还坚信,自己是只凤凰——只是凤凰涅盘。
《雷雨》中暗藏玄机的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人物命名可谓是煞费苦心,“红学”中还专门有研究姓名的流派。受《红楼梦》的传染,我在理解《雷雨》的时候也特别注意人物的姓名。如果我的“姓名学”成立,那咱们就从《雷雨》人物姓名入手,解读曹禺从简单的姓名里传达给我的信息吧。
“周朴园”:
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周萍的父亲、繁漪的丈夫。)《雷雨》中“呼风唤雨”的企业家。“雷雨”的诱因也可以说是在他的压迫下反抗的挣扎。“朴园”可谓是“‘仆’人满园”了,正因为他把所有人都当成的“仆人”所以在整个压抑黑暗的家庭氛围中,他感受不到一丝亲情的温暖。就连后来他想和周冲(他的二儿子)亲近,试图“讨好”他,周冲都本能的躲避,拒之千里。
“朴园”的看似“朴素的守着真爱”。一直怀念他“死去”的前妻,(鲁侍萍)但当鲁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想尽一切办法“打发”掉过去。想把自己那些 “不为人知”掩埋。(用作家莫迪阿诺的话说“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他宁愿活在想象,对着一个死去的侍萍忏悔、怀念,也不愿面对现实活着的“证据”。由此看来,“周朴园”的“朴素”只是他掩藏丑恶嘴脸的面具。——一个虚伪的资本家。
“蘩漪”真是个叵测的名字。
这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的思想和自由意识具有超强的前瞻性。轰轰烈烈的爱、刻骨铭心的恨。对待周萍,(丈夫前妻的儿子)她爱的火烈无悔。对待周朴园,她要彻底撕下丑恶的嘴脸。在那个思想固守的年代,她注定是个不安定因素。“蘩漪”必定会在看似安静的水面上“频繁涟漪。”
而在周朴园的霸权下,必定不会容忍这种“涟漪”,所以就给蘩漪扣上了“病人”的帽子。(在我看来,蘩漪思想的前瞻,正是向那个病态的时代的挑战。悲哀的是当只有一个人“正常”的时候,那么所有“不正常”的人就会视你为“异类”。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少数又必须服从多数。~~~~~)蘩漪像被一个牢笼罩住,而在这种压抑中,她不得不爆发。
因此,周朴园是雷雨前窒息的死寂,蘩漪是雷雨中破天的闪电,而“雷雨”是那个时代人注定流下的伤心泪。
“周萍”
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前妻留下的儿子,(其中之一)如果说周家是一潭“死水”,那么“周萍”就是寄生在水面上的“浮萍草”,只要“繁漪”舞动一点“涟漪”。这“浮萍”立刻就乱了阵脚。
周朴园回来了,周萍便借口要去矿上,忙着要了断和继母的“暧昧”。一个抛弃一切的“逃”,一个义无反顾的“追”,懦弱的周萍“不敢”再爱了,而纯洁的四凤让他爱的没有太多的压力。于是他选择了四凤。但又不生怕繁漪引来什么波动,所以要赶快离开这个恐怖的深渊。殊不知,这次繁漪要在周家掀起惊天骇浪,芸芸众生,在劫难逃。《雷雨》的故事也就在这个大前提下展开了。
尽管如此,在那个时代,繁漪的“理性”被看作“病人”.
读到此,我不禁苦笑,《狂人日记》是用一个病态的人看一个病态的社会,而《雷雨》是用两个非主流的人来挑战整个的主流社会。曹禺先生还真是个玩黑色幽默的高手。
在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那谭表面平静的死水终于压抑不住波澜,沉淀了三十年的往事在沉淤的污泥中翻起,一切虚伪的秩序就此颠覆。
把周家的人写完了,下次就该说我的四凤了!
关于名字,上次说完周家的人,今天该谢谢“鲁”家的人了,先说谁呢?“鲁侍萍”吧:
之前我说周家是一潭死水,周萍就是倚在水面上的“浮萍草”,而鲁侍萍就像是一辈子要侍候“浮萍”的那些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欠下了别人的债,要用一生去偿还,然而还是不够,又搭上了自己的女儿。鲁侍萍是个信命的女人,而偏偏又被命运捉弄。
鲁大海,对资产阶级波涛汹涌的仇恨,逐浪排山的愤怒。和自己的继父(鲁贵)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与生俱来的仇恨,永不妥协。
鲁贵,“至贵至贫”永远周璇于本性和妥协之间,却每次都让本性妥协。像一只永远摇着尾巴的哈巴狗,等到鼓起勇气准备咬别人一口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才是最先的受害者。
该说说四凤了,我感觉《雷雨》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接受怜悯,而四凤尤为,“四凤”,“好似一只凤凰,”她爱的人为她编织了一个温暖而美幻的梦想,同时又给了她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让她活在幸福的错觉中,“好似凤凰”。她的纯真,她的依托,她的天真烂漫,和她那遥远的梦想,都在那个雷雨的夜,被摔的粉碎。她在母亲面前起下毒誓,不与周家大少爷来往,最后,她也履行了爱的代价。宿命让他们邂逅,宿命让他们永别。好似凤凰,但终究还是幻灭,看似触手可及,却遥之千里。
一辈子,能有几次爱的如此刻骨铭心。一辈子,能有几次被伤的如此痛彻淋漓。为了爱义无反顾,哪怕是生命。倘若奈何桥上,咽下孟婆汤前,老妇沙哑的问一句“后悔吗?”我想,四凤也会含泪摇头,因为她还坚信,自己是只凤凰——只是凤凰涅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蘩漪的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冲和四凤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看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鲁大海的性格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她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城,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周萍的性格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周朴园简介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出场时55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思潮上升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事业地点轨迹 无锡—哈尔滨—天津 步步上升 。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折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在剧中还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鲁贵是资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
《雷雨》的创作中心本来在蘩漪身上,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剧中鲁大海反对周朴园的工人运动,使得这一矛盾被放大,一直延续下来,使人们对《雷雨》的理解与曹禺的本意发生了偏差。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冲和四凤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看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鲁大海的性格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她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城,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周萍的性格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周朴园简介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出场时55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思潮上升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事业地点轨迹 无锡—哈尔滨—天津 步步上升 。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折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在剧中还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鲁贵是资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
《雷雨》的创作中心本来在蘩漪身上,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剧中鲁大海反对周朴园的工人运动,使得这一矛盾被放大,一直延续下来,使人们对《雷雨》的理解与曹禺的本意发生了偏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