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问题的论文 急!!!!!! 10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正确看待社会弱势群体和解决其困难之法
【摘要】如何看待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是一个涉及能否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我国,部分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对弱势群体不应采取漠视和歧视态度,应当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存在原因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
【正 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和构成部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大国,整个地说,还是相对贫困或比较贫困的。我们的社会结构,逐步分层,出现了多种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有多有少,甚至有或没有;进而表现在收入分配上,也是有多有少,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于是,人便处于两极分化,在一头出现富人即强者的同时,另一头出现穷人即弱者。弱者成群,称为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总称,不仅对立于强者,并区别于中间群体。
弱势群体这个名词,并非土生,来自世界,英文为social vulnerable group。对其定义也有多种,尚未统一。弱势群众这个词源自现代社会学理论,原指在社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综合地看,弱势群体的特征,似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1.低职化或无职化。 2.贫困化。 3.脆弱化。 4.边缘化。
上述界定,只是原则,具体化到哪些人,也有各种说法。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有这些人:一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和年龄偏大的人较多,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收入来源不稳定;二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或集体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三是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缺乏有效照顾的儿童;四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没有享受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不易得到保护;五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当初退休时工资水平比较低,而目前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还覆盖不到他们,许多人原来的单位要么破产,要么不景气,由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标准很低,当遇到重大疾病时往往无钱医治;六是农村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偏远贫穷地区的农民,这是我国人口数最多的弱势群体(截止1999年底,我国仍有34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七是贫困生,穷学生正规地称是贫困生的问题;八是乞丐,无论是收容遣送或救助管理,目的都在尽一切可能避免、防止,最低是减少乞丐现象但是,实现很难,中国政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流浪人员靠捡破烂、乞讨和行窃勉强为生,照目前这种情形,预计流浪者人数会继续上升。
这样一来,弱势群体的人数就多了。这是基本国情所决定,尤其在目前处于转型期,体制在变迁,冲击力很大,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比,其弱势群体除失业者外,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和孤儿、贫困学生、单身母亲以及吸毒者、酗酒者等,大不一样。他们在分类上,相当部分是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其余才是社会性、经济性的弱势群体。由于国家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弱势群体还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在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差和自然灾害多的区域,弱势者成群,有特殊因素,包括某些少数民族,成为弱势群体形成和集聚的另一种情况。
对弱势群体,有人还分为初级弱势群体和次级弱势群体。前者是指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陷于困难者,后者是指基本生活需要虽然得到基本满足而与其周围人们相比,差距显得过大者。这也表明,在不同地区,似该有不同标准。
以上为弱势群体试作界定,总的是适当定性,不可能精确定量。弱势群体的划定,并无明明白白的边际,主要是设置一个概念,认知社会人群中有这样一群弱者。他们的大多数,不可能仅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命运,应当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和其他人的关怀、帮助和尽心、尽力。
世界上都存在社会弱势群体
当然,贫困不仅中国有,而是世界问题。旧世界有,20世纪~21世纪的新世界也有,第三世界有,第二、第一世界也有。贫困问题在当代世界,有相当的普遍性。据世界银行测定,所有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1985年为10.51亿,1995年增加到13亿,到2000年还有11亿以上不能脱贫。1996年底,安南刚刚当选为联合秘书长,发表《让我们开始一个康复时期》的讲演透露:目前世界60亿人口中,有1/6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将近2亿的5岁以下儿童患极度营养不良症,近1/5的人还没有饮上卫生合格的水。另据联合国《1997年人力发展报告》,战后50年,世界财富增加7倍,而目前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3亿。
弱势群体要自强
弱势群体者要自立自强,不能完全仰赖于政府和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拿农民工来说,开始进城,曾经被称“盲流”,被认为是“高危人群”。这也不是毫无借口。有人找不到工作,有限盘缠都用完了,要生存,要回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小偷小摸的不正当行为,虽然其心可悯,但是其行可耻。当时,采取收容遣返办法,没有解决问题。最近,类似之事一再发生,一项报道是:深圳一家职业介绍所在招工广告中直接打出“河南安徽籍免谈”的条款。河南、安徽是农民工大省,所以受到歧视,不是出于成见或偏见,正是由于他们人多,难免良莠不齐,别人以偏概全,—杆子打了一船人。所以,值得反思,应当更好地循规遵纪,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再拿贫困生来说,多数发愤图强,受到尊重。但是也有少数人,缺乏自觉。有人不愿勤工俭学,只知向家里要钱,使父母难以应对;又如发放助学贷款,面广量大,据悉,大学生毕业了、就业了,有一部分人竟赖账不还,并不是还不出钱的杨白劳,是理亏了,其影响也不限于本人。还有个别女学生不甘心于粗茶淡饭,学余找外快,要既轻松又赚钱多,从伴舞、坐台到陪聊、陪酒到三陪四陪,终于堕落风尘,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有说不完的好事。《武汉晨报》有一则消息:湖北大学学生宿舍的一位清洁工杨虞发老人,含辛茹苦,培养5个儿子,已有3个成了博士,—个是武汉大学的副教授,一个是手持绿卡的美国计算机公司高级工程师。另有报道,打工仔成为豪华客机飞行员。至于通过打工学技术、学经营、学文化,终于创业致富或成为其他专业人士的,也是人才辈出,克服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这正表明,贫苦是挑战,也是磨炼,挡不住有志者的成长步伐!
政府与社会的帮助
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2004年9月7日公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的表述:
(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
这里体现政府对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怀。不难设想,假如没有积极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将陷入何等严重的困难,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安。建立这个体系,正是为社会编织了一道宏伟的安全网。
关于社会保障,议论很多,有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也有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有介绍国外做法。总的是做了不少工作,仍是方兴未艾,亟待进一步探索和走向健全。这件事,对富人来说无关紧要;对常人来说,不到失业、年老和生病,也不算什么;而对弱势群体来说,则是一件大事,决非可有可无。虽然,社会保障不等于也不能靠它致富;但这是一道底线,要靠它解决生老病死的种种困难。弱势群体仰赖于它,等待着扩大覆盖面,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水平。财力不足,既要严格征缴,又要改进管理和改善经营,力争社保基金的保值升值,严禁贪污挪用:特别是提高其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成为公共财政的重要一项。
三种主要保险中,失业保险有弹性,更重要的在于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已在上章论述,本章不再复议,而把重点放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提出政府的责无旁贷,决不意味着要政府包下来;因为政府包不下来,包下来也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众人添柴,火焰才旺。
中国入世,谈判中涉及一个社会条款问题。社会条款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包含100多个,如《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后者明确规定多项,如工人享有工作权、获得良好的工作条件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和健康的权利等。我国政府已经先后签署了一些公约,并由全国人大批准;同时,也对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条款有所保留。履行这些公约,政府有责,更要靠全社会的支持,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早在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个部门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要探索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实现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在2004年9月举行的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社会救助体系需要统筹考虑和科学规划,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我国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济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努力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这件关系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这都适应了当前需要,如关注贫困生,要建立“贫困生教育基金”;医院治疗交通事故的受伤人员,盼望着“医疗救助基金”的早日出台。
社会救助要钱,钱从何来?不能全靠政府拨款,那有一定局限,还必须靠向社会筹集。这有两种来源:一是广大群众,众擎易举,积少成多;二是部分富人,—笔多金。后者在外国,事例很多,有报道说,他们之中有64%的人乐善好施,为教堂和公益活动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捐助。政策也有促进,这部分支出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基数中扣除。
我国同样有典范。最近,由英国人胡润主持发表的《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名榜》,榜上50位慈善家2003年总共捐赠了10.2亿元的现金和物资;其中西安天网软件董事长陈一丁,做为榜上惟一跻身前10名的西部企业家,以4 450万元的捐赠列第5位。还有其他动人的故事,如山东省乐陵市鲁西牛业公司董事长梁希森,只认识200多字,拥有6 000头鲁西黄牛,拿出4 200万元,几乎免费地给村民们造了136套花园洋房,被多个媒体称为“新农村乌托邦”。至于李嘉诚、邵逸夫的资助办交通、办学校,更是耳熟能详。
呼吁及尾声
从2004年10月20日《参考消息》上读到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在联合国讨论饥饿与贫困问题的专门会议上说:“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贫穷,这句话还需要重复多少遍呢?”
关注弱势群体的,大有其人,从部分官员、部分学者(首先是社会学者,其次是经济学者)到各界广大人士。更普遍的是弱势群体自己。他们有口难开,有的编了歌,不止几首,只是没有歌星去唱,仅在同伙中流行,代替诉苦。在学者中,可以举出一串名字,熟悉的老熟人如于祖尧,认识的中年人如左大培,知名的还有杨帆等。他们有不少原创的好观点,如海派经济学提出的公平与效率“正反同向交促互补变动论”、“劳动主本型的多要素分配改革观”等。
建议学者们,无论是从事经济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和法学、文学、哲学,多多关心一下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前途。志在富民,应当是经济社会学者和一切有良知的学者们的天职!只有对社会弱势群体采取切实可行的支持对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减少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摘要】如何看待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是一个涉及能否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我国,部分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对弱势群体不应采取漠视和歧视态度,应当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存在原因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
【正 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和构成部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大国,整个地说,还是相对贫困或比较贫困的。我们的社会结构,逐步分层,出现了多种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有多有少,甚至有或没有;进而表现在收入分配上,也是有多有少,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于是,人便处于两极分化,在一头出现富人即强者的同时,另一头出现穷人即弱者。弱者成群,称为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总称,不仅对立于强者,并区别于中间群体。
弱势群体这个名词,并非土生,来自世界,英文为social vulnerable group。对其定义也有多种,尚未统一。弱势群众这个词源自现代社会学理论,原指在社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综合地看,弱势群体的特征,似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1.低职化或无职化。 2.贫困化。 3.脆弱化。 4.边缘化。
上述界定,只是原则,具体化到哪些人,也有各种说法。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有这些人:一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和年龄偏大的人较多,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收入来源不稳定;二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或集体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三是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缺乏有效照顾的儿童;四是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没有享受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不易得到保护;五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当初退休时工资水平比较低,而目前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还覆盖不到他们,许多人原来的单位要么破产,要么不景气,由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标准很低,当遇到重大疾病时往往无钱医治;六是农村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偏远贫穷地区的农民,这是我国人口数最多的弱势群体(截止1999年底,我国仍有34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七是贫困生,穷学生正规地称是贫困生的问题;八是乞丐,无论是收容遣送或救助管理,目的都在尽一切可能避免、防止,最低是减少乞丐现象但是,实现很难,中国政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流浪人员靠捡破烂、乞讨和行窃勉强为生,照目前这种情形,预计流浪者人数会继续上升。
这样一来,弱势群体的人数就多了。这是基本国情所决定,尤其在目前处于转型期,体制在变迁,冲击力很大,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比,其弱势群体除失业者外,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和孤儿、贫困学生、单身母亲以及吸毒者、酗酒者等,大不一样。他们在分类上,相当部分是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其余才是社会性、经济性的弱势群体。由于国家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弱势群体还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在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差和自然灾害多的区域,弱势者成群,有特殊因素,包括某些少数民族,成为弱势群体形成和集聚的另一种情况。
对弱势群体,有人还分为初级弱势群体和次级弱势群体。前者是指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陷于困难者,后者是指基本生活需要虽然得到基本满足而与其周围人们相比,差距显得过大者。这也表明,在不同地区,似该有不同标准。
以上为弱势群体试作界定,总的是适当定性,不可能精确定量。弱势群体的划定,并无明明白白的边际,主要是设置一个概念,认知社会人群中有这样一群弱者。他们的大多数,不可能仅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命运,应当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和其他人的关怀、帮助和尽心、尽力。
世界上都存在社会弱势群体
当然,贫困不仅中国有,而是世界问题。旧世界有,20世纪~21世纪的新世界也有,第三世界有,第二、第一世界也有。贫困问题在当代世界,有相当的普遍性。据世界银行测定,所有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1985年为10.51亿,1995年增加到13亿,到2000年还有11亿以上不能脱贫。1996年底,安南刚刚当选为联合秘书长,发表《让我们开始一个康复时期》的讲演透露:目前世界60亿人口中,有1/6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将近2亿的5岁以下儿童患极度营养不良症,近1/5的人还没有饮上卫生合格的水。另据联合国《1997年人力发展报告》,战后50年,世界财富增加7倍,而目前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3亿。
弱势群体要自强
弱势群体者要自立自强,不能完全仰赖于政府和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拿农民工来说,开始进城,曾经被称“盲流”,被认为是“高危人群”。这也不是毫无借口。有人找不到工作,有限盘缠都用完了,要生存,要回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小偷小摸的不正当行为,虽然其心可悯,但是其行可耻。当时,采取收容遣返办法,没有解决问题。最近,类似之事一再发生,一项报道是:深圳一家职业介绍所在招工广告中直接打出“河南安徽籍免谈”的条款。河南、安徽是农民工大省,所以受到歧视,不是出于成见或偏见,正是由于他们人多,难免良莠不齐,别人以偏概全,—杆子打了一船人。所以,值得反思,应当更好地循规遵纪,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再拿贫困生来说,多数发愤图强,受到尊重。但是也有少数人,缺乏自觉。有人不愿勤工俭学,只知向家里要钱,使父母难以应对;又如发放助学贷款,面广量大,据悉,大学生毕业了、就业了,有一部分人竟赖账不还,并不是还不出钱的杨白劳,是理亏了,其影响也不限于本人。还有个别女学生不甘心于粗茶淡饭,学余找外快,要既轻松又赚钱多,从伴舞、坐台到陪聊、陪酒到三陪四陪,终于堕落风尘,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有说不完的好事。《武汉晨报》有一则消息:湖北大学学生宿舍的一位清洁工杨虞发老人,含辛茹苦,培养5个儿子,已有3个成了博士,—个是武汉大学的副教授,一个是手持绿卡的美国计算机公司高级工程师。另有报道,打工仔成为豪华客机飞行员。至于通过打工学技术、学经营、学文化,终于创业致富或成为其他专业人士的,也是人才辈出,克服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这正表明,贫苦是挑战,也是磨炼,挡不住有志者的成长步伐!
政府与社会的帮助
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2004年9月7日公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的表述:
(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
这里体现政府对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怀。不难设想,假如没有积极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将陷入何等严重的困难,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安。建立这个体系,正是为社会编织了一道宏伟的安全网。
关于社会保障,议论很多,有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也有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有介绍国外做法。总的是做了不少工作,仍是方兴未艾,亟待进一步探索和走向健全。这件事,对富人来说无关紧要;对常人来说,不到失业、年老和生病,也不算什么;而对弱势群体来说,则是一件大事,决非可有可无。虽然,社会保障不等于也不能靠它致富;但这是一道底线,要靠它解决生老病死的种种困难。弱势群体仰赖于它,等待着扩大覆盖面,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水平。财力不足,既要严格征缴,又要改进管理和改善经营,力争社保基金的保值升值,严禁贪污挪用:特别是提高其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成为公共财政的重要一项。
三种主要保险中,失业保险有弹性,更重要的在于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已在上章论述,本章不再复议,而把重点放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提出政府的责无旁贷,决不意味着要政府包下来;因为政府包不下来,包下来也不能解决好所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众人添柴,火焰才旺。
中国入世,谈判中涉及一个社会条款问题。社会条款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包含100多个,如《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后者明确规定多项,如工人享有工作权、获得良好的工作条件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和健康的权利等。我国政府已经先后签署了一些公约,并由全国人大批准;同时,也对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条款有所保留。履行这些公约,政府有责,更要靠全社会的支持,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早在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个部门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要探索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实现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在2004年9月举行的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社会救助体系需要统筹考虑和科学规划,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我国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济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努力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这件关系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这都适应了当前需要,如关注贫困生,要建立“贫困生教育基金”;医院治疗交通事故的受伤人员,盼望着“医疗救助基金”的早日出台。
社会救助要钱,钱从何来?不能全靠政府拨款,那有一定局限,还必须靠向社会筹集。这有两种来源:一是广大群众,众擎易举,积少成多;二是部分富人,—笔多金。后者在外国,事例很多,有报道说,他们之中有64%的人乐善好施,为教堂和公益活动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捐助。政策也有促进,这部分支出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基数中扣除。
我国同样有典范。最近,由英国人胡润主持发表的《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家排名榜》,榜上50位慈善家2003年总共捐赠了10.2亿元的现金和物资;其中西安天网软件董事长陈一丁,做为榜上惟一跻身前10名的西部企业家,以4 450万元的捐赠列第5位。还有其他动人的故事,如山东省乐陵市鲁西牛业公司董事长梁希森,只认识200多字,拥有6 000头鲁西黄牛,拿出4 200万元,几乎免费地给村民们造了136套花园洋房,被多个媒体称为“新农村乌托邦”。至于李嘉诚、邵逸夫的资助办交通、办学校,更是耳熟能详。
呼吁及尾声
从2004年10月20日《参考消息》上读到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在联合国讨论饥饿与贫困问题的专门会议上说:“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贫穷,这句话还需要重复多少遍呢?”
关注弱势群体的,大有其人,从部分官员、部分学者(首先是社会学者,其次是经济学者)到各界广大人士。更普遍的是弱势群体自己。他们有口难开,有的编了歌,不止几首,只是没有歌星去唱,仅在同伙中流行,代替诉苦。在学者中,可以举出一串名字,熟悉的老熟人如于祖尧,认识的中年人如左大培,知名的还有杨帆等。他们有不少原创的好观点,如海派经济学提出的公平与效率“正反同向交促互补变动论”、“劳动主本型的多要素分配改革观”等。
建议学者们,无论是从事经济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和法学、文学、哲学,多多关心一下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前途。志在富民,应当是经济社会学者和一切有良知的学者们的天职!只有对社会弱势群体采取切实可行的支持对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减少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