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 "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导读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
原文 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2.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 "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导读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
原文 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2.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展开全部
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这故事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伯乐
相 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这故事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后来;人们把孙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伯乐
相 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