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什么反对“海派”?

结合沈从文的文学主张京派艺术特点人们对海派的不同理解以及京派和海派作家具体作品讨论... 结合沈从文的文学主张 京派艺术特点 人们对海派的不同理解 以及京派和海派作家具体作品讨论 展开
 我来答
winwhi
2009-05-19 · TA获得超过5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海派和京派这个概念,内涵外延在不同时期并不一样。而且各自的当事人都不承认自己是京派、海派。
京派海派最初是源于京剧演出。京剧演出京派是延续一个老传统。而海派则是加上了外在的宣传,以及现代的炒作。最初是始于上海。

后来沈从文把在上海进行创作的一些文人,不专心创作,而专事于炒作,搞花边新闻称作是海派,把自己以及一些坚持努力创作的文人称作京派。但由于在上海的作家误读沈从文的文章,以为只要是住在上海就是海派,然后苏汶就写了篇文章对沈从文作为回应,其实他们说的并不是一个内涵和层次的东西。由于沈从文一贯对左翼作家忙于宣传不事创作不满,很多在上海的左翼作家又认为沈从文的文章是对左翼作家进行批评,于是就有了鲁迅那篇著名的文章以及后续。其实鲁迅和沈从文的主张是一致的,但鲁迅先入为主以为沈从文是对左翼进行批评。于是就把沈从文彻彻底底的说成了京派大作家应对海派小丑。对两派各大五十大板。

论海派的事情后来又逐渐衍生为沈从文反对作家从政等一系列事件。打击面也就越来越大,海派和京派这个词在不同的作家那里指向越来越不明了。

到了文革时期有很多沈从文当年的学生又被指认为小京派,海派在不同时期有时是指在上海的左翼,有时又是指鸳鸯蝴蝶派,有时又把新感觉派的一些实验作家也称作海派,后来文学史又把张爱玲等作家称成了新的海派。文革之中打击面更大很多作家都成了海派。

其实咱们的各本文学史往往都回避这个问题,没把这两个概念仔细说清楚。因为已经相关政治,以及涉及对鲁迅的评价。京海之争从纯文学之争最后已经演变成政治立场之争。鲁迅对沈从文的批评其实是很无来由的。
一直到70年代沈从文还在信中说,当年我反对的也是他反对的。我反对就不行。

鲁迅其实还是受了身边人的挑拨。

还有咱们文学史对这个概念的解读是一笔糊涂账,而且有意无视沈从文当时挑起京海之争的初衷。绝不是几个作家几部作品可以说清楚的。我劝你在写这方面论文的话,还是改个方向吧!当年的当事人也都各执一词。如果是按照课本的口径写,肯定是无视事实,如果不按照教材,恐怕你这文章又难得到老师的首肯。

很多教师如果看的材料不多的话,是也不会理解这个文学史现象的。
百度网友946b5c1ac
2009-05-18 · TA获得超过48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7万
展开全部
我也反对,梅派有些变态。不是男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aka_pan_xc
2009-05-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地理位置上的原因,京派作品比较沉闷(千年的帝都,文化上比较压抑),又比较严谨;海派作品比较轻浮(现代化城市的通病),又比较开放。有差异,当然互相攻击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