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被谁灭的
刘邦灭了秦国。
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扩展资料: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赢,又有赢秦之称。
前207年十月,刘邦攻到咸阳城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楚怀王熊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矫杀宋义,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
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那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公元前207年秦亡。
扩展资料:
秦始皇完统治暴虐,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摇役和兵役。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起义,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相继歼灭。
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成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朝
秦始皇赢政,赢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的秦始皇继承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
后来,他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说起秦始皇,那可是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
我们从小就知道,享誉世界的万里长城就是他建造的,而中外盛名的兵马俑也与他有关。后来,长大一些,我们了解到,战国时期,各势力角逐争霸,世间纷纷扰扰,而最终,是秦始皇将各路强君霸主一一剿灭,完成了大一统,将今日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归于他一人的号令之下。
因此,秦始皇之功,不仅在于他结束了东周以来中原地区的纷乱局面,还在于他为后世奠定了一块不算小的疆域。秦朝虽然是二世而灭,但是,秦以后的汉、唐乃至更远的明、清都是以秦时的三十六郡为基础,逐渐向外扩张,从而,在东亚地区称雄一时的,所以说,秦始皇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限荣光。
不过,因为他在位期间南击百越,北抗匈奴,做的事情太多,步子迈的太大,最终,导致民怨四起。他在位期间,百姓尚且敢怒不敢言,帝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平衡。但是,等到二世继位,胡亥没他父亲那样的魄力和能力,天下就乱军四起了。
于是,有人据此将秦始皇评为“亡国之君”,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失公允。
把目光放长远些,我们会发现,后世与他齐名的汉武帝,做的一些事情似乎与他没有什么两样。也是好大喜功,四处派兵征伐蛮夷之地,最终,汉武帝把文景两帝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部挥霍一空。为了战争,汉武帝持续不断地向百姓增收各种名目的税赋,这也使得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是相当艰难。
虽然,晚年汉武帝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荒唐,下了一道“罪己诏”,做了自我批评,但是,错已铸成,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然而,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明显要高于秦始皇。那么,原因何在?
那是因为:我们把许多该是胡亥承担的责任都放到了秦始皇身上。要知道,秦始皇虽然暴虐,但是,他能镇得住局势,而秦二世却根本没有什么治国能力,只是单纯的为了荣华而登上了九五之位,再加上,他根本不会任用贤能,大秦帝国不亡何待?
所以,严格来讲,胡亥才是秦朝的“亡国之君”。
我们有句话叫“逆取顺守”,意思就是说:创业的君主,因为时势艰难,做事情的时候,不能考虑得太周全,难免要用到一些粗暴的手段。但是,等到天下已定,地方无事的时候,坐江山的人就不能再这样胡来了。而应该采取一些比较怀柔的政策,慢慢弥补之前的一些错误,来安抚百姓,这样国运才能长久。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秦始皇做得事情大体是没有错的,他在那个位置只能是唱黑脸,甚至,安排好了将来能唱白脸的人,也就是公子扶苏。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公子扶苏是一位仁慈的人。若是他当上了秦国的二世领导人,凭借着他父亲为他打下得这么好的基础,那他一定会大有作为。
秦始皇如此“残暴”的一个君主,却选出了一个与他性格大相径庭的儿子来担当继承人,那就说明:秦始皇还是非常知晓“逆取顺守”之理的。若是历史能像秦始皇事先安排好的那样发展,那么,秦国不说万世,像汉朝一样坚持三四百年,也是大有可能的。但是,没想到,事情却出了些差错,继位的是胡亥。
胡亥根本不知道这些道理,而任用的又是赵高这种宵小。一个昏君,一个奸臣,他们不但不及时调整秦始皇时期的严苛政策,反而,变本加厉。最终,逼得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梁于江淮之处举旗响应,以至于,秦国看似稳如磐石的天下,眨眼间变得分崩离析。
可以说,春秋到战国的演化,是封建社会向吏治社会的转变过程。当其时,基层组织战斗力仍在,国家又取得了对全民的动员强制力,两者结合,形成了最强的战斗力,秦国以此一统天下。但这个阶段犹如烟花绽放,当长平一代的耕战良民逝去,章邯的囚徒军队登场,秦军再也不是项羽江东子弟的对手。
此时,秦始皇虽然已死,却也只能为他的儿子背这个锅。不过,历史的发展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却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秦始皇做的那些事情,没能惠及他的子辈,却也福泽了其他人,那就是后来的刘氏家族。汉朝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明的朝代,前期虽然有些波动但总体而言还算安稳。
那是因为:有了秦始皇此之前为其奠定的一些基础。而汉朝不但可以吃个现成,还不用背上那些历史包袱。以后的隋之于唐,情况也很类似。
总的来说,秦始皇在位期间,虽然做了一些不得人心的事,但是,把“亡国之君”的帽子扣在他头上未免也有些过分。以至于,连我们伟大领袖都曾经说过,“百代犹行秦法制”: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里,所谓的“秦政法”,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改成“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王朝任命,从而稳固了中央集权,也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格局。并且,唐代的柳宗元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封建论》,里面也称赞秦始皇的这个改革。
赵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宠信的宦官。一般认为他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他最后被秦三世杀死。
关于他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前207年被赵高逼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
李斯(前280年?~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后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辅佐了嬴政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李斯和赵高合谋拥护秦二世上位之后,赵高处死李斯。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扶苏(出生年月不明,逝世于前210年)是秦始皇的长子,母亲是郑妃。
扶苏的政治见解与秦始皇不同,因此多次直接上柬反对始皇的做法,被始皇外派到上郡(今天陕西北部黄河西岸)督军。始皇死后,赵高等想立胡亥为皇帝,但怕扶苏举兵反抗,因此将始皇之死秘而不宣,假造始皇令命扶苏自杀。
秦三世(? - 前206年),嬴姓,名子婴。秦始皇孙子,扶苏之子。
秦始皇崩,二世胡亥即位,赵高又杀二世,立秦王子婴;子婴不满赵高专权,在用计除掉宦官赵高之后,向先入关的一支秦末起义军首领刘邦投降,被后入关的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羽杀死。只当了46天皇帝。
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弄清。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二是"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三是"二世兄"说。这三说当中,"二世兄子"一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书,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
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项羽率军和秦军在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攻秦救赵,先入关中者为王
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在消灭项梁之后,又率秦军北上渡河,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随后命秦将王离、涉间的包围赵国的巨鹿,章邯屯兵于南,修筑甬道为围城的秦军输送粮草。
为此,楚怀王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巨鹿解赵国之围,以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帅,另一支军队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并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怒杀宋义,执掌帅印
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古地名,在现在山东曹县东南),便按兵不动,滞留达四十六天。项羽急欲攻打秦军,为阵亡的叔父项梁报仇雪恨,便催促宋义发兵,宋义不听,反讥项羽有勇无谋,还传下命令,凡是凶猛、违逆、贪功而不听号令的人,皆格杀勿论。
宋义把儿子宋襄派到齐国当宰相,送行到无盐(古县名,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东)这个地方,饮酒作乐。当时天降大雨,天气寒冷,士兵们又冷又饿,项羽利用这一点激起了士兵对宋义的不满。一天早上,项羽闯入宋义帐中,将其斩首。项羽对士兵们说,宋义和齐国串通,要谋反楚国,自己是奉楚怀王的密令杀宋义的。并同时派人报告楚怀王,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主帅,率兵救赵。
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楚军数量远远少于秦军,项羽先派英布率两万楚军渡河,救援巨鹿,获得几场小胜。项羽随后亲自率军渡河,并下令将炊具打破,将船只凿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以表明拼死一战的决心(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项羽军队十分勇猛,九战九捷,以少胜多,一个楚军能抵得上十个秦军(《史记》中记载:“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这就是成语“以一当十”的由来),破坏了秦军甬道,使得秦军大败。秦将苏角阵亡,王离被俘,涉间拒不投降,跳到火堆里自焚而死。
作壁上观,诸侯归顺
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当楚军进攻秦军的时候,各路诸侯军仍闭门不出,各个将领只是从营垒上观望(《史记》中记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这就是成语“作壁上观”的由来),及至看到楚军大破秦军,各路诸侯军才无不感到敬服,纷纷归顺项羽。
巨鹿之战后,章邯率秦军余众投降,但不久之后,项羽担心秦朝降军生变,便把20万的降兵活埋了,但并没有处死章邯等秦将。(《史记》中记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 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而刘邦乘项羽鏖战,秦关中空虚之机,抢先一步进入了秦朝首都咸阳,秦王子婴出降。
秦国被刘邦所灭。因为秦灭亡的标志时间就是: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末农民战争:
陈胜起义后,旧楚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和项梁侄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杀掉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
不久项梁率领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队伍扩大到六七万人,连战获胜。闽越贵族无诸和摇也率领族人,跟着秦番阳令吴芮反秦。原沛县亭长刘邦和一部分刑徒逃亡山泽,也袭击沛令起事,归入项梁军中。
项梁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以后,项梁在定陶败死,秦章邯军转戈北上,渡河击赵。这时,代替蒙恬戍守朔方边塞的王离,也率大军由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东出,包围了张耳和赵王歇驻守的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境)。
楚王派宋义、项羽救赵,派刘邦西入关中。宋义北至安阳,逗留不进。项羽杀宋义,引兵渡漳河,经过激战,解巨鹿之围,被推为诸侯上将军。以后,秦将章邯率二十万人向他投降。
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那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秦亡。
拓展资料: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为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参考资料:秦朝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