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一首宋词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小姐独爱宋词哼哼!你们喜欢哪首啊``?为什么呢?...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本小姐独爱宋词
哼哼!你们 喜欢哪首啊``?
为什么呢?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25
展开全部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我喜欢李清照的一首: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多丽》,多么美丽

———读李清照《多丽·白菊》词

有关菊花的诗词读得多了,便有一种腻乏的感觉。近读宋代诗词大家李清照的咏白菊之词《多丽》(词牌),顿觉耳目一新,感觉殊异。

试看原词: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喜欢的原因是:
传统的咏菊诗词,都是突出其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一面。不仅男士的作品如此,甚至女士朱淑贞的作品也如此(她有诗曰:“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中风”)。而李清照的该词,却一反常态,突出其哀怨无奈的一面,显出了菊花的另一种“美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那萧萧的寒风冷雨,在长夜里摧残白玉般的菊花,焉能不恨?“寒”字,冷彻全篇,“恨”字,恨透全篇。那些无聊的文人将白菊比作“贵妃醉脸”、“孙寿愁眉”,比作“韩令偷香”、“徐娘傅粉”,全是牵强附会,一点新意也没有。因为那些人的美丽,都是娇媚造作出来的,不能体现其本质。“细看取,屈平陶乏,风韵正相宜。”这个结论,是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得出的。这里是以人喻花,一反一正。那么,以花比花呢?白菊,当不在春末夏初开放的酴醾之下。这是该词上阕的大意。

下阕写白菊爱人的情怀。尽管秋深了,花瘦了,也舍不得凋谢,爱人(“向人”)之情显得“无限依依”。这种情怀,像汉皋山下遇见郑交甫而解佩珠相赠的仙女一样凝愁,又像被汉成帝冷落的妃子班婕妤流着眼泪在纨扇上题诗一样,都是无可奈何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有什么方法,那是天注定的呵!我纵然爱惜它,但不知从此以后,能保留多长的时间?作者在这里对白菊抒情,又以白菊自喻。最后,既安慰菊花,又安慰自己:只要世人怜爱白菊,就不必常常想念“行吟泽畔,颜色憔悴”的屈原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其实不是不想念,而是屈、陶、菊,已经三位一体,令人刻骨铭心,达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境界。

李清照在其专著《词论》中说:“秦即未主情致,而少故实”。秦,指秦观,作者同代人,故实,指典故事实。清照自己的词作也很少用“故实”。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故实”,中学语文教参称之为多。而《多丽》一词作者突破常规,一连用了十个“故实”,却无堆砌累赘之感。读起来,令人觉得有一股清气流荡。使人深深地体会到诗词中的“故实”美。这恐怕又是该词别具一格的地方吧。

清照的语言委婉细腻,情意绵长,又明如话。“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你看,完全是一个才女在沉吟、在比较、在自言自语。被清代我省文学评论家况周颐(1859—1926)认为最佳的三句:“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把作者爱菊怜菊和无奈之情,以传神之笔写出,正是“一笔凌空,通篇俱活”。像这种语言艺术,别说在宋代,就是宋代至今,也极为罕见。

该词是我读的以《多丽》词牌填的第一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首。词牌本与内容无关,但这一首也显得例外。我觉得《多丽》是多么美丽!

-你喜欢吗?我将这首词送给你!希望你喜欢!!!
匿名用户
2013-12-25
展开全部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②。
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⑤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⑥,如今有谁堪⑦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⑧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⑩?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25
展开全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