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中间镶嵌膜蛋白。
这是磷脂。它的头部是磷酸分子,能够溶于水,具有亲水性。它的尾部是脂肪酸分子,是非极性的,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具有疏水性。在水中,磷脂分子会头靠头、尾靠尾地自发排列起来,形成单层膜或双层膜。如下图。
中间那个圆球就是极性的磷酸基朝外,内部是疏水的脂肪酸基的自我封闭的双层膜。细胞膜就是这样的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膜。
在这样的膜内外,物质不管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都不能通过。非极性的物质要通过这层膜,会被外面的磷酸基挡住,因为磷酸基只亲水,不亲油。而极性的物质要通过这层膜,倒是很容易通过外面的磷酸基,因为磷酸基也是极性的。但里面的脂肪酸基是非极性的,极性物质会被里面的脂肪酸基挡住。这样一来,细胞膜内部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内环境,把细胞内外隔离开了。
但是,如果细胞膜只是由这样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是活不了的,因为物质进出没有通道,细胞内外不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在细胞膜上,就要镶嵌一些膜蛋白。蛋白质既有酸性基团,也有碱性基团,既有亲水的氨基和羧基,也有疏水的烃基。于是,通过蛋白质分子与不同的物质结合,既可以使极性物质通过,也可以使非极性物质通过,从而实现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而且,由于蛋白质是连接在膜两面的,通过膜内外酸碱性变化形成的电位差、非极性基团在蛋白质分子中位置的变化等等机制,还可以调节细胞内外不同物质的浓度和数量,保持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
由于镶嵌在双分子层(也就是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承担的是细胞内外物质转移和运输的任务,所以就把这类蛋白质叫做“转运蛋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