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学而》)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原文释义:
1、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2、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3、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4、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5、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6、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7、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8、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扩展资料:
1、《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它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八则是摘取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八条语录,用于中学课本教学。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2、这八则语录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学习的态度,二是关于学习的方法。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参考资料:论语八则--百度百科
原文及翻译 (以沪教版为准)
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学习方法、态度:按时学习,学以致用;与友切磋,不断求进;胸怀宽广,自求上进。
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学习态度:客观谦虚,实事求是。
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境界:以学为乐,方学大成。
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学习态度、方法: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做人规律:处境艰难方显高尚节气、品格。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做事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贪图小利;要循序渐进,目光长远。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学习方法:学胜于思。(学习是进一步思考的基础)。
扩展资料:
《论语》八则赏析:
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二则、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第四则、第五则、第七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第八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 周子曰:“圣学,一为之要。” 庄子曰:“道又名一,其号无双。” 月牙山人曰:“诸子之学,无文不一,无一不文。”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八则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
1、孔子说: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2、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3、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4、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5、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6、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7、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8、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扩展资料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
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原文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翻译:
孔子说:对于知识,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翻译:
孔子说: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翻译:
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贪求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很快到达;贪求小利,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
翻译: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这)没有好处,(与其这样)还不如(用这时间)学习。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翻译:
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扩展资料
《论语》八则赏析:
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二则、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第四则、第五则、第七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第八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八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守礼的人只讲忠信不合群,小人(不守礼的人)合群但不讲忠信。”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具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万事万物的诱惑;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知道命运,就不能够做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不识别言语,就不能够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