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社会混不好折射了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吴荣 曾经在联通的促销活动中兼职了一段时间,庆功会上联通的一位校园经理曾深有感慨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调皮的学生出到社会一般会比学习好的学生混得好。”如出一辙,曾因卖猪肉而惹争议的北大校友陆步轩称现在有种现象:学校里学习好的孩子,走上社会没出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社会上却混得很好。 为何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陆步轩这样解释道:孩子学习好,听到的都是老师、家长的赞美声,“走上社会脸皮薄、受不了挫折;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经常被罚站、挨骂,走上社会后,人家骂一句,笑笑就没事了,这种人反而百折不挠。” 在面对这样一个观点的时候,我想先不去驳斥此观点。这个观点的背后是有着大量事实在支撑着,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此结论并非“空穴来风”。但是,这个观点也不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例如凭着出色的学习能力一年内全部学习完了五年的拉丁文课程的撒切尔夫人成为了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性格沉闷的陈景润依靠优秀的学习天资与刻苦努力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可以以此来驳斥“成绩不好的学生比成绩优秀的学生混得好”的观点。与其反驳此观点,不如分析这个观点下存在的社会现实,看看它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那样子更显得有意义。 学习好的同学与所谓的“差生”出到社会确实人生轨迹会有很大的差异,如同他们当初成绩上存在差异一样。暂时抛掉例外的例子,为何成绩好的学生出到社会混得不比调皮捣蛋的好?成绩好的学生思想品德好啊,成绩又优秀啊,勤奋又肯做事啊,怎么落得如此的下场?而调皮捣蛋的学生成绩差,爱破坏,被认为不思进取,怎么出到社会就如此吃香?北大校友陆步轩前面已经述说了部分的原因,前者比后者心理承受能力弱,而社会需要的是适应社会的人。除了这个原因,我认为调皮捣蛋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活跃的特质更具有创新的能力。可以这样说,调皮捣蛋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 成绩好的学生混得不好,是否说明中国教育的失败?是否需要否定以好学生的标准培养学生,代替以调皮捣蛋的孩子为标准?唯成绩至上的中国教育的弊端已为社会所讨伐,在教育以考试优异来衡量学生的时代,学生背负着更大的学习压力。我们没有时间去游戏,没有时间去实践,考试成绩就是我们的核心,其他的都是多余的,而教育部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纲,早已被学校视为口号,追求升学率才是学校最重要的事儿,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学生普遍听话、成绩好,没有叛逆,宁愿像机器一样默默地在学业耕耘。捣蛋调皮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着点叛逆的味道,他们更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更具有发现与创造的基因。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学生则作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归根到底,好学生在社会混不好的原因在于教育界与社会各自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教育培养的是能考试的学生一族,社会需要的是能力过硬的人才,幻想考试“机器们”能够撑起社会的一片天空,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梁启超有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教育应该朝着梁启超所描述的标准去努力作为,虽然唯考试至上一时不能革去,但是教育界应该有此清醒的意识:得赶紧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早日革掉唯考试至上的中国教育制度。当中国教育重新充满新鲜活跃的血液时,中国的学生才有希望,好学生出到社会混不好的现象才有改观。 而现在,普遍老师对捣蛋调皮的学生感到头疼;却不知,往后他们在社会表现得比现在的好学生更出色。如此一来,刮目相看的故事将比比皆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