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转)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白鹿原》读后感(转)]"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读后感(转)。"陈忠实老先生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他老人家的真正的写作意图。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总而言之,白嘉轩,腰板挺直,眼睛突出,颧骨、下巴也是"尽可能地"突出,他在白鹿原无疑是一个领袖人物,他恪守祖宗遗训,崇尚道德风尚,尊重君子重视教育,虽不近身"新文化"但却是有文化的、正直、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不图子孙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只愿仓殷库实、牲口健壮,子女孝道正直,老人温饱长寿。他以德抱怨,对黑娃是,对鹿子霖也是;他对长工鹿三父子的关怀,绝不是出于怜悯,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赏赐,而是真心,是真情。他从不背人说话,也从不小声说话,一生光明磊落;他不仅是西北农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农民的骄傲。鹿三:"鹿三一般不参与白家家庭内部的事务,不像有些浅薄势利之徒,主家待他好了自个就掂不来轻重也沉不住气了,骚情得恨不能长出个尾巴来摇。他只诺守一条,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而决不干他不该干的事。给白家宝贝女儿当干大还是不当呢?鹿三权衡了当这个干大和不当这个干大的种种利弊后,仍然拿不定主意,最后只是反覆想着一句话:嘉轩已经开了口,这个脸不能伤!(第六章)"鹿三出身不好,也就是家境不好。他父亲和他都是白家的长工,妻子也是白景德族长出钱下聘帮着娶的。但,尽管家境贫寒,他却不失为人。他知恩报恩,白家对他有恩,仁义,他就对白家尽心,忠义。为此,他为了白嘉轩闹农协,认白灵做干女儿,不忍心看到白家毁在儿媳手里,就亲手杀了她,全不顾儿子的感受…如果说白家仁义的话,那么,白鹿原上就没有一个人比鹿三忠义。临死,白嘉轩不无伤感地说: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去了。这应该是对鹿三一生最好的评价,也是鹿三最愿意听到的吧。鹿子霖:鹿子霖是鹿氏一族人物的代表。与白家相比,鹿家人的品行明显不如白家。鹿子霖就截然不同于白嘉轩。他深眼窝长睫毛,处处务实。他的祖宗以一把炒勺发家,显达时却忘不了锦衣还乡,摆下阵势,连做数日的"功德,"叫帮衬过他的人们吃羊肉或牛肉泡馍,叫曾经撵狗咬他的人吃稻草,这副高高在上的小人行径倒被鹿子霖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他违背伦常,乘人之危逗引小娥,随后又指使小娥勾引白嘉轩长子,以看白家笑话…总之,鹿子霖丑行种种,不可胜数,不可与白家的光明正大相提并论。朱先生:小说的主线是一只白鹿,这只白鹿也就是白鹿原上的圣人朱先生。朱先生,所习旧学,厚古,奋世疾俗、体恤百姓,素食布衣清心寡欲,他自告奋勇除罂粟、树祠碑、赈灾民、修县志,一心教白鹿原乡党重礼教、重教育,深得方圆百里上下的尊敬,他坚决奉行君子不党的原则,一生虽带头做过不少功德无量的壮举,但坚决不当官,情愿潜心做学问。朱先生一生光明磊落,直面人生,从不搞阴谋哪怕是小伎俩,最看不起的就是小人行径。记得在白鹿书院,当鹿兆鹏与敌手白孝文及本县县长不期而遇时,朱先生劝解道不要在书院动手,双方都答应了,而终于鹿兆鹏借故逾墙而遁,白孝文拔枪而追之,到底是承诺有声而行为悖之,读后感《《白鹿原》读后感(转)》。朱先生只是冷冷道:都不是君子。"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朱先生,走了。朱先生走了,在人生道路的末端,他忘不了生他养他的慈祥的母亲,他也同样舍不得与他半世清贫贤惠恬静的妻子阴阳两世,他孩子般地伏在爱妻的腿上,禁不住叫了一声:妈妈。叫得是那样的深情、那样的真挚、那样的自然,以至我至今想起那一声"妈妈"来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朱先生走了,他与白鹿一同飞向了远方,再也没回到白鹿原。直到此时,我才明白,白鹿就是朱先生,朱先生就是白鹿,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就是白鹿原的灵魂。然而,他们再也没回到白鹿原。朱先生走了,他走得是那样的干净,家人脱下他的衣裳,才发现他瘦得只剩下骨头,白白的皮肤一点血色都没有,骨头一根根历历在目,有如他的人生般透明。…朱先生的去世用了整整第三十二章来描述。可见朱先生在白鹿原上的地位和威望。朱先生平静、敏锐的洞察力,刚直不阿的性格,悲天悯人的情怀,是白鹿原上传承了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可惜的是,朱先生没有传人。唯一一个传人还是"死狗赖娃"的土匪黑娃,黑娃改邪归正之后拜朱先生学习文化,是一个闯荡之后才学的人,因想"学为好人",可是,没有理想社会,好人不是那么好当的,无间地狱还是收走了这唯一一个白鹿精灵的继承人。遗憾啊!叹息啊!我的朱先生!孝文孝武孝义三兄弟:白氏三兄弟中,我最喜欢孝文。他幼年听从父亲教诲,师从于姑父朱先生,接受封建正统教育;学业完毕后,继承父志,做好接任族长的准备;婚前心无旁骛,新婚之夜的表现更让我坚信他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好儿子。但,人无百事顺,婚后的白孝文因为小娥的挑逗,被父痛笞,一度遭受种种不幸,无奈何变卖家产,甚至因此失去了妻子,险些沦为乞丐。读到此时,我曾感叹命运无常,放弃了对白孝文的期望。不承望,他竟因苦难坎坷的幼时经历,磨砺自己,终于官至县长。不管他采用了什么方法,何种手段,他对小娥敢作敢当,不对蔑视自己的人低头的行为,仍称得上是血性男儿的作为,不枉到世间走一遭。孟子笔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人,也不过如此吧。我个人认为,白孝文身上有许多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相对于孝文而言,孝武孝义要逊色得多了。孝武只是一味的听从父命。他幼上旧学,娶冷氏女,执行祖训,杖责孝文的事全是其父的意思。而孝义,只能算是一个"质地"纯正的农民吧。白灵与兆麟兆海两兄弟:作为白家唯一的女儿白灵,没有与白氏三兄弟有太多接触,倒与鹿氏弟兄过从甚密。幼时随鹿氏弟兄到县城读新学,与兆海发展起感情,两人分别参加国共两党,并以一块铜元为定情信物。之后国共合作失败,两人也两地分居.又因工作的关系,与兆麟结为夫妻。白灵作为一个虔诚的共产党员,最后死于共产党的内部斗争。而全书让我比较喜欢的人--鹿兆海却是国民党人。鹿兆海最可爱的地方是对感情的执着,他对白灵的爱很深,白灵却因为信仰不同而离弃了他,并和鹿兆鹏走到一起,这给他造成很大的伤害,并发誓终身不娶。最后在打仗的时候,意外碰到一个长得很像白灵的人,马上就要求和她在一起,也更凸显出他的可爱和对爱情的执着。冷先生:冷先生是除朱先生以外的、白鹿原上的一个较为人尊重的、有文化的乡间绅士。他姓冷,面冷,话也冷,就连做事,也透着一个"冷"字。作为白鹿原上一位唯一的医生,他医好了不骄,医不好也不惭愧,总是一副顺其自然、理所应当的样子。其实,冷先生的"冷"中透着精明和世故,至少他懂得拿钱铺路。与朱先生比较,冷先生不过是一个世故先生而已。个人理解:《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也许陈老先生要告诉我们:面对矛盾,要多一份沉静,少一份狂躁;多一份包容,少一份仇视;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折腾。动用武力,用暴力的手段去解决矛盾,只会使得矛盾更激化。到头来,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到自己。由此得出,白家轩与鹿子麟的争斗,确实没有什么多说的必要,无非是比较两个人的人品,白家轩要比鹿子麟高出许多;至于朱先生,他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的代表,是文明的化身,且带着近乎圣人的光环。文革中他的坟墓被掘,是野蛮对文明的嘲弄。当然,他建议在小娥的窑洞上建塔,使我感到有些失望。这也许正好说明,任何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朱先生也概莫能外。全书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上世纪最黑暗的时代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以史为鉴也许早已成为人们最不屑的言语了。忙碌、功利、冷漠、寡情,这个国度最不匮乏的应该就是这些了。当歌舞散场、霓虹灯暗淡后,我们除了叹息,是不是还能留下些什么?愿《白鹿原》能带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穷人不要去仇恨富人,富人也不能漠视穷人;任何政党,都不能只代表某个阶级的利益,否则,这样的政党就不能得到最广大人们的拥护;任何人都不要蛮横的去干预别人的私人空间,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自由。因为,生存和快乐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相信:人类越文明,穷人会越少,政党之间的分歧会越少,人的自由空间会越大;我相信:人类越进步,就会越懂得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尊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我们要尊重一切客观的存在,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越来越理性地面对一切矛盾;唯有如此,人类社会才能更真更善更美;唯有如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更和谐。MSN() 〔《白鹿原》读后感(转)〕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