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全部
“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充分说明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点滴体会。一、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1、合理利用放生活中的游戏来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够合理地运用游戏辅助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的《认识时分》一节时,让学生感受体验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时,就让我班一跳绳能手当场表演跳绳,其余同学一人数数外,其他同学一起定时,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成功体验了一分钟的时间观念,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分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趁机进一步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懂得“时间就是生命”道理。2、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解决问题》一堂课中,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孩子们,春天来了,李花开了,桃花开了,连小草也偷偷的露出了笑脸,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XX小学要组织你们去参观紫竹公园,你们高兴吗?”通过生动富于诗意的意境的创造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賦于数学内容以一定的生命色彩,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数学教学中常用猜谜语或编顺口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示范课上老师是利用“闹钟”谜语来引入《认识时分》,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一年级教学“大于和小于符号”的认识时一课时,我明白这堂课对于一年级学生有点难,两个符号容易混淆,于是我提出要求,叫孩子们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能编几句话来边演边说,从而记住它们的特点?孩子顿时情绪高涨,整个课堂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蝴蝶儿蝴蝶儿飞飞,飞向左边像大于,飞向右边像小于”这句顺口溜是师生集体的智慧,在边演边唱的基础上孩子们瞬间就正确认识了大于和小于符号。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2、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教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学们很快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继续问:“还有其它折法吗?”过了一会,又有两种新的折法被发现了。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3、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4、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数学教学的规律,只有让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数学教学必需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数学教学,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我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的《解决问题》第一节时,设计了一个活动:“学当家”,虚拟的活动地点是当地出名的一超市。同学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小组讨论气氛浓厚,个个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很轻松自然的解决了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自主的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5、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愿意、乐于使用自主学习教课后要延续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一些创造性的提议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情。只有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去探索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才会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真正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使得学生感受到的再也不是枯燥的题海学习,而是生动有趣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