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改革

 我来答
czk_jzsh
高粉答主

2014-03-2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8.2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3.7亿
展开全部

一、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实现将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此次改革,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叫技术技能型,分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而实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进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要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 .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

  4.构建开放和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5.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用市场力量办学。



二、高考改革的目的就为技术型人才创造一个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学历被认可的社会共识,虽然当前社会上,很多职业院校因毕业生技术突出而看起来就业率高,但大多数毕业生社会地位并不高。一个技术型人才很可能因为他是职业院校出身,而晋升空间受到限制。

生活出行帮手小甜甜
2015-07-13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58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394万
展开全部
一方面,教育改革是一项“软改革”,但意义之重要却不言而喻,所以讨论者众、发言者多。对这一改革的呼唤与讨论,这么多年来可说从未停止。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棋子,高考改革虽然在不断地进行“修补”——3+X的考试改革、自主招生的“北约”“华约”,但却因被视为“没有突破”“没有实效”而备受诟病。
另一方面,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梳理近几年来的新闻可以发现,社会讨论基本涵盖了高考招录制度的所有环节。比如,北大清华农村学生的比重不断下降;比如,安徽毛坦厂中学的送考盛况;比如,辽宁揭开高考体育加分重重黑幕,等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固然能缓解一时之忧,但长远看来却难免“蚍蜉撼大树”之感。
但也要看到,对于高考改革,一个共识是:在目前看来,高考制度仍然是保证公平“最不坏”的制度,高考改革只能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改。而此次改革让人期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案,是“全过程的改革”。
有论者言,高考制度包括两部分: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其实,这个“流程图”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首先,有招生计划;然后,是考试形式;接下来,是招生录取;贯穿的,是监督管理。
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能看到的部分是考试和招录;但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另两个环节同样重要。当前的改革方案,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涉及,形成了一种配套感——虽然在某些环节仍显得有些疲弱,如对突破集中录取制的探索。
改革新突破,不变教育的初心
此次改革,突破不少,评论君试着从此次高考改革方案中找出几个亮点,与大家分享。
招生计划改革,让寒门多出贵子。
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这三点,目前老百姓最关心。从根本上看,这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让寒门多出贵子,让野百合也有春天。
考试形式改革,让个性充分彰显。
此次改革确定了上海市、浙江省两个试点。两地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无疑能促进学生“学有所长”。
另外,“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今年内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也就是说,评价一名学生,不仅仅注重“考三天”,还要“看三年”。
录取机制改革,公平是根本出发点。
首先是,一直备受诟病的高考加分进一步减少。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想通过找人、作弊等方式加分的童鞋,可以省点心了。
另外就是,自主招生也要改,时间从高考前放到了高考后。而且,考生需要参加高考,分数得达标。而且,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并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严管自主招生,无疑也是为了减少其中猫腻。
类似的亮点意见中还有不少,希望此次系统性的高考改革方案,能够激起一池春水,推动更多的细化方案和意见出台。毕竟,让考生舒心,让老师放心,让家长省心,是中国教育改革永远不变的初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