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该圈养还是散养?
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看”的很紧,担心孩子这个不对那个错了,我们且称之为“圈养”。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事情,根本或从来都不过问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发挥”,我们且称之为“散...
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看”的很紧,担心孩子这个不对那个错了,我们且称之为“圈养”。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事情,根本或从来都不过问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发挥”,我们且称之为“散养”。各位家长对此有什么看法?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目前是一个孩子,还没成为父母,结合我二十二年的自身经历以及周围人的经历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应该做到:七成散养三成圈养、张弛有度。这里的散养并不是完全散养、放任不管,圈养也不是完全圈养、把孩子看得死死的。
对于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围绕孩子转圈、生活中只有孩子的父母,你们可能不知道这样做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值与感情。以下分析均基于上述情况。首先,毕竟任何人对一个人都是有一定的新鲜感的,就像夫妻双方,父母陪孩子时间过长,孩子对父母的新鲜感就会下降,感情也会跟着下降,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成年、成家后就不想见到你们、不想跟你们一起生活(尤其是儿子),因为你们已经在孩子年少时耗尽了孩子对你们的感情,孩子对你们的新鲜感远不如年幼时;其次,由于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父母与孩子两代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这同样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再者,父母长时间陪伴孩子容易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传递给孩子,时间久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容易固化、变得不灵活,因为孩子只有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不同的事情、应对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才会提升,而你们却占用了孩子过多的时间,孩子周围除了父母没几个朋友,如果这时又是那种经常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做这做那的父母,孩子更容易丧失自己想法、主动性、创造性,孩子容易变得木讷缺乏活力。所以父母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你们还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至于完全放养孩子的弊端各位父母应该都了解,网上都有,这里就不谈了。
我认为,在孩子上初中之前父母是该多陪陪孩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人格还不健全、对世界还不了解、行为习惯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需要父母的陪伴。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孩子意识和思维开始真正觉醒,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三观与处事方法,但还不成熟、也并不都是正确的,此时父母不该对孩子用一种强迫的态度,而是要起到一种指引的作用。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不强迫他这样做他改的过来吗。我知道,父母都是过来人,都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不想让孩子吃亏,这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让孩子吃点亏并不是一件坏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为孩子吃亏后他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教训与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而且吃一次亏远比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影响要深刻。这时候也一定有一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学习,怕孩子贪玩、交友不慎,其实,成绩的好坏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身边有很多那种经常通宵、上课睡觉、天天和不好好学习的人混在一起的同学,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非常好。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父母应该多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交友准则,因为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与上述能力会直接影响高中时期的成绩。感觉聊偏了哈......回到正轨,谈到指引,这是一门学问,需要父母们好好研究。
当孩子上了高中之后,父母已经管不到孩子什么了,这时候父母能做的就是多与孩子交流。在高中这个时期,孩子会经常受到升学的压力、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周围人没我努力却考的比我好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变化甚至会扭曲、抑郁,此时父母应该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孩子交流,解开孩子的心结。至于怎么与孩子交流,这也是一门学问,各位父母可以结合自己当孩子时的经历去谈。
上了大学之后,孩子已成年,三观已逐渐成熟,这时父母几乎可以完全放下孩子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一些建议、指引孩子对未来做一份规划,这份规划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最好从大一时就开始做。有的父母高瞻远瞩,会让孩子从初高中时就做规划,这个我就不谈了,毕竟没发生在我身上。
以上为我关于“孩子是该散养还是圈养”的观点。码字不易、仅做参考、不喜勿喷。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应该做到:七成散养三成圈养、张弛有度。这里的散养并不是完全散养、放任不管,圈养也不是完全圈养、把孩子看得死死的。
对于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围绕孩子转圈、生活中只有孩子的父母,你们可能不知道这样做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值与感情。以下分析均基于上述情况。首先,毕竟任何人对一个人都是有一定的新鲜感的,就像夫妻双方,父母陪孩子时间过长,孩子对父母的新鲜感就会下降,感情也会跟着下降,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成年、成家后就不想见到你们、不想跟你们一起生活(尤其是儿子),因为你们已经在孩子年少时耗尽了孩子对你们的感情,孩子对你们的新鲜感远不如年幼时;其次,由于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父母与孩子两代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这同样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再者,父母长时间陪伴孩子容易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传递给孩子,时间久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容易固化、变得不灵活,因为孩子只有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不同的事情、应对不同的情况,灵活性才会提升,而你们却占用了孩子过多的时间,孩子周围除了父母没几个朋友,如果这时又是那种经常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做这做那的父母,孩子更容易丧失自己想法、主动性、创造性,孩子容易变得木讷缺乏活力。所以父母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你们还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至于完全放养孩子的弊端各位父母应该都了解,网上都有,这里就不谈了。
我认为,在孩子上初中之前父母是该多陪陪孩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人格还不健全、对世界还不了解、行为习惯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需要父母的陪伴。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孩子意识和思维开始真正觉醒,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三观与处事方法,但还不成熟、也并不都是正确的,此时父母不该对孩子用一种强迫的态度,而是要起到一种指引的作用。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不强迫他这样做他改的过来吗。我知道,父母都是过来人,都想让孩子少走弯路、不想让孩子吃亏,这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让孩子吃点亏并不是一件坏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为孩子吃亏后他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教训与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而且吃一次亏远比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影响要深刻。这时候也一定有一些父母担心孩子的学习,怕孩子贪玩、交友不慎,其实,成绩的好坏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身边有很多那种经常通宵、上课睡觉、天天和不好好学习的人混在一起的同学,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非常好。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父母应该多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交友准则,因为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与上述能力会直接影响高中时期的成绩。感觉聊偏了哈......回到正轨,谈到指引,这是一门学问,需要父母们好好研究。
当孩子上了高中之后,父母已经管不到孩子什么了,这时候父母能做的就是多与孩子交流。在高中这个时期,孩子会经常受到升学的压力、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周围人没我努力却考的比我好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变化甚至会扭曲、抑郁,此时父母应该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孩子交流,解开孩子的心结。至于怎么与孩子交流,这也是一门学问,各位父母可以结合自己当孩子时的经历去谈。
上了大学之后,孩子已成年,三观已逐渐成熟,这时父母几乎可以完全放下孩子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一些建议、指引孩子对未来做一份规划,这份规划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最好从大一时就开始做。有的父母高瞻远瞩,会让孩子从初高中时就做规划,这个我就不谈了,毕竟没发生在我身上。
以上为我关于“孩子是该散养还是圈养”的观点。码字不易、仅做参考、不喜勿喷。
展开全部
教育孩子应该放养。
首先放养”并非“放任”
“放养”并不是不教养,有的家长把“放养”当“放任”,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打工赚钱的家长,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概不闻不问……教育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式、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都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问题儿童”。
其次,不要以孩子小为理由,原谅他身上的坏习惯。每个孩子在养成习惯前都是一张白纸,所以从头就树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他收益终身,父母也会因此而轻松很多。
爱孩子不等于替他做完所有一切。现在的教育就是父母都太保护孩子了,孩子都成了乖宝宝。日本最近出现一个新名词叫"食草男"。概括地说就是男人越来越女性化,不愿意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经不起失败挫折,老大不小了还赖着父母一起生活。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家长的"过保护"。过于保护孩子表面上看似父母在爱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操心操办。其实是在错失他成长的良机。到头来父母又开始抱怨,我们家的孩子怎么老长不大呀,这么大年纪还要我们操心啊,其实问题全部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不要怪孩子不好,而要反省一下自己。
最后,让孩子自己受挫折。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受挫折,尽己所能保护孩子。殊不知,这种不让他吃亏的保护,到头来很容易让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小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有勇气去犯错误,同时也更有勇气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挫折教育说起来简单,要带着平静的心情看待孩子遭遇失败,其实对父母的心理也是一种挑战。
首先放养”并非“放任”
“放养”并不是不教养,有的家长把“放养”当“放任”,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打工赚钱的家长,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概不闻不问……教育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式、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都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问题儿童”。
其次,不要以孩子小为理由,原谅他身上的坏习惯。每个孩子在养成习惯前都是一张白纸,所以从头就树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他收益终身,父母也会因此而轻松很多。
爱孩子不等于替他做完所有一切。现在的教育就是父母都太保护孩子了,孩子都成了乖宝宝。日本最近出现一个新名词叫"食草男"。概括地说就是男人越来越女性化,不愿意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经不起失败挫折,老大不小了还赖着父母一起生活。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家长的"过保护"。过于保护孩子表面上看似父母在爱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操心操办。其实是在错失他成长的良机。到头来父母又开始抱怨,我们家的孩子怎么老长不大呀,这么大年纪还要我们操心啊,其实问题全部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不要怪孩子不好,而要反省一下自己。
最后,让孩子自己受挫折。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受挫折,尽己所能保护孩子。殊不知,这种不让他吃亏的保护,到头来很容易让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小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有勇气去犯错误,同时也更有勇气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挫折教育说起来简单,要带着平静的心情看待孩子遭遇失败,其实对父母的心理也是一种挑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既要让她离不开你,又要放她自由。绳子在你手上,紧了,绳子会断,松了,又飞不好。在宽松的环境下,孩子有思想,有思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做事情也有条理,学习上的放松,没有压力。散养的孩子和你做朋友,圈养的孩子当你是家长。因为,你一直居高临下。要二者兼顾吧,时紧时松。个人观点: 当看到孩子走的方向有偏时,就收的紧些,制定相关策略约定执行;当看到孩子丢失信心时,就放的松些,让其充分的自由发挥; 这‘度’我们家长要把握好! 如何把握好度呢,前提是平时多关注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比如:一家三口外出游玩啦,或去看场电影啦,或下班回家后在一起说说笑话、交流下时事热点个人观点啦,等等; 总之,我们家长不论忙与不忙陪孩子。 查看原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父母教育孩子是圈养还是散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