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一历史地理政治没好好学现在暑假想补习下,求知识点总结

 我来答
枫叶荻花之北巷
推荐于2016-08-13 · TA获得超过61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8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423万
展开全部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宗法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行政权 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力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哼哼唧唧5225258
2014-07-22 · TA获得超过241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91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14万
展开全部
我可以帮你的。
追问
怎么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