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给老师送礼物,学校不能进,该怎么办急?
孩子捎进去或者快递,或者约出来,一般学校门卫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让门卫接一下,确认你来找老师,也是可以进去的。
教师:收不收礼都是负担,学校已经强调不许再送礼,家长费尽心思送礼为哪般?一位家长表示,尽管学校不让送,但是肯定还有家长送,人家送了咱不送,会显得咱们失礼。另一位家长说得更直接:“如果不送礼,我们怕老师会亏待孩子。”
扩展资料:
老师不会因为家长不送礼物而冷淡孩子。一些老师表示,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特别辅导;
有的学生成绩一般,老师会在他(她)的身上花更多的时间;有的学生虽然是后进生,可老师为了拉他(她)一把,不但要在学习上花很多心血进行辅导,还会时刻关心他(她)的生活和思想。
可以给老师打电话,约老师在校外见面。在学校内,老师也不方便收礼物。
合适的礼物:
1、摆设类。如果造型特别的水晶、瓷器等。
2、食品类。如水果篮、巧克力、葡萄酒等。
3、名家字画、古董等艺术礼品,尤其是具有一定收藏、升值价值或者应景性质的作品,比如国庆纪念画、生 肖纪念画。
4、个人用品类。如化妆品、香水、香薰油、衣服、配饰等。
5、家庭用品类。如造型别致的茶杯、烹饪用具等。
6、文化用品类。如书、唱片、文具、订书机等。
起源:
人们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
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牺牲)奉献于神灵。
也许从那时起,在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关于礼物这个概念,还有人说它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被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的庇护。
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还有人认为,最初的礼就是一种商业性质的物品的有来有往,原始的“礼尚往来”,实质上就是以礼品的赠与酬报的方式进行的产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