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必须给农民生产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就是一根理性标尺。最近,做了个调查。调查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状况、农民的社会心态、服务业的变化,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农村社会化服务任重而道远。 (一) 。 技术服务合力难成。一项技术可以致富一方百姓,农业科技应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发生器”。接受农业技术,农民喜欢现场指导和发放技术资料的方式。在技术推广上,不是农民不愿接受,而是工作合力存在问题。农业大县往往是财政穷县,乡镇一级的农技、农机、畜牧水产等工作服务部门经费堪虞,在工资无法保障的情况下(2006年,乡镇农技站人平经费只有3700多元,“既无钱养兵,又无钱打仗”,基层推广机构基本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一种状态),技术服务日显窘境,服务方式创新举步维艰,社会化普及性服务无法开展,服务缺位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形成强烈反差,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客观需要。科技含量低的农业生产必然导致农民从事种养业收入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人均年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农户,逼近温饱线,都很渴望有优良种子、种苗和技术指导,帮助其尽快致富。 信息服务张力有限。农民对农业信息主要反映有不知道向谁打听、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信息量太少等问题,客观地反映了农村社会信息的不通畅。农业信息应该是覆盖在农村社会之中的一张大网,有自上而下的传递,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良性互动才能形成社会层面的张力,为农业生产准确定位。泉湖镇农民胡有乐认为,农业信息对农民来讲,要靠农民主动去找,没有专业的服务机构,有时打听到的信息难以判断,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安排无法进行信息对接,农业生产品类与市场需求难以融合。 农资服务动力不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由于市场放开,经营自由度扩大,购买自主权分散,形成了多元化经营和不同层面需求的农资服务格局。在农资服务中,农民特别看重的是种子、种苗。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经营新的种子、种苗时,农民很希望看到示范样板才有信心进行变换品种。在选购农资时,农民只能靠经验办事,不敢冒然一试,因为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总是存在于农村社会的某个角落。经销商由于利益驱动、同行业带动、竞争性互动,经营农资只求卖出去,售后服务无从谈起,没有服务动力和积极性。特别是个体户,一旦农资出现小问题,回避矛盾,转嫁责任。农民对农资的价格偏高和质量信用度有争议,粮价涨,农资也涨,农民种养的纯收益被农资流通环节剥离一部分。 (二) 现阶段,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改善,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将温暖亿万农民。在问卷调查中,农村生活服务的重要性排序中,教育被摆在第一位,医疗卫生位居第二,而与其对应的满意度,农民群众却很难认同,出现了重要的生活服务不满意的现象,农村生活服务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 (三) 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晴雨表。对服务机构的调查,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有经营性质,也有技术推广性质,从调查情况看,农村服务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市场规范。 发展不规范。农村服务业是一个弱势行业,在培育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造成行业运作不规范,给经营性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服务方式合拍。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农民要求服务机构和人员上门服务。服务业竞争法则促进了服务方式转变,为农村社会化服务提供了一条现实的有效途径。 政府投入不足。搞好服务,经费是保障。无论在经营层面,还是在技术、公益性层面,政府都应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投入必要的经费。在影响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排序中,政府的投入位居第二。对农村经营服务业,政府应制订可操作性政策,改善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市场环境,不要只收费不规范化管理,各级政府应制订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减少人为的随意性,使农村服务业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施。而现阶段,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掣肘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农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生产关系,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还不健全,服务业发展还不规范,需要政府导向、政策导航、农民导演。 当好服务主角。政府的工作就是服务,农民的要求就是政府的工作责任,农村社会化服务需要政府统领和协调。政府服务农村社会,要一手抓技术性、公益性服务,一手抓经营性服务,使两种服务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在技术性、公益性服务层面上,乡镇一级的农技、教育、农机、医疗、畜牧水产等工作部门是主体,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经费,教育新一代,推广新种苗、应用新技术、提供新信息,成为农村经济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