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具体介绍
承德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
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乾隆皇帝赋诗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芍荷香。”山庄秀美的湖光山色,众多的琼楼玉宇,吸引了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们把山庄作为拍摄地,轰动全国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在此拍摄的。
承德烟雨楼是仿建嘉兴南湖的烟雨楼
嘉兴南湖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
乾隆六下江南,多次登烟雨楼,一再赋诗,备致赞赏,曾亲画烟雨楼图。刻石置于楼中,并照此楼的样式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青莲岛上仿建一所楼阁,亦名烟雨楼。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方形,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稍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顶层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另挂楹联“百尺
起空蒙碧涵莲岛,八方临渺弥澄印鸳湖”。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门殿西有殿三楹,名对山斋。斋北为一独立小院,白墙青瓦,有月门出入。斋南堆假山,洞府之上起六角翼亭。主楼东隔墙有殿,名青阳书屋,面阔三楹,稍间窄,开间大,成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是清帝的书房之一。书屋南有方亭名“朗润”,北有八角亭称“小友佳住”。
烟雨楼布局紧凑,庭院古松挺拔,庄严;院外遍植荷、苇、蒲、菱,素淡,庄严、素淡形成对比。附属建筑设计颇见匠心,一高一低,一远一近,一洞一院,一山一水,既调剂了精神气氛,又丰富了整体内容。假山洞府给青莲岛以幽静;翘檐松枝赋烟雨楼以飞动;白墙月门增添秀气;回廊曲径表现含蓄。山雨迷蒙、风卷云低之时,烟雨楼湖山尽洗,雨雾如烟,水空一色,天地无分。或遇雨后夕霞,水鸭当空旋飞,游者自然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供长天一色”诗句,此时此地虚无漂渺,犹如仙境。尤其是山雨迷蒙的时候,烟雨楼笼罩在雨雾烟云之中,宛若仙山琼阁,充满了神奇缥渺之美。烟雨楼是中路风景线的结景,北望湖光山色为余韵。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方形,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稍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顶层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另挂楹联“百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方形,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稍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顶层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另挂楹联“百尺
起空蒙碧涵莲岛,八方临渺弥澄印鸳湖”。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门殿西有殿三楹,名对山斋。斋北为一独立小院,白墙青瓦,有月门出入。斋南堆假山,洞府之上起六角翼亭。主楼东隔墙有殿,名青阳书屋,面阔三楹,稍间窄,开间大,成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是清帝的书房之一。书屋南有方亭名“朗润”,北有八角亭称“小友佳住”。
烟雨楼布局紧凑,庭院古松挺拔,庄严;院外遍植荷、苇、蒲、菱,素淡,庄严、素淡形成对比。附属建筑设计颇见匠心,一高一低,一远一近,一洞一院,一山一水,既调剂了精神气氛,又丰富了整体内容。假山洞府给青莲岛以幽静;翘檐松枝赋烟雨楼以飞动;白墙月门增添秀气;回廊曲径表现含蓄。山雨迷蒙、风卷云低之时,烟雨楼湖山尽洗,雨雾如烟,水空一色,天地无分。或遇雨后夕霞,水鸭当空旋飞,游者自然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供长天一色”诗句,此时此地虚无漂渺,犹如仙境。尤其是山雨迷蒙的时候,烟雨楼笼罩在雨雾烟云之中,宛若仙山琼阁,充满了神奇缥渺之美。烟雨楼是中路风景线的结景,北望湖光山色为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