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作者看到了什么悟出了这个哲理

 我来答
小高清呀
高粉答主

2020-10-1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小高清呀
采纳数:678 获赞数:15237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扩展资料: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

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zdjmike
2015-05-13 · TA获得超过3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通亮且亲切的奇异果2
高粉答主

2020-11-1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45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雕雕刻刻柳痕新7951
推荐于2017-11-27 · TA获得超过25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6万
展开全部
人身处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的观念和结果会不一样,只有跳出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能真正认识到全面客观的事物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童童0412
2019-05-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6
展开全部
不要只看局部,要全面看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