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与这篇论文有关的参考文献 很急很急 谢谢了
展开全部
探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工商管理学院05级 巫竞盛 倪力文 黄京霞
内容提要: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农村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做简要探讨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 荣辱观 新农村建设 思想意识
一、引言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讲话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表达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在现代化之路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它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是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风貌,构筑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7月,实践队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追求学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前往台州组织开展社会暑期实践活动。结合实践情况,现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谈几点认识。
二、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和是非观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非、善恶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相信这种文化和是非观念一旦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层面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解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的经济要求,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培育新型农民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必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向。新农村建设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就会迷失方面,最终农村经济建设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需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内部潜力和外部支持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发扬农村先进文化,努力培育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充分认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要切实加以改变。以下涉及到与荣辱观有关的内容进行具体探讨分析:
(一)理论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新农村相关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对新农村涵义认识的偏差。有的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有的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软件建设;(2)对新农村政策认识的偏差。一些村中的许多群众还存在着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事的模糊认识。农民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工作的广泛性不够;(3)对建设过程认识有偏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历史过程。有些同志对开展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农村建设的主动精神和紧迫感。
(二)农民素质偏低,培训意识缺乏
农村居民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8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表示: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而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教育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未来的农业生产,不仅面临具有基本农业生产技能的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对农村广大农民开展义务农业技能的培训,鼓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农村去,加速推进建立新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机制。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整个农村的农民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必须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来充实资金来源。但在当前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还承担着社区内部的教育、卫生、治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公共公益事业开支,社会负担沉重,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资金瓶颈制约。据统计: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农户每年的医疗支出约占农户全部支出的10%等,在中国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讲,根本难以在资金上对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强有力的支撑。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要承担较多的义务,其主要表现在:(1)义务教育环节薄弱,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2)农村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农村饮用水问题,目前仍有12.48%的农村人口没有饮用自来水,另据有85%以上的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3)人居环境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乱丢,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4)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医疗费用巨额支出,据了解:农户每年的医疗支出约占农户全部支出的10%。
四、加强社会荣辱观,推动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农民问题,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二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一)加强荣辱观教育,创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诚信,既是品格,素质和能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如此,我们各级政府除了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外,还要教育好广大农民群众信守承诺,讲求信用。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人处世之本,也是经商之本;不仅是改革开放之本,也是发展进步之本;不仅是治军治政之本,也是治国治家之本。因此,在全社会开展社会荣辱观教育,不仅有利于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也牢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德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荣辱观教育,坚持服务人民的态度。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群体的嘉奖,这就是一个人都需要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因此,加强荣辱观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是社会的一项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党员必须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
(三)加强荣辱观教育,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健康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需要各种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监督,以建立各种正常的秩序,使人们能够顺利地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达成一种普遍认同的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形成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阶段,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社会的和谐,不仅包括经济的和谐、政治的和谐,还包括生态的和谐,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铺张浪费更可怕,环境污染更恶化,生态破坏更严重。这一切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人们无视自然保护以及漠视生态和谐所造成的恶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扬和谐发展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有序发展。
五、结语
总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关系全局战略性工程,又是一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工程。我们在实践中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相信一定会在发展中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工商管理学院05级 巫竞盛 倪力文 黄京霞
内容提要: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农村建设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做简要探讨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 荣辱观 新农村建设 思想意识
一、引言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讲话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表达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在现代化之路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它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是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风貌,构筑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7月,实践队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追求学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前往台州组织开展社会暑期实践活动。结合实践情况,现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谈几点认识。
二、荣辱观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和是非观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非、善恶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相信这种文化和是非观念一旦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层面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解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的经济要求,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培育新型农民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必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向。新农村建设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就会迷失方面,最终农村经济建设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需要正确处理好农村内部潜力和外部支持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发扬农村先进文化,努力培育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充分认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要切实加以改变。以下涉及到与荣辱观有关的内容进行具体探讨分析:
(一)理论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新农村相关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对新农村涵义认识的偏差。有的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有的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软件建设;(2)对新农村政策认识的偏差。一些村中的许多群众还存在着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事的模糊认识。农民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工作的广泛性不够;(3)对建设过程认识有偏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历史过程。有些同志对开展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农村建设的主动精神和紧迫感。
(二)农民素质偏低,培训意识缺乏
农村居民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8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表示:在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而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教育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未来的农业生产,不仅面临具有基本农业生产技能的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对农村广大农民开展义务农业技能的培训,鼓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农村去,加速推进建立新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机制。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整个农村的农民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必须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来充实资金来源。但在当前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还承担着社区内部的教育、卫生、治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公共公益事业开支,社会负担沉重,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资金瓶颈制约。据统计: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农户每年的医疗支出约占农户全部支出的10%等,在中国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讲,根本难以在资金上对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强有力的支撑。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要承担较多的义务,其主要表现在:(1)义务教育环节薄弱,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2)农村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农村饮用水问题,目前仍有12.48%的农村人口没有饮用自来水,另据有85%以上的农户没有使用无害化厕所;(3)人居环境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乱丢,生活用水自然排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4)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医疗费用巨额支出,据了解:农户每年的医疗支出约占农户全部支出的10%。
四、加强社会荣辱观,推动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将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价值观支撑和伦理道德保证。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农民问题,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二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一)加强荣辱观教育,创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诚信,既是品格,素质和能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如此,我们各级政府除了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外,还要教育好广大农民群众信守承诺,讲求信用。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人处世之本,也是经商之本;不仅是改革开放之本,也是发展进步之本;不仅是治军治政之本,也是治国治家之本。因此,在全社会开展社会荣辱观教育,不仅有利于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也牢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德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荣辱观教育,坚持服务人民的态度。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群体的嘉奖,这就是一个人都需要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因此,加强荣辱观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是社会的一项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党员必须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
(三)加强荣辱观教育,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健康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需要各种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监督,以建立各种正常的秩序,使人们能够顺利地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达成一种普遍认同的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形成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阶段,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社会的和谐,不仅包括经济的和谐、政治的和谐,还包括生态的和谐,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铺张浪费更可怕,环境污染更恶化,生态破坏更严重。这一切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人们无视自然保护以及漠视生态和谐所造成的恶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扬和谐发展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有序发展。
五、结语
总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关系全局战略性工程,又是一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工程。我们在实践中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相信一定会在发展中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