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过的第一个感觉很神奇的历史故事,尽管实际上借箭的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借箭的过程也没有那么精彩,但是我这里还是想说一说《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
甭管历史上什么样子,《三国演义》里最出彩的人物无疑是诸葛亮,连鲁迅先生都说“孔明多智而近妖”。诸葛亮从被刘备请出山开始就是那么的光芒万丈,后来到了吴国,面对大都督周瑜,这可是人中龙凤啊,诸葛亮的表现明显就是处处压周瑜一头。在小说里,前期的诸葛亮永远都是那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而周瑜则是一个妒贤忌能的小人。说句实在话,孔明在吴国的时候,他的表现的确十分耀眼,但是如果不是小说,而是实际情况的话,诸葛亮估计早就挂了。首先他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其次明知道人家的大都督周瑜气量狭窄,偏偏还要一次次招惹他。也就是周瑜还算个讲究人,还是有底线的,不然他直接找人把诸葛亮暗杀了,看他还怎么足智多谋。不过作者偏爱诸葛亮,在他一次次打脸周瑜后都安然无恙,还把周瑜给气死了,实在是偏爱的有点过分啊。
草船借箭这事也是诸葛亮招惹周瑜惹出来的,周瑜这时候已经对诸葛亮忍无可忍了,因为诸葛亮太聪明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恐怕以后对吴国不利,准备找个借口杀掉诸葛亮。他就借口询问跟曹操打仗之事,诸葛亮说用箭最妙,周瑜就说那好你十天给我督造十万支箭出来。诸葛亮一个外人在吴国,想在十天造十万支箭,只要周瑜这个大都督稍微示意一下手下,诸葛亮肯定毛都造不出来,到时候就可以以贻误军机的大罪处死他。可是诸葛亮似乎早就算好了一般,说我哪里用十天,三天就够了。周瑜虽然吃惊,却觉得诸葛亮吹牛,正好借机杀死他。
然而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找鲁肃借了二十只船,上面扎满了草人,跑到曹操跟前,来了一出草船借箭,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十几万只箭,周瑜知道后都不得不感叹一句神人,杀他的心思更重了。
草船借箭,其实是一个诸葛亮跟周瑜斗法的故事,鲁肃是个中间人,曹操最倒霉,充当了工具和被利用对象。其实看诸葛亮跟周瑜斗法,次次诸葛亮占据上风,最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已经把周瑜看得透透的,而周瑜却始终摸不清诸葛亮的底,所以周瑜才一次次急着想杀诸葛亮。
不得不说,早期的诸葛亮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神人,他不但足智多谋,而且识人很准。草船借箭可以成功,鲁肃的功劳不小,因为是鲁肃把一切工具借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借之前还特意叮嘱一定不能告诉周瑜。这鲁肃是东吴的大臣是周瑜的人,为何这次偏偏要帮诸葛亮呢,诸葛亮凭什么笃定鲁肃肯定不会泄密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很早就看出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草船借箭这事的导火索是诸葛亮在鲁肃面前说穿了周瑜利用蒋干实施的反间计,鲁肃把这话写给周瑜,引来周瑜忌惮,所以才更想杀诸葛亮。对这事,鲁肃是有责任的,凭借鲁肃的性格,肯定会感到内疚。诸葛亮就是利用鲁肃的内疚之情,大胆再次告诉鲁肃自己需要的东西,果然这次鲁肃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算是算对了,成功躲过一劫。
然而,我一直有个疑惑,诸葛亮是如此聪明,在吴国与周瑜斗法每次都料敌在先,完美躲过每一次的致命攻击。凭借他的才智,他应该很清楚当时的处境和周瑜为人,为何偏偏非要锋芒毕露,招惹周瑜呢,除了彰显蜀刘的存在感,是不是有意就想气周瑜呢?因为周瑜在吴国的地位太重要了,少了周瑜,吴国实力会大打折扣。也许诸葛亮早就算到多气气周瑜,就算气不死他,也可以把他气个重病缠身,可以减少一大威胁。
再来看周瑜,周瑜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真是对诸葛亮嫉恨到几点。草船借箭也确实看出周瑜如果玩阴谋的话,根本不够看。比如当时诸葛亮十分痛快的把十天工期压缩到三天,周瑜就没有好好想想嘛,事出反常必有妖呀,可惜他没有什么多余想法。从个人角度来说,周瑜的嫉恨确实格调不高,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周瑜的嫉恨却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么厉害的人不能为己所用,以后肯定是个大麻烦。在他内心之中,恐怕一直有争强之心,总想着也算计一把诸葛亮,可是事与愿违,最后反而自己被气死。在我看来,如果真的出于国家层面考虑,就不要去想什么道德约束和个人名声,直接杀掉就好了,一劳永逸啊。可惜周瑜顾虑太多,私心太重,诸葛亮就是瞅准这一点,所以一次次逃脱。
草船借箭是文学作品里面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整个过程可以用神迹来形容,在现实里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不过这个故事里展现的人心却是很真实的,诸葛亮可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算准了天气,更是因为他算准了人心:周瑜、鲁肃、曹操,一切都在他的预想之中。而周瑜则是个可怜人,一次次充当诸葛亮的配角,永无出头之日。
甭管历史上什么样子,《三国演义》里最出彩的人物无疑是诸葛亮,连鲁迅先生都说“孔明多智而近妖”。诸葛亮从被刘备请出山开始就是那么的光芒万丈,后来到了吴国,面对大都督周瑜,这可是人中龙凤啊,诸葛亮的表现明显就是处处压周瑜一头。在小说里,前期的诸葛亮永远都是那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而周瑜则是一个妒贤忌能的小人。说句实在话,孔明在吴国的时候,他的表现的确十分耀眼,但是如果不是小说,而是实际情况的话,诸葛亮估计早就挂了。首先他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其次明知道人家的大都督周瑜气量狭窄,偏偏还要一次次招惹他。也就是周瑜还算个讲究人,还是有底线的,不然他直接找人把诸葛亮暗杀了,看他还怎么足智多谋。不过作者偏爱诸葛亮,在他一次次打脸周瑜后都安然无恙,还把周瑜给气死了,实在是偏爱的有点过分啊。
草船借箭这事也是诸葛亮招惹周瑜惹出来的,周瑜这时候已经对诸葛亮忍无可忍了,因为诸葛亮太聪明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恐怕以后对吴国不利,准备找个借口杀掉诸葛亮。他就借口询问跟曹操打仗之事,诸葛亮说用箭最妙,周瑜就说那好你十天给我督造十万支箭出来。诸葛亮一个外人在吴国,想在十天造十万支箭,只要周瑜这个大都督稍微示意一下手下,诸葛亮肯定毛都造不出来,到时候就可以以贻误军机的大罪处死他。可是诸葛亮似乎早就算好了一般,说我哪里用十天,三天就够了。周瑜虽然吃惊,却觉得诸葛亮吹牛,正好借机杀死他。
然而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找鲁肃借了二十只船,上面扎满了草人,跑到曹操跟前,来了一出草船借箭,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十几万只箭,周瑜知道后都不得不感叹一句神人,杀他的心思更重了。
草船借箭,其实是一个诸葛亮跟周瑜斗法的故事,鲁肃是个中间人,曹操最倒霉,充当了工具和被利用对象。其实看诸葛亮跟周瑜斗法,次次诸葛亮占据上风,最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已经把周瑜看得透透的,而周瑜却始终摸不清诸葛亮的底,所以周瑜才一次次急着想杀诸葛亮。
不得不说,早期的诸葛亮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神人,他不但足智多谋,而且识人很准。草船借箭可以成功,鲁肃的功劳不小,因为是鲁肃把一切工具借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借之前还特意叮嘱一定不能告诉周瑜。这鲁肃是东吴的大臣是周瑜的人,为何这次偏偏要帮诸葛亮呢,诸葛亮凭什么笃定鲁肃肯定不会泄密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很早就看出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草船借箭这事的导火索是诸葛亮在鲁肃面前说穿了周瑜利用蒋干实施的反间计,鲁肃把这话写给周瑜,引来周瑜忌惮,所以才更想杀诸葛亮。对这事,鲁肃是有责任的,凭借鲁肃的性格,肯定会感到内疚。诸葛亮就是利用鲁肃的内疚之情,大胆再次告诉鲁肃自己需要的东西,果然这次鲁肃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算是算对了,成功躲过一劫。
然而,我一直有个疑惑,诸葛亮是如此聪明,在吴国与周瑜斗法每次都料敌在先,完美躲过每一次的致命攻击。凭借他的才智,他应该很清楚当时的处境和周瑜为人,为何偏偏非要锋芒毕露,招惹周瑜呢,除了彰显蜀刘的存在感,是不是有意就想气周瑜呢?因为周瑜在吴国的地位太重要了,少了周瑜,吴国实力会大打折扣。也许诸葛亮早就算到多气气周瑜,就算气不死他,也可以把他气个重病缠身,可以减少一大威胁。
再来看周瑜,周瑜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真是对诸葛亮嫉恨到几点。草船借箭也确实看出周瑜如果玩阴谋的话,根本不够看。比如当时诸葛亮十分痛快的把十天工期压缩到三天,周瑜就没有好好想想嘛,事出反常必有妖呀,可惜他没有什么多余想法。从个人角度来说,周瑜的嫉恨确实格调不高,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周瑜的嫉恨却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么厉害的人不能为己所用,以后肯定是个大麻烦。在他内心之中,恐怕一直有争强之心,总想着也算计一把诸葛亮,可是事与愿违,最后反而自己被气死。在我看来,如果真的出于国家层面考虑,就不要去想什么道德约束和个人名声,直接杀掉就好了,一劳永逸啊。可惜周瑜顾虑太多,私心太重,诸葛亮就是瞅准这一点,所以一次次逃脱。
草船借箭是文学作品里面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整个过程可以用神迹来形容,在现实里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不过这个故事里展现的人心却是很真实的,诸葛亮可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算准了天气,更是因为他算准了人心:周瑜、鲁肃、曹操,一切都在他的预想之中。而周瑜则是个可怜人,一次次充当诸葛亮的配角,永无出头之日。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和学习,这样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面前从容自若地应付。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了解对手的脾气秉性,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令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说:“ 我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哈哈大笑。周瑜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诸葛亮便让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的两边扎上稻草人。
鲁肃老拜见诸葛亮的时候,前面两天都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让敌军误以为是周瑜前来偷袭,但是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环境,了解敌人的脾气秉性,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草船借箭》的故事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令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说:“ 我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哈哈大笑。周瑜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诸葛亮便让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的两边扎上稻草人。
鲁肃老拜见诸葛亮的时候,前面两天都没有任何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让敌军误以为是周瑜前来偷袭,但是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环境,了解敌人的脾气秉性,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周瑜的忌妒不可取,曹操的多疑不可取,诸葛亮的虽是博古通今值得学,其实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这样为人处世不会幻得幻失,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真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做事要成功,一定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做好准备工作。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五年级语文下册2单元:草船借箭,这则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