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的制片策略
黄百鸣先生回忆说:“当年新艺城的影片,在《最佳拍档》大破纪录之后,后来拍摄的电影都是大卡士、大场面、大洒金钱。” 笔者认为,新艺城的制片策略,除了这“三大”之外,或许还可以加上“一高”,即高科技。
大投资制片策略
先说大投资。《滑稽时代》和《欢乐神仙窝》均为低成本电影。作为公司创业作的这两部影片虽然都盈利了,但新艺城并没有满足,而是“决定增产,增添人手,大展拳脚”。于是请徐克执导了《鬼马智多星》。与当时香港盛行的民初装烂衫戏截然不同,《鬼马智多星》非常洋化,布景与服装华美而亮丽(该片的美术指导是张叔平),给观众耳目一新桐尘的感觉。该片大获成功,并“使摩登豪华的流线型喜剧蔚然成风”。同年,新艺城又集合了当时公司几乎所有的资金,投拍了高成本的《最佳拍档》。此后,新艺城的影片几乎都是大投资,针对的是主流市场。也许与大投资的制片策略有关,在打斗场面中,新艺城都市动作喜剧中的人物经常表现出强烈的破坏欲,毁坏财物时毫不心疼。就主观动机而言,这或许是新艺城要把钱“砸”在明处。就客观效果而言,上世纪80 年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香港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毁坏财物的动作性场面,可以让观众宣泄内心的焦虑,排解精神的压力。
大场面制片策略
其次,大场面。上世纪80 年代,电视早已普及。为了确立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与电视争夺观众,世界谨悔商业电影采取的重要对策之一,是充分利用大银幕的优势,展示各种壮观场面,向观众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和电视荧屏上难以看到的视觉奇观。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在《最佳拍档》系列等众多影片中,新艺城也设计了大爆炸、多车相撞、直升飞机追快艇、汽车在楼顶之间飞跃等大场面,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
与大场面相关的一个做法是赴国外取景,把影片的叙事空间扩展到世界各地,将异国他乡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作为文化奇观,增加影片的卖点,也使影片在香港之外的市场具有跨文化的亲和力。1981 年,《最佳拍档》将叙事空间拓展到威尼斯。1983 年,《专撬墙脚》在西班牙拍外景,《英伦琵琶》全片都在英国拍摄。这三部影片的票房都不俗。尝到甜头后,1984 年,《最佳拍档女皇密令》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处拍外景;1985 年,《开心乐园》到泰国去拍外景;1986 年,《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在新西兰拍外景,《卫斯理传奇》也拉着大队人马远赴尼泊尔取景……美国伊利诺依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电影学教授DavidDesser 指出:“在上世纪80 年代,我们看到香港自身近乎全球化的过程,不仅作为一个确定了的经济力量,而且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电影业,这表现于在当代背景下对异国外景地的使用明显增长了”。可以说,新艺城致力于制作一种亚洲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化)的电影。新艺城的一些影片还组建了国际化的制作团队。例如《最佳拍档》和《小生怕怕》请外国专家担任特技指导;《最佳拍档之大显神通》、《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新最佳拍档》等片则有外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
大卡士制片策略
再说大卡士。香港的明星制度在50~60 年代初具雏形,在李小龙的时代(上世纪70 年代初)趋于成熟。新艺城公司刚成立时,财力并不雄厚。但在拍《最佳拍档》时,就花200 万港币的巨资请当时影坛和歌坛的天皇巨星许冠杰主演(那时在香港,100 万港币已可拍一部电影),并启动了造星工程,影片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许冠杰进行设计。接着,《难兄难弟》是“大堆头演出”,由石天、吴耀汉、钟楚红、林子祥、泰迪罗宾、张艾嘉、麦嘉、谭咏麟、徐克、曾志伟组成全明星阵容。《最佳拍档女皇密令》更邀请了曾扮演詹姆斯· 邦德的好莱坞巨星肖恩· 康纳利和李察· 基尔演出!此后,《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龙虎风云》、《监狱风云》、《新最佳拍档》和《阿祥轮正郎的故事》等片分别请许冠杰、周润发、张国荣、梁家辉、张学友等一线大明星主演。
广义的卡士(英文cast 的音译,原意为演员阵容)还包括导演和其他制作人员。新艺城重用过吴宇森、刘家良、徐克、梁普智、翁维铨、林岭东、于仁泰、程小东、杜琪峰等众多大导演,顾嘉辉、罗大佑等杰出的音乐人,以及其他多种人才。大卡士提升了影片的质量和票房号召力。
高科技制片策略
最后来看高科技。新艺城重视“引入外国科技来补自己技术之不足” ,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制作电影。早在拍摄《最佳拍档》时,新艺城就请国外专家负责汽车特技、风筝特技和钢线特技。此后,在《最佳拍档大显神通》和《倩女幽魂》等片中,新艺城又不断运用各种高科技,使影片更具现代感。新艺城还善于在技术方面“师夷之长”。1982 年,新艺城大手笔花百万港币,请好莱坞特技化妆大师汤沙云尼到香港来为《小生怕怕》做特技化妆,新艺城则派助手协助(实际上是偷师)。如今,这些助手都已是香港响当当的特技化妆大师了。新艺城的这种偷师策略,对徐克或许不无启迪。一年后,在执导《新蜀山剑侠》时,徐克也聘请了好莱坞的专家担任特技顾问,并且也通过偷师,培养出了香港本土的一批电影特技人才。
制片策略评价
新艺城“三大一高”的制片策略是对邵氏公司上世纪60 年代“大投资,拍大片,赚大钱”这一经营理念的发展,也是对好莱坞高投入、高产出的制片策略的借鉴。然而,新艺城有时沉迷于场面的宏大和热闹,而忽视情节的逻辑性和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好莱坞则重视这些);对高科技的运用也较为肤浅,往往只做表面文章,重视影片外表的光鲜、亮丽、新颖、时尚,而缺乏长远的规划和长线的投资。
2024-05-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