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的中国航空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1)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AVIC2)是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分拆而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则是1993年在对原航空航天部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组建的。当时,航空航天部被分拆为两个公司:分管飞机研制的AVIC和分管火箭/导弹研制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AVIC I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AVIC II所属企业主要研制攻击机、直升机和运输机。
中国航空业在解放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是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全系列航空军品的企业之一,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关产品配套比较齐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ARJ21已经进入了组装阶段,并且获得了70架份的初期定单。西飞生产的支线飞机“新舟60”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成飞生产的“枭龙”已经出口到巴基斯坦,“歼-10”三代战斗机性能超过美国的三代战斗机“F-16B”,给国际航空界带来较大震动。
哈飞的直升机取得了较大发展,从之前的参与分包,到整体组装,参与新直升机的全方位研发。哈航集团还参与了巴西航空合资生产支线飞机ERJ145项目,在国内获得了数量巨大的购买定单。
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航空业的不足。中国的民机市场几乎被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西航空等国外航空业巨头所占据,仅邮政运输、军用运输机等有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航空产品。中国仍然无法完成大型客机的研制,因此仅仅是大量参予国际航空转包业务。即使是转包业务,无论是参与深度还是业务量和日本航空企业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军方的航空产品装备仍然是50-60年代的产品,正着手装备第三代(80年代后产品)航空产品,开始研制第四代航空装备。美国是国际航空产业的领航者,美国部队主要装备的是第三代航空产品,开始装备第四代产品。
显然,中国的航空军品业务同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一航作为中国的固定翼飞机生产企业,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霹雳5、霹雳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同时,一批新一代、高水平的航空武器重点装备,如枭龙新型歼击机、山鹰高级教练机取得良好市场效果。民用飞机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地获得尽可能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所载信息之精确性和完整性。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AVIC1)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2个,共有员工24万人,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进型和新舟60,并与国外合作生产了大型干线飞机;小型通用飞机有EV-97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经进入总装阶段,获得70架份定单。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共上千种产品。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勘察设计与承包、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下面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要下属企业以及主要产品图。中航集团的组织结构图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未来整合上市的主要路径,我们将在下面详细分析可能的整合结果。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拥有工业企业、研究院所和其他企事业成员单位共78个,拥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国内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权,和中航一集团分别持有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50%股份。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主要以研制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为主,同时经营航空产品的国际转包业务。民品主要有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燃气轮机、风力发电;纺织、制药、医疗、环保设备及其它非航空产品。另外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航空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项目。
50年来,所属企业累计生产各种飞机6250架(其中含直升机708架)、航空发动机23800台、战术导弹10006发,并生产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年产汽车数量已达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科研生产基地,并开发生产了摩托车以及其它各种民品。改革开放以来,中航二集团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巴基斯坦合作研制K8飞机,中国、法国、新加坡合作研制EC120直升机,中国、巴西合资生产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项目均获得成功,K8飞机、Y8飞机、Y12飞机、Z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批量出口多个国家。
下面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主要下属企业以及主要产品图,考虑到中航科工的特殊地位,我们将其分列出来,以便我们随后对其整合上市路径进行详细分析。 主要包括运-8、运9、运12系列中小型运输机,MA60支线客机,正在研发的ARJ21支线客机,以及轻型直升机Z-9,中型直升机Z-8、Z-11等。从市场情况来看,MA60主要通过外援项目销往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市场定单有限。运-8主要通过军方购买,民用市场也非常有限。
中国生产的Z-9轻型直升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主要覆盖武装直升机、武警、边防、消防、救援等。
中国民机制造业具有战略性变化的事情应该是中国政府将大型客机研制项目作为未来发展专项提出,并通过国务院的发展立项。同时,空客公司将在天津建设空客飞机的总装线,这表明世界航空巨头对中国航空工业转包业务发展水平的认可,也给中国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中国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垄断了干线客货运市场,支线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机所覆盖。 国内转包市场,95%以上由中航一集团以及二集团所属企业占据,2005年,国内航空制造业转包市场大约2亿美元的总额中,其中一航占到了11284万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36.2%,一航所属企业中,西飞、成飞、沈飞和上飞分别承担了31%、22%、22%和25%,即分别为3514万美元、2490万美元、2507万美元和2773万美元。中航二集团涉足转包业务的企业主要有成发科技、哈飞股份以及洪都航空等,05年分别为4900万美元、3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总计约有7200万美元的转包规模。
另一方面,尽管在转包额度上中国逐渐获得了更高一些的比重,但在转包业务类型上,中国所获得的定单还主要是停留在加工、维修以及检查(MRO)等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业务上,因此产品的附加值一般也不高。数据显示,日本从美国所获得的航空制造业转包合同大约是中国从美国获得转包合同的50倍,是印度的200倍。
由于目前国内转包业务还大多只是部件来图来样加工等提供部件的服务,同时批量化程度还不高,需要分担较大的研发、设计等费用,因此该业务的平均毛利润大约在12%左右。 截止2005年,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仍是基于50年代苏联技术研制的战斗机,其中数量最多的是J-6。80年代初,中国停止制造J-6,但直到成飞仍在制造服役数量仅次于J-6的J-7,该机基于苏制米格-21设计,中国仍在研制J-7的各种改进型。J-7的发动机、航电设备、载油量和武器系统性能已有大幅度提高。如最新型号的J-7换装了由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研制的WP一13涡喷发动机,功率比原来使用的苏制发动机提高了15%。这种新型J-7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航程相当于早期型的两倍,并能携带较先进的PL一8/9格斗导弹。然而,由于气动外形没有大的变化,其空中机动性能、武器携载量不及F一16等第三代战机,且未装备精确对地打击弹药或超视距空空导弹。
中国空军自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现代化进程以来,最重要的就是从俄罗斯购买苏霍伊Su-30MKK飞机。装备了俄罗斯Phazotron设计局的ZHUK M-E雷达后,Su-30MKK飞机就成为中国空军中最先进的飞机。Su-30MKK具有结构设计先进和一机多用特点。除空战外,Su-30MKK还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雷达、指挥控制中心、地空导弹、海上目标。此外,它还能完成预警指挥机的任务,能同时引导4架同型号飞机或Su-27系列飞机作战。沈飞获得俄罗斯的生产许可批量生产该型飞机,并装备部队。该机型的国产化称号为J-11B。从相关的猜测信息看,中国已经装备了上百架该系列飞机。
市场关注的新一代战机J-10经过20年的发展定型,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该飞机由成飞研制,也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从性能上看,J-10飞机同美国第一种可以挂载AIM-120主动雷达导弹的F-16 Block 30类似。中国可能在J-10上使用矢量发动机并且增加其隐身性。由于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并且装备了国产发动机,因此在军方和政府得到高度认可,我们估计未来将成为中国空军装备的主要力量之一。
西飞研制生产的飞豹是自主研发的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FBC-1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带气动扭转,翼根带填角。斜定轴全动中下平尾,大后掠单垂尾,单腹鳍。两侧进气,蜂腰形机身,动力装置为两台中国自行研制的MK-202涡轮风扇发动机,可提供1万公斤力的推力。FBC-1的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海攻击任务,并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该机可用于攻击敌方战役纵深目标,也可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还可以执行远程截击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等攻击任务。FBC-1具有较先进的武器火控系统,据悉,“飞豹”歼击轰炸机的雷达搜索范围为150公里,射控雷达范围为100公里,与国内的同类飞机相比,该机具有活动半径大,攻击威力强,突防性能优良,载弹量大,航程远,强调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等特点。改机型已经完成了对海军的装备,开始在中国空军中进行装备。
中国空军武器装备由于中国空军的具体装备数量无法获得,因此我们只能使用国外市场分析数据进行定性的分析。我们取得了美国兰德和亚洲防务年鉴中的中国空军装备数据。(该数据为国外猜测数据,可能同实际数据有相当大的差异。)
根据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装备的战机主力仍然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产品。尽管歼-8改进型和歼-7改进型属于第三代战机,但是在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同标准的三代战机-美国的“F-16”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第二、中国新研制的三代战机,例如歼-10、歼-11以及飞豹等产品已经开始在部队装备,但是占比仍然较低。第三、在美欧开始装备第四代战机的压力下,中国将进行第四代战机的研制。相关消息称,中国已经开始了前期的相关工作。
根据以上几点,尽管我们无法预测中国未来军机的需求量,但是未来军需增长将是相当的快速。这个增长主要包括更新换代需求,开发第四代战机对原型机的需求。从相关军迷网获得情况来看,中国正在大力装备新一代战机,这和我们推断的情况也基本一致。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国防军工企业在投资体制和军方采购体系方面的变革,这对于一直处于半计划状态的军工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认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市场发展前景,都将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关信息表明,所有的航空产品需求未来都将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世界市场还是中国市场。
我们认为中国航空行业未来将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航空企业之间的资产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大差异,需要甄别航空企业具体的情况。我们随后将发出具体公司的详细投资报告。 上面我们将航空工业的企业情况,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我们做一个简单小结。
首先,中国航空工业由航空一集团和二集团构成,分别制造固定翼飞机和螺旋翼飞机。除武装直升机和少量军用运输机外,一航集团生产所有军用飞机。而在非航空业务方面,二航的汽车业务在市场上规模更大。
第二,我们详细列出了整个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内容,这对于我们随后的整合推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航空力量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我们的航空发展水平和欧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显得相当的落后。
第四,中国航空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市场发展前景,都将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五,未来的世界航空市场将快速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整合推演由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等事宜需要多种因素促成,因此我们试图从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资银行操作的角度对航空业的整合进行沙盘推演。需要提示的风险是:该推演只是我们认为可能的方式,我们并没有与相关公司进行核实,最后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有较大差异,甚至集团公司不进行任何整合行为。
2021-08-1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