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炸弹的类型
1.核电磁脉冲弹 核电磁脉冲弹利用核爆产生电磁场。核爆产生的γ射线和X射线以光速由爆点向四周辐射,与空气中的氧和氟原子撞击产生电子,形成强大的电磁场,也就是电磁脉冲。
电磁脉冲在扩散的过程中,会在一瞬间发出最强的能量,并以光速扩散,因此在其影响范围内任何未加保护的电子设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电磁脉冲能量,将很快达到熔点。因此,上千千米内的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将失灵,甚至烧毁。美国军方在1958年的一次氢弹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了核电磁脉冲的“奇特效应”,随即组织人员深入研究,并把核电磁脉冲作为第三代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着手研发弱核爆电磁脉冲弹。
弱电磁脉冲弹通常指核当量约为1000吨或更低的(内爆式)核弹。它可用弹道导弹发射到目标区上空距地面约40千米的平流层引爆,在目标区地球表面300千米范围内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冲击波,产生的电场强度为34000~1000伏特(由中心到边缘),使电子设备内部的晶体管、二极管、集成电路、逻辑电路、微处理器等元件和组件因瞬间超载而短路。虽然这些电子设备的外部仍完好无恙,但内部已被永久性损坏。
另外,核电磁脉冲对其影响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会产生长达1小时以上的干扰(大于300兆赫的超高频通信可避免干扰)。由于1000吨当量的核弹头在 40千米高的平流层爆炸所产生的高温火球不会到达地面,微量的辐射尘埃会被阻挡在平流层,不会立即降下来,因此属于相对的“干净核爆”。这也是美国研发弱核电磁脉冲弹的重要原因。但控制弱核电磁脉冲弹的爆炸高度极为重要,高度过低会伤及地面的人员,过高则达不到应有的杀伤效果。
弱核武器也是核武器,在使用上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美军长期以来一直试图研制一种非核的高能电磁脉冲武器,用于常规战争。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美军便通过研制一系列特殊装置,把普通炸弹的化学能转化成为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能量。因此,现在人们所说的电磁脉冲弹通常是指非核电磁脉冲弹。
2.非核电磁脉冲弹 关于非核电磁脉冲弹的基本原理,国外资料最早介绍的是利用高爆炸药产生的爆轰压力,迅速地压缩磁通压缩发生器的线圈,因而产生瞬间大功率电磁脉冲。磁通压缩发生器的外形为圆柱形,内部主体是圆柱形铜管(电枢),同时该铜管也是发生器的一个电极。铜管内装有高爆炸药,管外的周围是铜导线做成的螺线型线圈(定子)。
该定子绕组分为几段,通过一些特殊设计,使电极线圈的电磁感应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弹头内除了磁通压缩发生器,还有引爆装置、电池、电源电容组、供电控制器、炸药透镜平面波发生器和同轴负荷线圈等。
其作用过程是,炸弹起爆前,首先使电源的电容组放电,线圈由此产生一个逐渐增强的磁场。当启动电流达到顶峰(可高达10万安培以上)时,由炸药透镜平面波发生器起爆炸药。该发生器在炸药中产生的均匀平面爆轰波阵面在电枢中穿过炸药进行传播。
电枢在爆轰的作用下膨胀,与线圈接触时产生短路,中断启动电流。随着爆炸冲击波持续前进,磁场受到快速压缩,使线圈内电流狂升至数百万安培,直到整个磁通压缩发生器崩溃,于是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
这种方法将炸药的能量转换为电磁能,能够在数十至数百微秒时间内产生数亿至数十亿焦耳的电能,从而使在其作用范围内的电子设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电磁脉冲能量,很快达到熔点,最后短路。
非核电磁脉冲弹达不到核电磁脉冲弹的威力,其影响范围只有几百米至几千米,但足以损坏爆炸点附近飞机、舰船、导弹、雷达和通信系统中的电子元件,使其失效。由于其作用距离有限,因此只能攻击小面积目标与活动目标,执行战术性任务。
为了增强所产生的电磁脉冲能量,有的非核电磁脉冲弹弹头内采用二级或三级磁通压缩发生器。图2所示的美军MK-84炸弹就采用了二级式磁通压缩发生器。
这种基于磁通压缩发生器原理的电磁炸弹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只能产生1吉赫以下的电磁脉冲,对这个频带以外的目标无能为力。除此之外,受启动电流影响,其功率较低。因此,美军除了研究用该种方法直接产生电磁脉冲外,还对其进行了改进,即开展用常规炸药激励的新一代电磁炸弹研究,这就是大功率微波弹。
3.大功率微波弹
微波是一种能在真空或空气中直线传播、波长很短(1米至1毫米)的高频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抗干扰性好、能被某些物质吸收的特点。大功率微波武器是指把大功率微波源产生的微波,经过高增益天线定向辐射出去,将微波能量聚集在很窄的波束内,以极高的强度照射目标,从而对目标产生毁伤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功率微波武器是一种定向能武器,或称为一种电磁射束武器。
微波武器可分为单脉冲微波弹和多脉冲重复发射装置两种类型。前者是将炸药的爆炸能量通过自身携带的微波发生装置转化为微波能,是一种战斗部,对目标只造成一次破坏,可用导弹、大炮和飞机投放。
后者是将电能等能量通过微波发生器转化为微波能,通过连续充电使微波发生器重复发射不同频率的微波,利用抛物面天线发送到目标,对目标造成连续的破坏。由于涉及许多相关技术问题,目前是否已将这种装置用于炸弹上,还没有相关报道。但不论是何种微波武器,其原理及基本构件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