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中国现代史的地位
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鲁迅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达到了最高点。笔者以为,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是通过其他人哄抬上去的。这个哄抬在最初当然是政治的原因。这个原因使得鲁迅的形象在中国保持长久不衰。
无可否认的是,鲁迅的影响在今天仍然不能被忽视。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鲁迅的影响将会继续存在。虽然政治的原因也许不复存在,但鲁迅的影响不会马上消失。郭知熠先生以为这是惯性之使然。至于鲁迅的影响还会存在多久,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究竟会如何,历史的演变对鲁迅的评价会有什么样的进一步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争论的问题。
笔者一直对鲁迅的真正贡献表示怀疑。按照笔者的考察,鲁迅不能算着一个思想家。至于革命家,从来就有人对鲁迅是否算一个革命家有过争论。今天,鲁迅是否是一个革命家的问题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以及以后的历史,谁还在意谁是不是一个“革命家”?
鲁迅应该算着一个文学家,鲁迅写过小说和杂文,而以杂文的成就和影响为最大。不过,对鲁迅是否是一个文学家不是没有争议的。有些人否认鲁迅是一个文学家,其理由是鲁迅终其一生没有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不过,在郭知熠看来,鲁迅还是应该算是一个文学家的,也许应该算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因为是否写过长篇小说从来也不是一个人是否是一个文学家的标准。其实,这个标准是某些人为了否认鲁迅是一个文学家而加上去的。
当然,鲁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是以一个文学家的身份来影响的。这个影响是以一个思想家的身份来影响的。尽管笔者(还有其他一些人)不认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可是,整个中国在崇拜鲁迅的时候,是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来进行崇拜的。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没有思想家,因此,就只好“矮子里面拔将军”,将本来不是思想家的鲁迅硬算着伟大的思想家了。
鲁迅的形象在二十一世纪会怎样?在二十一世纪之后会怎样?历史对他的评价还会是那么高吗?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一直不承认鲁迅有多么伟大,他认为人们把鲁迅捧得太高了。周作人说,“现在人人捧鲁迅,在上海墓上新立造像――我只在照相上看见,是在高高地台上,一人坐椅上,虽是尊崇他,其实也是在挖苦他的一个讽刺画,即是他生前所谓思想的权威的纸糊高冠是也,恐九泉有知不免要苦笑的吧。要恭维人不过火,即不至于献丑。”
这是周作人在私人通信中如此抱怨的。可见这是周作人的真实感受。
但也有人认为,鲁迅的形象在近代并不是最高的,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高大。何满子在为某本关于鲁迅的书作序时说,“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何以故?是时空的距离使鲁迅的形象在后人的眼里显得比近在眼面前或相距不远的当代人更为高大吗?诚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愈贴近伟人的人,是习焉不察地觉不出对象的巨大分量来的。此所以周海婴会嘟哝着‘这种爸爸,什么爸爸’!这绝不仅由于童稚的天真无知,直到近来,我读周海婴回忆和论述他爸爸的文字,仍然看得出对他伟大的父亲没有作当量的定位。”
何满子认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对鲁迅的评价不高,是因为他与鲁迅靠得太近了。是因为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靠鲁迅太近。这个结论也可以推在周作人的身上,周作人不能崇拜鲁迅,是因为他是鲁迅的弟弟,正是因为他太了解鲁迅,所以不能感受到鲁迅的伟大之处。
这个说法似乎有道理。但我们却不能认为周海婴离鲁迅太近,因为鲁迅在他还未成年的时候就死了。虽然他是鲁迅的儿子,但他并没有对鲁迅的真实感受。要说离鲁迅最近的,恐怕莫过于许广平了。可是,许广平却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贬低鲁迅。这又作何解释呢?
何满子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离鲁迅太近了,看不到鲁迅的真正伟大之处。后代的人会看到鲁迅的真正伟大之处。鲁迅的形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高大。
这个结论成立吗?鲁迅的名声真的会象何满子所认为的那样,会继续上升吗?
郭知熠的结论与何满子的完全相反。鲁迅的名声不仅不会再上升,反而会一步步递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近代的名声是因为受政治的原因所致。他的声望正如周作人所说的那样,是被人有意拔高的。周作人认为拔高鲁迅,会使得鲁迅在九泉之下不高兴,笔者认为未必。鲁迅表面上不求功名,但骨子里深受尼采的影响。
既然鲁迅是被拔高的。当没有人继续“拔”鲁迅的时候,他的声名就只可能降低。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万物都会趋向于它们的平衡点。何况,鲁迅并没有什么思想上的重大贡献,他的名声如何能够继续攀升?笔者在《论名声》这篇短文中,谈到了一个人只有在被别人“引用”时,他的名声才会得到传播。如果世世代代“引用”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声名就会代代相传。可是,鲁迅没有任何思想上的突破,他的形象如果失去了政治上的庇护,就只能一年年地走下坡路了。
无可否认的是,鲁迅的影响在今天仍然不能被忽视。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鲁迅的影响将会继续存在。虽然政治的原因也许不复存在,但鲁迅的影响不会马上消失。郭知熠先生以为这是惯性之使然。至于鲁迅的影响还会存在多久,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究竟会如何,历史的演变对鲁迅的评价会有什么样的进一步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争论的问题。
笔者一直对鲁迅的真正贡献表示怀疑。按照笔者的考察,鲁迅不能算着一个思想家。至于革命家,从来就有人对鲁迅是否算一个革命家有过争论。今天,鲁迅是否是一个革命家的问题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以及以后的历史,谁还在意谁是不是一个“革命家”?
鲁迅应该算着一个文学家,鲁迅写过小说和杂文,而以杂文的成就和影响为最大。不过,对鲁迅是否是一个文学家不是没有争议的。有些人否认鲁迅是一个文学家,其理由是鲁迅终其一生没有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不过,在郭知熠看来,鲁迅还是应该算是一个文学家的,也许应该算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因为是否写过长篇小说从来也不是一个人是否是一个文学家的标准。其实,这个标准是某些人为了否认鲁迅是一个文学家而加上去的。
当然,鲁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不是以一个文学家的身份来影响的。这个影响是以一个思想家的身份来影响的。尽管笔者(还有其他一些人)不认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可是,整个中国在崇拜鲁迅的时候,是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来进行崇拜的。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没有思想家,因此,就只好“矮子里面拔将军”,将本来不是思想家的鲁迅硬算着伟大的思想家了。
鲁迅的形象在二十一世纪会怎样?在二十一世纪之后会怎样?历史对他的评价还会是那么高吗?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一直不承认鲁迅有多么伟大,他认为人们把鲁迅捧得太高了。周作人说,“现在人人捧鲁迅,在上海墓上新立造像――我只在照相上看见,是在高高地台上,一人坐椅上,虽是尊崇他,其实也是在挖苦他的一个讽刺画,即是他生前所谓思想的权威的纸糊高冠是也,恐九泉有知不免要苦笑的吧。要恭维人不过火,即不至于献丑。”
这是周作人在私人通信中如此抱怨的。可见这是周作人的真实感受。
但也有人认为,鲁迅的形象在近代并不是最高的,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高大。何满子在为某本关于鲁迅的书作序时说,“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何以故?是时空的距离使鲁迅的形象在后人的眼里显得比近在眼面前或相距不远的当代人更为高大吗?诚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愈贴近伟人的人,是习焉不察地觉不出对象的巨大分量来的。此所以周海婴会嘟哝着‘这种爸爸,什么爸爸’!这绝不仅由于童稚的天真无知,直到近来,我读周海婴回忆和论述他爸爸的文字,仍然看得出对他伟大的父亲没有作当量的定位。”
何满子认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对鲁迅的评价不高,是因为他与鲁迅靠得太近了。是因为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靠鲁迅太近。这个结论也可以推在周作人的身上,周作人不能崇拜鲁迅,是因为他是鲁迅的弟弟,正是因为他太了解鲁迅,所以不能感受到鲁迅的伟大之处。
这个说法似乎有道理。但我们却不能认为周海婴离鲁迅太近,因为鲁迅在他还未成年的时候就死了。虽然他是鲁迅的儿子,但他并没有对鲁迅的真实感受。要说离鲁迅最近的,恐怕莫过于许广平了。可是,许广平却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贬低鲁迅。这又作何解释呢?
何满子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离鲁迅太近了,看不到鲁迅的真正伟大之处。后代的人会看到鲁迅的真正伟大之处。鲁迅的形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高大。
这个结论成立吗?鲁迅的名声真的会象何满子所认为的那样,会继续上升吗?
郭知熠的结论与何满子的完全相反。鲁迅的名声不仅不会再上升,反而会一步步递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近代的名声是因为受政治的原因所致。他的声望正如周作人所说的那样,是被人有意拔高的。周作人认为拔高鲁迅,会使得鲁迅在九泉之下不高兴,笔者认为未必。鲁迅表面上不求功名,但骨子里深受尼采的影响。
既然鲁迅是被拔高的。当没有人继续“拔”鲁迅的时候,他的声名就只可能降低。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万物都会趋向于它们的平衡点。何况,鲁迅并没有什么思想上的重大贡献,他的名声如何能够继续攀升?笔者在《论名声》这篇短文中,谈到了一个人只有在被别人“引用”时,他的名声才会得到传播。如果世世代代“引用”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声名就会代代相传。可是,鲁迅没有任何思想上的突破,他的形象如果失去了政治上的庇护,就只能一年年地走下坡路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