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广州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答:一般广东梅雨季节在4、5、6月份。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的主要特点:
1、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
2、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
3、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总量的30%—40%。
4、梅雨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区域性特点明显。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新规定的梅雨区:
江淮流域梅雨分成三个区域进行监测,即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监测梅雨的三个主要标准:
一、气温
梅雨最早开始于5月下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日平均气温≥22℃。
意义:确定了梅雨季节属性—夏季
二、副高脊位置
副热带高气压北跳,副高脊线位置应位于梅雨区的南界和北界之间。
意义:确定了梅雨的空间属性—长江中下游6省1市。
三、雨期雨日数
某日监测区域种有1/3以上监测站出现≥0.1mm的降水,且区域内日平均降水量≥0.2mm,即认为一个雨日。
从第1个(最后1个)雨日算起,往后(往前)2日、3日、……、10日中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列≥50%,则第一个雨日为雨期开始日(结束日)。
意义:确定了梅雨的雨量属性—降雨需满足一定标准。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
平均状态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历时20多天。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由于梅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非对称性和重要性等多重个性,地域差异大,具有明显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梅雨季节时间尺度跨度从周到次季节尺度,成为天气学与气候学交界面衔接处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
资料来源: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tpxw/201706/t20170624_427422.html
广州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答:一般广东梅雨季节在4、5、6月份。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的主要特点:
1、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
2、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
3、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总量的30%—40%。
4、梅雨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区域性特点明显。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新规定的梅雨区:
江淮流域梅雨分成三个区域进行监测,即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监测梅雨的三个主要标准:
一、气温
梅雨最早开始于5月下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日平均气温≥22℃。
意义:确定了梅雨季节属性—夏季
二、副高脊位置
副热带高气压北跳,副高脊线位置应位于梅雨区的南界和北界之间。
意义:确定了梅雨的空间属性—长江中下游6省1市。
三、雨期雨日数
某日监测区域种有1/3以上监测站出现≥0.1mm的降水,且区域内日平均降水量≥0.2mm,即认为一个雨日。
从第1个(最后1个)雨日算起,往后(往前)2日、3日、……、10日中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列≥50%,则第一个雨日为雨期开始日(结束日)。
意义:确定了梅雨的雨量属性—降雨需满足一定标准。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
平均状态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历时20多天。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由于梅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非对称性和重要性等多重个性,地域差异大,具有明显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梅雨季节时间尺度跨度从周到次季节尺度,成为天气学与气候学交界面衔接处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
资料来源: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tpxw/201706/t20170624_42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