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禽流感
6个回答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或疾病综合征,可表现为亚临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量降低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
(1)病原禽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据流感病毒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A、B、C三个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均属于A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只有H5和H7亚型的少数毒株被认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禽流感病毒在寒冷和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如-70℃冻干可长期保存。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如美国在发生禽流感后105天,仍从湿粪便中分离到了具有传染性的病毒。(2)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多从气管或泄殖腔采集病料,组织或器官样品应预先研磨制成1∶10悬液,加双抗进行处理。取上清液0.1毫升尿囊腔途径接种9~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收集24小时后死亡鸡胚的尿囊液。结合病毒的分离培养,用血清学方法做进一步鉴定。
血清学诊断: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用于对流感病毒的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可证实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及排除新城疫病毒。中和试验(NT)鉴定或滴定流感病毒时,常用鸡胚或组织培养细胞。(3)防治措施①加强检疫,严防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传入,同时,对野鸟的带毒情况予以高度重视。②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受到HPAIV感染的所有禽类,对疫区可能受到HPAIV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等。③现在有禽流感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用于禽流感的预防接种,但效果不很理想。
(1)病原禽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据流感病毒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A、B、C三个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均属于A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只有H5和H7亚型的少数毒株被认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禽流感病毒在寒冷和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如-70℃冻干可长期保存。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如美国在发生禽流感后105天,仍从湿粪便中分离到了具有传染性的病毒。(2)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多从气管或泄殖腔采集病料,组织或器官样品应预先研磨制成1∶10悬液,加双抗进行处理。取上清液0.1毫升尿囊腔途径接种9~11日龄SPF鸡胚,37℃孵育,收集24小时后死亡鸡胚的尿囊液。结合病毒的分离培养,用血清学方法做进一步鉴定。
血清学诊断: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用于对流感病毒的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可证实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及排除新城疫病毒。中和试验(NT)鉴定或滴定流感病毒时,常用鸡胚或组织培养细胞。(3)防治措施①加强检疫,严防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传入,同时,对野鸟的带毒情况予以高度重视。②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受到HPAIV感染的所有禽类,对疫区可能受到HPAIV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等。③现在有禽流感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用于禽流感的预防接种,但效果不很理想。
展开全部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传染发病为主的剧烈传染病。该病毒不仅血清型多,而且自然界中带毒动物多、毒株易变异,这为禽流感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家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疫病传播快、发病致死率高、生产危害大的特点。二十世纪全世界共发生了17次较大规模的禽流感,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禽流感的发病频率加快,传播范围更广。特别在近十三年中,全世界已发生了11次较大规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不仅对家禽业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属于A型流感病毒的禽流感的某些强致病毒株,也可能引起人的流感,因此这一疾病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一、禽流感病原及其特点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主要感染禽类,但人和多种陆生和水生哺乳动物、禽类带毒,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禽流感病毒根据其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差异性,依血凝素不同有15种之多;依神经氨酸酶不同有9种之多,而它们之间相互组合后,可以产生100多个血清型的毒株,各血清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且毒株之间不仅常发生变化,而且各毒株之间的致病力及病变也不一。如国内鸭、鹅在2000年以前常携带病毒而不发病,但此后鸭、鹅也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在目前已知的100多个禽流感毒株中绝大多数是低致病力毒株,具有高致病力毒株主要集中在H5、H7两个亚型,H9亚型的致病力和毒力也较强,但低于前两型。在国际上,凡发生H7、H5亚型禽流感的家禽,必须扑杀,欧美国家对H9亚型引起的发病也采取扑杀措施。从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看,致病的毒株主要有H5N1、H7N3、H5N9、H5N8、H5N2、H7N7、H7N4、H5N2、H7N1。我国2000-2003年对禽流感流行毒株进行调查,共收集107株禽流感病毒,其中H5N1有95株,H9N2有11株,H7N2有1株。因此我国禽流感疫情主要由H5和H9两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这为禽流感的疫苗生产和免疫提供了依据。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其抵抗力较弱。日光、干燥、加热、多种消毒剂均对其有杀灭作用。如加热60度病毒10分钟、加热70度2分钟即可灭活。在直射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病毒。氢氧化钠、消毒灵、百毒杀、漂白粉、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多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可有效杀灭病毒。堆积发酵家禽粪便,10-20天可全部杀灭病毒。禽流感病毒对低温和潮湿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时间较长。粪便中的病毒在4度温度下可存活30-35天,20度下存活7天;病毒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凉爽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病毒的存活时间也较长,常可从有水禽活动的湖泊及池塘中的水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二、禽流感的流行及其症状
禽流感多发于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但发病3-4天的种禽蛋中可以分离出病毒,经蛋带毒而呈垂直传播。发病的传染源可来自感染和发病的家禽,也可来自于野生鸟类及迁徙的水禽等。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是感染的最主要途经。
家禽感染禽流感的潜伏期由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表现的症状因禽种、年龄、毒株致病力、继发感染与否而不同。家禽发生禽流感一般没有特征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停止采食,羽毛松乱,母禽产蛋量下降15-70%不等。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表现呼吸困难,鸡冠疳紫。病禽流泪,头和面部水肿。部分有神经症状,头颈扭转,共济失调。病程稍长的多伴有继发感染。强毒株引起的急性暴发可不见明显症状而大批死鸡,死亡率可达80-100%。非急性暴发的死亡率10-50%不等。
综合近几年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家禽发生禽流感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某一区域内发生禽流感,虽禽流感的病毒血清型很多,但引起发病的病毒毒株相对单一,很少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毒株共同作用。二是发病的损失程度除病毒毒力外,还与家禽种类有关。对鸡敏感的对鸭、鹅不一定敏感。三是同一禽种,高产快长的良种家禽比地方品种家禽敏感。四是家禽日龄。老龄鸡抵抗力强于青年高产蛋鸡。五是家禽健康状况。家禽的群体健康状况好则发病损失小,发病反应程度轻于病弱家禽。六是受应激情况。未受应激影响的家禽反应小于受应激的。七是继发感染与否。家禽单纯患禽流感病而没有继发感染,其损失小于继发感染的家禽。如果发生禽流感,早发现、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可有效降低发病损失。八是快大肉鸡对H9亚型疫苗免疫的效果不理想,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九是新城疫抗体水平较高的鸡群,发生禽流感时比抗体水平低的鸡群损失小,这可能由于新城疫免疫产生的干扰素作用于禽流感病毒的结果。
三、防治措施
1.搞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控制禽流感流行的最主要措施。禽流感疫苗目前主要有单价和两价两种,由于在某一地区流行的禽流感多只有一个血清型,因此掌握当地疫病流行的毒株情况,接种单价疫苗是可行的,这样可有利于准确监控疫情。当发生区域不明确血清型时,可采用2-3价疫苗免疫。疫苗免疫后的保护期一般可达6个月,但为了保持可靠的免疫效果,通常每三个月应加强免疫一次。建议首免5-15日龄,鸡、蛋鸭每只0.3毫升,个体较大的肉鸭和鹅每只0.5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二免50-60日龄,肉鸭、鹅1毫升,鸡、蛋鸭0.5毫升。三免开产前进行,鹅2-3毫升,鸭1-2毫升,鸡0.5毫升。商品蛋禽和种禽在产蛋中期的40周龄可进行四免。
2、治疗
家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坚决扑杀淘汰,如发生中低致病力禽流感可以用药物治疗。
(1)抗病毒:病毒唑每公斤料拌100-200毫克,连续用药4-5天;或用金钢烷胺按每公斤体重10-25毫克饮水4-5天。此外也可用中药的大青叶、板兰根、黄莲、黄芪煎水让家禽饮服。
(2)控制继发感染:发现家禽出现类似禽流感病情时,尽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如用50-100PPm的恩诺沙星饮水4-5天;在饲料中每百公斤加入5克土霉素等。为了提高家禽体质和抗病力,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
3、加强对禽流感流行的综合控制措施
(1)不从疫区或疫病流行情况不明的地区引种或调入鲜活禽产品。
(2)养禽场饲养家禽品种单一,不将不同品种的家禽或畜禽混养,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养禽场及其工作人员不养其他畜禽。
(3)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禽场,确需进入则必须消毒。生产中的运饲料和运禽产品的车辆要分开专用。
(4)控制其他动物带毒。禽场不种高大树木,尽量采用草地地坪绿化环境,防止野鸟集聚;经常开展灭鼠活动,生产区内不养猪、狗、猫等动物,这些动物从目前看虽不发生禽流感病,但常带毒。
(5)自备饮水系统,采用深井水或自来水,不用河、湖、塘水。养鸭、养鹅用的湖、塘水,应固定水域,不让野鸟和其他畜禽进入,有条件的应定期消毒。
(6)家禽粪便和垫料堆积发酵或焚烧。堆积发酵不少于20天。
(7)不将外界的鲜活畜禽产品带入养禽场。养禽工作人员上班要穿工作服、工作靴、戴口罩,进出养禽场必须更衣。
(8)加强饲养管理。在高发区域,每天可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开展1-2次带禽消毒和环境消毒,平时每2-3天带禽消毒一次。尽可能减少家禽的应激反应,必要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增加万分之二的维生素C和千分之一的维生素E,提高家禽抗应激能力。提供适应生产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饲料,保持饲料新鲜、全价,增强家禽体质。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加强禽舍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清粪便和打扫禽舍及环境,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卫生。
(9)每养一批家禽出笼后,空舍期不少于3周时间,在此期间按照清扫—清洗—干燥—消毒—再清洗—再干燥—再消毒—再清洗—最后封闭熏蒸的禽舍清洁消毒程序处理禽舍;消毒剂使用两种以上,清除禽舍病原残留,防止病原感染下一批家禽。
一、禽流感病原及其特点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分A、B、C三型。A型主要感染禽类,但人和多种陆生和水生哺乳动物、禽类带毒,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禽流感病毒根据其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差异性,依血凝素不同有15种之多;依神经氨酸酶不同有9种之多,而它们之间相互组合后,可以产生100多个血清型的毒株,各血清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且毒株之间不仅常发生变化,而且各毒株之间的致病力及病变也不一。如国内鸭、鹅在2000年以前常携带病毒而不发病,但此后鸭、鹅也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在目前已知的100多个禽流感毒株中绝大多数是低致病力毒株,具有高致病力毒株主要集中在H5、H7两个亚型,H9亚型的致病力和毒力也较强,但低于前两型。在国际上,凡发生H7、H5亚型禽流感的家禽,必须扑杀,欧美国家对H9亚型引起的发病也采取扑杀措施。从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看,致病的毒株主要有H5N1、H7N3、H5N9、H5N8、H5N2、H7N7、H7N4、H5N2、H7N1。我国2000-2003年对禽流感流行毒株进行调查,共收集107株禽流感病毒,其中H5N1有95株,H9N2有11株,H7N2有1株。因此我国禽流感疫情主要由H5和H9两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这为禽流感的疫苗生产和免疫提供了依据。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其抵抗力较弱。日光、干燥、加热、多种消毒剂均对其有杀灭作用。如加热60度病毒10分钟、加热70度2分钟即可灭活。在直射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病毒。氢氧化钠、消毒灵、百毒杀、漂白粉、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多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可有效杀灭病毒。堆积发酵家禽粪便,10-20天可全部杀灭病毒。禽流感病毒对低温和潮湿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时间较长。粪便中的病毒在4度温度下可存活30-35天,20度下存活7天;病毒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凉爽潮湿的自然环境中病毒的存活时间也较长,常可从有水禽活动的湖泊及池塘中的水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二、禽流感的流行及其症状
禽流感多发于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但发病3-4天的种禽蛋中可以分离出病毒,经蛋带毒而呈垂直传播。发病的传染源可来自感染和发病的家禽,也可来自于野生鸟类及迁徙的水禽等。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是感染的最主要途经。
家禽感染禽流感的潜伏期由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表现的症状因禽种、年龄、毒株致病力、继发感染与否而不同。家禽发生禽流感一般没有特征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停止采食,羽毛松乱,母禽产蛋量下降15-70%不等。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表现呼吸困难,鸡冠疳紫。病禽流泪,头和面部水肿。部分有神经症状,头颈扭转,共济失调。病程稍长的多伴有继发感染。强毒株引起的急性暴发可不见明显症状而大批死鸡,死亡率可达80-100%。非急性暴发的死亡率10-50%不等。
综合近几年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家禽发生禽流感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某一区域内发生禽流感,虽禽流感的病毒血清型很多,但引起发病的病毒毒株相对单一,很少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毒株共同作用。二是发病的损失程度除病毒毒力外,还与家禽种类有关。对鸡敏感的对鸭、鹅不一定敏感。三是同一禽种,高产快长的良种家禽比地方品种家禽敏感。四是家禽日龄。老龄鸡抵抗力强于青年高产蛋鸡。五是家禽健康状况。家禽的群体健康状况好则发病损失小,发病反应程度轻于病弱家禽。六是受应激情况。未受应激影响的家禽反应小于受应激的。七是继发感染与否。家禽单纯患禽流感病而没有继发感染,其损失小于继发感染的家禽。如果发生禽流感,早发现、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可有效降低发病损失。八是快大肉鸡对H9亚型疫苗免疫的效果不理想,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九是新城疫抗体水平较高的鸡群,发生禽流感时比抗体水平低的鸡群损失小,这可能由于新城疫免疫产生的干扰素作用于禽流感病毒的结果。
三、防治措施
1.搞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控制禽流感流行的最主要措施。禽流感疫苗目前主要有单价和两价两种,由于在某一地区流行的禽流感多只有一个血清型,因此掌握当地疫病流行的毒株情况,接种单价疫苗是可行的,这样可有利于准确监控疫情。当发生区域不明确血清型时,可采用2-3价疫苗免疫。疫苗免疫后的保护期一般可达6个月,但为了保持可靠的免疫效果,通常每三个月应加强免疫一次。建议首免5-15日龄,鸡、蛋鸭每只0.3毫升,个体较大的肉鸭和鹅每只0.5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二免50-60日龄,肉鸭、鹅1毫升,鸡、蛋鸭0.5毫升。三免开产前进行,鹅2-3毫升,鸭1-2毫升,鸡0.5毫升。商品蛋禽和种禽在产蛋中期的40周龄可进行四免。
2、治疗
家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坚决扑杀淘汰,如发生中低致病力禽流感可以用药物治疗。
(1)抗病毒:病毒唑每公斤料拌100-200毫克,连续用药4-5天;或用金钢烷胺按每公斤体重10-25毫克饮水4-5天。此外也可用中药的大青叶、板兰根、黄莲、黄芪煎水让家禽饮服。
(2)控制继发感染:发现家禽出现类似禽流感病情时,尽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如用50-100PPm的恩诺沙星饮水4-5天;在饲料中每百公斤加入5克土霉素等。为了提高家禽体质和抗病力,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
3、加强对禽流感流行的综合控制措施
(1)不从疫区或疫病流行情况不明的地区引种或调入鲜活禽产品。
(2)养禽场饲养家禽品种单一,不将不同品种的家禽或畜禽混养,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养禽场及其工作人员不养其他畜禽。
(3)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禽场,确需进入则必须消毒。生产中的运饲料和运禽产品的车辆要分开专用。
(4)控制其他动物带毒。禽场不种高大树木,尽量采用草地地坪绿化环境,防止野鸟集聚;经常开展灭鼠活动,生产区内不养猪、狗、猫等动物,这些动物从目前看虽不发生禽流感病,但常带毒。
(5)自备饮水系统,采用深井水或自来水,不用河、湖、塘水。养鸭、养鹅用的湖、塘水,应固定水域,不让野鸟和其他畜禽进入,有条件的应定期消毒。
(6)家禽粪便和垫料堆积发酵或焚烧。堆积发酵不少于20天。
(7)不将外界的鲜活畜禽产品带入养禽场。养禽工作人员上班要穿工作服、工作靴、戴口罩,进出养禽场必须更衣。
(8)加强饲养管理。在高发区域,每天可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开展1-2次带禽消毒和环境消毒,平时每2-3天带禽消毒一次。尽可能减少家禽的应激反应,必要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增加万分之二的维生素C和千分之一的维生素E,提高家禽抗应激能力。提供适应生产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饲料,保持饲料新鲜、全价,增强家禽体质。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加强禽舍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清粪便和打扫禽舍及环境,保持生产环境清洁卫生。
(9)每养一批家禽出笼后,空舍期不少于3周时间,在此期间按照清扫—清洗—干燥—消毒—再清洗—再干燥—再消毒—再清洗—最后封闭熏蒸的禽舍清洁消毒程序处理禽舍;消毒剂使用两种以上,清除禽舍病原残留,防止病原感染下一批家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抵抗力低的人可用免疫调节药物来增强抵抗力,预防禽流感;
(2)不能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推荐用以下药物来预防禽流感:
金刚烷胺,100mg,每天1次;
2%~5%病毒唑,滴鼻,每天3~4次;
α�干扰素片,含化,每天2次。
疗程10 ~14天。
(2)不能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推荐用以下药物来预防禽流感:
金刚烷胺,100mg,每天1次;
2%~5%病毒唑,滴鼻,每天3~4次;
α�干扰素片,含化,每天2次。
疗程10 ~14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坚决远离禽类,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